长大后,女儿笑着对我说,妈妈,你真“老谋深算”!

#老师说#

1996年1月,我可爱的女儿飞飞在冬日暖阳中10: 55来到人间。随着她的大声哭喊,我从一个女人升级为一个母亲。当然,我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我将同时成为一名教师...

就像我在其中一篇日记里表达的,曾经爱玩“回家”游戏,一本正经抱着一个娃娃当“妈妈”的女生,有没有想过做一个真正的妈妈的艰辛?你有没有想过当妈妈,当老师??

教导和养育几乎是同步的,胎教甚至早于出生后的喂养。对孩子的养育,远不是穿得暖,喂得饱那么简单。好像一整天都醒着的新生儿没睡多久。我认为声音(轻柔的音乐)、色彩的刺激、母亲(或其他亲人)的微笑、爱的表达、温柔的爱抚,哪怕是温柔而不切实际的哼唱,对孩子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她什么都不懂,却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最初的爱,她会呜呜的回你…

我爱书我教我女儿的第一个习惯是爱读书。

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从《童年的童年》、《青年文艺》、《故事会》到后来的《读者》(起初是《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译林》等。,从看普通杂志到看很多中外名著,从一开始沉迷于故事情节到后来更愿意读懂人的思想,触及人的灵魂。读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通过它我可以认识这个世界,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光和光明。同时,这扇窗引导我把生活看得更远更深,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复杂和琐碎。希望女儿也能受益于终身阅读的习惯。

读童话,讲故事,是我和女儿的日常课。她从来没有得到足够的故事。她睡前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还是不满足,缠着你再讲一遍。在说话的过程中,“顺便”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进行延伸和发挥。如果能结合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或习惯,与故事中的人和事进行对比,效果会更好!故事中的教育,无形中的真相,比起单纯的指责和斥责,效果不言而喻。

选书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要有趣味性和思想性,从图片到文字,从注音到纯文字。童话、诗歌、故事、有趣的科普、自然小知识、儿童版传记、儿童版名著等。原则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由浅入深。这就需要父母“愿意”和“有耐心”,当然,最好是某种程度上的“爱书人”。读书是父母的习惯,是父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孩子的习惯。

菲菲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给了孩子们一分钟的阅读时间。她一分钟读了140个单词,比班里其他同学快多了。那时候大多数孩子一分钟读70-80个字。我是一个内心充满喜悦的家庭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必然会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数学和物理的理解也有了良好的开端;当然,我更看重的是,优秀的书籍,就像另一位无形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她以后的良好成长打下最厚实、最稳固的基础。

第二,持之以恒,说说兴趣班的学习。

大概是女儿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一天,她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跟我说,妈妈,我也想学钢琴!原来班上几个孩子都在学电子琴,看到别人会弹钢琴,她很羡慕,回家就提出了要求。

关于孩子报兴趣班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不要强迫。也就是说,她必须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不是被父母逼的。无论是音乐、美术、舞蹈等。,学习和培养任何兴趣都不是报个班花点钱的事,不是三分钟热情的事,而是持之以恒的事。不要简单的认为只是孩子学习一个爱好的问题,更是培养孩子意志力、专注力、毅力的问题。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撒网,东一锤西一棍。今天学这个,明天改那个,最后,我花了钱和时间,一无所获。我也养成了孩子玩水、打水漂的坏习惯,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起到了负面作用。

在我同意让女儿学琴之前,我经过深思熟虑,和“小人”进行了一次认真的面对面谈话,甚至还签了一份“书面协议”!我对热情的女儿说,菲儿,是你自己想学钢琴,不是你妈妈让你学的,对吧?她点点头;我说,学钢琴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但最重要的是坚持,明白吗?她又点点头。好吧,我草拟了几句,大意是某年某月某日,菲菲要求学电子琴,她妈妈同意了菲菲的要求。我让我女儿签上她的名字。我说,妈妈给你留着这张纸。如果你以后不好好练琴,妈妈会给你看的。

女儿后来笑着说,妈,你的“套路”有点深,有点“老谋深算”!虽然一张纸不可能解决练琴的所有问题,但我想渗透给女儿的是,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电子琴的学习持续了七年,后来,我给她买了一架钢琴。弹钢琴成了她课后的特长,增强了她的自信心,成为调节和放松的好方法,更重要的是磨练了她的意志力。

第三,青春期的孩子,你真的懂吗?

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高于学习成绩。一个身心健康、自强不息的快乐“蓝领”,远比一个心理有问题、整天郁郁寡欢的所谓“白领”强。

女儿活泼开朗,心地善良,无论男生女生都很受欢迎。初二的时候,我自己拿钱,和一群少男少女去外省旅游。我才意识到,孩子真的长大了!也就是在初二下半学期,我注意到了女儿的“青春萌动”。和我几乎无话不谈的女儿,告诉我班上谁喜欢谁,谁喜欢她。她说,还有很多其他人,她显然对自己的事情有所保留。

事实上,当我女儿放学回家时,她总是跟着一条“尾巴”。她在学校一出小区大门,就有人手里拿着一瓶奶茶跟她打招呼,家里突然多了很多棒棒糖!我女儿接电话的时候躲开了。

担心?说你不担心是骗人的。毕竟你面对的是竞争激烈的中考。但我没有感到惊讶,没有感到厌恶,也绝不会生硬地压抑!男生女生,朝夕相处,在青春的年纪对异性产生好感。第一,特别正常。第二,这种情感是纯粹的,真诚的,绝对不是功利的。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在理解的基础上,和风细雨的引导是我的方法。大方一点,和女儿聊聊自己的感受和身体的变化。永远不要大惊小怪或居高临下。让她知道自己的身心是正常的,让她逐渐放下对父母的防御心态,以免引起过激行为。这样,作为引路人,你就基本可以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我清楚地知道一件事:6月20日,我“疯狂”的女儿从6月1日开始,每天都在书桌前认真地写她的“情感日记”,写够了才开始学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我没有打断她。我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尽管我的心在燃烧!因为我觉得这个时候写作大概是她发泄情绪,寄托情绪,甚至平复心灵的最好方式。表面上看起来她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但写完之后情绪平静,可以进入有效的学习时间;如果跳出来干涉,一方面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情绪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方面,最有可能的是,人们看似在学习,实际上并没有进入他们的头脑和内心。在我看似“轻描淡写”,看似“无意”甚至“放任自流”的做法下,女儿顺利通过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们当地五所名校(高中)之一。

经过五年的努力(医学专业),成绩优异的女儿获得了直博资格,现在是某名校博二的学生。

我不想炫耀女儿在学习上的成绩,但我想强调的是,良好的人生成长是基础,学习的效果是成长的副产品。一定不能颠倒两者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很多家长单纯强调“学习”和“成绩”,极大地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成长。本末倒置,基础有问题。怎样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即使学习成绩很好,人生方向出现偏差,心理扭曲,那么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远远大于单纯学习成绩不好带来的问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就不赘述了。

五月书店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出现。我郑重警告和提醒老师和家长,要“敬畏”这门科学!!教育拒绝无知和盲目,但需要学习和探索;拒绝武断任性,需要客观理性;拒绝作为老师或家长的傲慢和自以为是。需要的是平等、尊重、理解和爱。请大家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如何使教育的方法和理念跟上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如何在教育制度中保证公平,适当维护受教育者的人格。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教育工厂里唯一标准生产出来的同一个“产品”。生活是火热的,人是多样的,我们作为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太多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