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1,重塑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总是向学生要求教学的尊严,而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尊严和价值。包括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有过错或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及学生的一些创新想法。面对学生暂时的失败,教师要热情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善于帮助和引导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己,明确自己想学什么、得到什么,确立可实现的目标;帮助学生收集、查找和使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和保持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评估学习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潜力。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还包括价值观和做人。当学生迷路时,老师不是轻易说出方向,而是指导他如何辨别方向;当学生害怕爬山时,老师不是拖着他们一起爬,而是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向上爬。
3.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按照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在教学之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优质高效;教学之后,反思可以将教学经验理论化。
4、加强与老师和家长的合作与配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面对学生,还要接触身边的其他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合作。课程的综合化趋势要求教师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因此,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使各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