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乒乓球?
如果你是乒乓球的忠实粉丝,就不能不了解乒乓球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的发展就是球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海绵橡胶科研的不断进步,使球的速度和旋转相互竞争,使乒乓球技术向前发展。起初,运动员使用各种球拍,但木制球拍是最常见的。因为没有橡胶和海绵,所以速度和旋转都很差。只是推着球转,又慢又单调,所以没人看。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会改变。这种裸板演奏很不理想,聪明人就在裸板上贴上弹性好的橡胶板。这项改革促进了乒乓球的发展,因为胶皮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控球。从此形成了向下旋转防守削球打法,并风靡欧洲,许多运动员都以这种打法坐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比如奥地利的伯格曼在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世锦赛”)上获得男单冠军(布拉德杯),捷克斯洛伐克的瓦特在12,英国的利奇在16和18,连续获得16。众所周知,削球打法以防守为主,而当时的削球和下旋打法更是别具一格。他们这出戏的指导思想是,争取自己犯错,让别人犯错。所以当时世锦赛单打冠军的争夺时间比马拉松长好几倍,经常是从上午打到下午打成平手。最后,裁判不得不掷硬币来决定结果。最有意思的是,在11世锦赛女单决赛中,由于美国和奥地利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双方都不愿意抛硬币,这位女单冠军的成绩单上写着“无冠军”。
到了50年代,日本的长抽式越来越成熟,结合其快节奏,打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式,从此上旋式占了先机。日本对乒乓球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海绵球拍,大大加快了进攻速度。日本的远程正手进攻,力量和速度都很大,加上威胁性的反手发球抢攻,从此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
20世纪50年代日本称霸世界乒乓球的时候,中国开始进入乒乓球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战斗力的民族。短短几年间,我国第一代国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技术上保持了快、猛的特点,在训练中狠抓基本功,加强了击球的准确性和变化性,改进了削球的进攻技术,逐步形成和创造了以“快、准、猛、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独特快攻风格。从65438到0959,容国团为中华民族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中国乒乓球风靡全球,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无数荣誉。到1988,乒乓球被列入奥运会项目后,进一步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重视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全民健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