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此生》

在《小团圆》的结尾,张爱玲假借九黎的话,说:“她又看到了永的作品,但并不欣赏。她开始从一封来自另一个国家的长信中察觉到一种奇怪的口音。她一看到‘也不错’就会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对他(邵志勇或胡兰成)的倾慕和仰慕,终于被他的自制力耗尽了。看完这些,我忍不住在心里寻找和看到“也不错”的可笑之处,于是买了一本再版的《此生》。

“桃花很难画,因为要静静的画。”

在这本书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被现代人过度引用和滥用的话,最初就是出自这里。一路读来,饶是敏锐,却似乎没有发现,也没有感知到胡文字中被世人称颂的冲淡与温柔,却发现了难得与微妙。看多了,好像写的很别扭,结巴,大便扭曲,不是很直很顺。就像孩子学习语言,不利,也在假装贪玩生气。也许是因为我的知识和经验有限,不能理解其中的好处。不过后来通过这种风格,在开篇《青春的胜利》里的桃谈桑里,我把民国时期那个小镇子里的简单的东西都读了一遍。可以说,桩桩皆大欢喜,温暖人心,贴近人性。而简的生活在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眼里是比较难得的美与善,胡兰成也在他们七年的婚姻生活中,带着感情,带着羞耻感,描写了《生命之初》夫妻的爱与向往,可谓真、真、诚。但随着妻子玉凤的去世,棺材的合上,胡兰成自称悲痛欲绝,流下了血泪。二十年过去了,对于灾难与世界之间的爱情如何破裂,他从未流过一滴眼泪。他说:“这颗心又回到了人间。”多么可怕的一句话!!字字如针,似乎为她后来的浮躁和舞蹈学院的生活偷偷埋下了伏笔和防身。于是,在此后的许多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胡兰成是如何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油腔滑调,罗列了他和妻子们以及包括一个叫张爱玲的才女在内的无数女人之间的恩怨与是非,最终让我在这些女人的来来往往中找到并理解了那句“还好”的真正含义。

不太了解,先抛开所谓依附与不依附的政治论调,先来看看胡兰成,他的长相,他的言语,他的行动。

“瘦削的脸颊,眼窝里略显憔悴的阴影,弓起的嘴唇和棱角。抽烟的时候,轻轻地绕着嘴,然后慢慢地把烟吐出来,看起来很吸引人。”这是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对邵志勇的素描。她的话语中不乏无限的欣赏和喜爱。一代才华横溢的女性对“他”都有这样的欣赏,那就更难去责怪世俗中其他爱他的女性了,都抢着给对方一个拥抱。居然翻开这本书《今生》,封底有一张胡兰成的小黑白照片。仔细一看,又高又稀。黑框镜头下,你眯着一双看起来像女人的杏眼,露出鼻子、嘴唇、颧骨,微微的勾起一抹微笑,轻盈而矫饰,懵懂而圆滑。再怎么努力,似乎也看不出是什么吸引了蜜蜂和蝴蝶。整体来说,他胆小怯懦,看起来像一个被感动而快乐的秀气小书生。也许是我看轻了他?也许吧。我也不清楚,德行和才能,哪个更重要,哪个应该一目了然,但还是有一个人,一目了然,天壤之别,什么叫外貌?

余枫,权惠文,应英迪,张爱玲,周勋德,范秀梅,一枝,佘爱珍。这些都是胡兰成《此生》中被认识、被数、被圈、被瞩目的女性。对他来说,“天下女人都好”。那语气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而且整个这一生,胡兰成总是和贾宝玉一起对待女人心和看自己,拍照,看自己,解释自己。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他对待所有女人的心和行为,却不如牛一的鬃毛。《红楼梦》的贾宝玉,淫乱而不乱,对女人非常尊重。他对大观园的姑娘们有一种怜悯之心的“识”,以“仁”原谅她们。他宁愿为它受苦,为它而死,砍下他的头,洒下他的血,烧掉他的骨头,但他并不总是为自己着想,也没有竭尽全力睡在床上的欲望和行为。即使胡兰成有意效仿,但这也是学歪嘴、俗家的有效方法。他和玉凤自称你会去哪里,但在玉凤尸骨未干之前,他嫁给了权惠文。他和张爱玲自称是金童玉女的知心朋友,但不到三五个月,他耐不住寂寞,另寻情人。他和周晓声称是恋人,但一旦遇到麻烦,他必须照顾自己。在逃跑的路上,他还不忘和以前同学的姨妈范秀梅玩。第一,我在想他是一颗胆怯的心的情感需要,还是一个强壮的身体的欲望,或者两者都是,或者都不是,或者第三个太“被利用”了?没有证据。而和一个日本女人,和黑帮老大的遗孀佘爱珍在一起,会不会是另一种安慰,靠在脚下,还是执着?那就更不得而知了。

“男欢女爱”这个词总是出现在胡兰成的语句中。对他而言,也许他心中所认识的妻子早已过世,其余女人只是与他情分相悦的对象,所以不存在什么道德、不道德、不负责任的问题’。所以,来的都是愿意拒绝的,没来的,也是用自己的手段追求感情。胡兰成是个精明圆滑的人。“自古以来,国家就像一个美人。他虽尊圣贤,却是情圣。”他是这么说的。他相信所有的女人都爱“荡妇”,所以他称自己为这样的“荡妇”,并以这样的“荡妇”过着现实而自私的生活。他知道怎么讨好女人,怎么和女人打交道,但是他看起来很聪明,有点疯狂。他所谓的“好”,就是玉凤应该知足,有一个像他这样有文化的丈夫,哪怕死了;自觉的,周晓护士有他这样伟大的才华和主编应该受宠若惊,哪怕是坐牢;范秀梅这种自觉的小妾,有他这种地位的丈夫应该是幸福体面的,哪怕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也意识到我所做的是对得起爱玲的,因为她的心永远是爱玲的,但她的身体可以让我在世界上遇到的所有女人“雨露都沾”。喔!“博爱”到了这种程度,真的污染了“博爱”二字,污染了“君子之交,生死不离”这句话。如果你做了!

“你就像一只在溪流中饮水的小鹿。”这句话也是胡兰成的说法。他说有一次和张爱玲聊天,问怎么形容两个人一起玩的情况。张爱玲只是说了这句话,却不经意地概括了胡兰成对感情事的秉性。胡兰成就像那只小鹿。虽然“选秀”的地方不是他的最后一站,但他知道如何享受此刻燃烧的爱情。他一边喝水,一边观察着附近的诱惑和危险,等待着合适的机会,准备在每一个困难中寻找另一个爱人或者逃离。他宁愿失去国家,失去家庭,失去天下所有女人,也不愿辜负自己。唉,在一个人的旅途上,如果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走都是错的。感情的事情,就不是这样了,你最后选择爱上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准备承受什么样的结局。张爱玲选择胡兰成是以预知为前提的,必须遵循自愿结婚。如果她能代替一次应英迪,另一次就会被别人代替。最后只能苦而不语,自食其果。

这辈子过了一半,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有人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背着‘爱’字,其实他们做了世界上所有的丑恶。”也有人说过,“如果你做不到不伤害别人,前提是不要期待别人,同时,也不要让别人期待你。”多么美好,多么真实,多么善良。想想也是。感情的美好在于掌控。如果没有控制,就会粗放,辱骂,丑陋。

我有个朋友私下跟我聊过读书的事,说他不太喜欢读周作人的文字,读了就觉得很有共鸣。他还说,“我几乎不想读胡兰成的文字。汉奸的话能有多好?”我之所以记得死,是因为我很佩服这种态度。周作人写的我还能看。一是因为他的文笔确实很冲淡,很有内涵,二是因为家庭的劳累,意识到自己后来被任命为伪职,这是人之常情。我不能原谅,但我能给予一些理解。之所以选择看胡兰成的作品,是因为想多了解张爱玲。我个人觉得,如果爱屋及乌的话,我可以读《此生》这本书。反之,不要看。就像胡兰成自己在书中写的:“真正好的文章,一定是他的人比他的文章好,如果他的人不如他的文章好,虽然文章看起来很好,但是没有直接见过生活,所以确实如此。”你说的真美!

胡兰成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他写《此生》时想做一次全面的自省,朋友附和说“我不知道怎么读,但我很羡慕你的妻子”。这种“羡慕”真的很恶心。然而,胡兰成听到这里却很高兴,他甚至夸口说,这世上一定有人读这种生活不厌倦,而那个,对他来说,就是“知道的那个人”。果然,在此生的后页,有一个署名小北的“知者”写的后记。他说胡兰成的《此生》是当代版的《红楼梦》,说这本书“写人,入木三分;描写事物,浩然有声有色。一路观察民国以来的中国,正与《诗经》遥相呼应,与《红楼梦》一脉相承。”这个有点太大了。我想这个叫“小北”的男人一定是个年轻人。他年龄幼稚,没有走过血腥的抗战岁月,内心也幼稚。所以很难理解战争带来的深刻悲痛。不然我也不会说这种话。不过它的标题很好,叫《英雄与流氓有真面目》。我觉得《此生》这本书被世人翻翻之后,它所读到的,是英雄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是流氓的本来面目。每个人心里都有良心,掂量一下就能知道。

看完之后,我试图掩饰。突然在封底看到一行小字,写着“此生是胡兰成的散文自传,描写他传奇的一生。作者生活在民国乱世,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他对世界有着深刻而独特的感受。虽然颠沛流离,但他用一种翻一生的姿态和一种快乐的风格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在他的笔下,一路都是人间美景。”这样的推荐读起来就像看电视广告。想来这许多“美景”,一定是所谓的“知道的人”才能感受到,但对于我这种极其愚蠢的人来说,除了开篇例子中提到的尘埃中的小善小美,以及胡志口与妻子玉凤之间的生死激情,我似乎没有读过多少美景。我看到更多的是人性中的软弱和丑陋,是贪得无厌的贪婪。

当我真正合上书页时,我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我也觉得没必要妄下结论,也没必要谴责人们感情的五花八门,更没必要责怪三妻四妾习以为常的乱世。即使在这个世界上,像,甚至超过,像胡兰成这样的人,恐怕在千千也有一万亿之多,而且他们是从问,你是?你一定不是?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