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克服一切困难找到跨行业工作的?
回顾整个过程,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困惑。他们可能优柔寡断,看着碗,想着锅;或者随大流,我会报舍友报考什么单位,什么岗位;或者听小道消息,哪个单位给的工资稍微高一点,就去应聘哪个。但是,在这些犹豫、草率的涂抹、磨蹭中,我听到了“我其实很迷茫”“没办法,我钱多”“我还没想好,先找份工作”等无数的话。
考虑到“职业规划教育”是我未来工作的一部分,而我刚刚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求职季,所以我选择在这篇文章中总结整个心路历程。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以稳定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充分的准备,去应对这个人生中关键而又有意义的转折点。
本来我考虑从魂、道、术、器四个部分入手。但在查阅了教育部大学生司2005年编写的《职业发展与规划》一书后,我决定用书中较为科学严谨的体系来总结我的求职经验。
《职业发展与规划》指出,职业发展规划需要应用一个工具——信息处理金字塔。金字塔分为三层,从底层开始,分别是知识场(自我知识和专业知识)、决策技能场(CASVE循环)和执行加工场(元认知)。上位域支配下位信息,下位结构是上位技能的基础。
在个人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底层信息,也就是自知力和专业知识。自知力包括个人价值观、兴趣和技能;职业知识包括职业选择、学习领域和休闲活动。然后,按照CASVE循环的每个阶段,对收集到的各种底层信息进行处理,评估是否需要扩大信息收集范围。最后,通过元认知意识和技能,多次重复CASVE循环,就可以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职业规划。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介绍如何操作职业规划。
自知的部分简单翻译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加上“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我身边很少有读完硕士就转行的同学。所以大家对我的行为充满了好奇和怀疑。在我找工作的初期,其实我的父母并不太理解我为什么要转行,他们经常含沙射影地问我有没有想好。
但奇怪的是,从我想通要转行当老师的那一刻起,我就像中午吃午饭,喝下午茶一样确定。现在看来,这种稳定的感觉完全是因为我内心的探索,也就是自我知识的信息收集和积累。
2065438+2007年9月开始找工作的项目。在此之前,我接触心理咨询是在7月份。通过阅读和交流,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我在读研期间那么痛苦,慢慢拾起了真正让我快乐、满足、充实的东西。
通过向内探索,我确信自己是一个热爱分享,乐于交流,需要及时反馈,崇尚自由浪漫,喜欢看到别人在我的帮助下有所收获的人;我讨厌一成不变和默默无闻,不喜欢隐忍,不喜欢动手操作。但是,做科研是一个人的战斗,不需要和任何人交流。你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和试剂打交道,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功的反馈。所以,选择读研完全违背了我的本性,那三年如同拿刀杀猪一般痛苦也不足为奇。
知道自己的性格和性格特征后,我开始思考有哪些瞬间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做过一次就想再做一次,甚至被别人夸有才华。一幕幕闪过,那些快乐的瞬间都指向了我站在讲台上谈论侃侃的画面,和同学们谈心的场景。
内在的动力才是真正能推动你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动力。外界的奖励和诱惑只能给你短暂的安慰。所以,不要总想着用虚荣和金钱来激励自己。这些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回想自己的学习过程,误领了教师资格证,参加了很多中小学的志愿讲座,演讲比赛也总是拿名次。被同学夸说话能力强,情商高...一切都在默默地提醒我,我适合当老师。说来也巧,虽然我的家人一直希望我成为一名医生,但他们都是老师。也许我最后选择转行也是受到了遗传和暴露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确信我以后一定会转行,我会转做老师。
你打算去哪里当老师?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这个时候我再一次分析了自己的性格和特长。我没那么有耐心,我也肯定教不了数学,语文,英语。我可以选择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大一点的孩子,教授的内容最好和我的专业背景相关。
于是,一个有医学背景,热爱教学的个人形象慢慢浮出水面,而这就是我的个人定位,也可以说是最核心的自知之明。
因此,在这部分自我认识中,你最需要了解的三个关键因素是:
价值观——你动力的来源,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兴趣——你喜欢什么,什么能让你快乐和坚持?
技能-我现在有什么技能和能力?
在专业知识部分,职业发展与规划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你选择的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简单选择,而是教育、工作、休闲的打包选择,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比如我继续搞科研,肯定会想读博士,出国读博士,继续深造教育;闲暇方面,我肯定会占用很多时间去享受生活,因为科研的进步不等人;工作方面,我会想去更有前途的实验室或者大平台施展和实践自己的才华。
但是我在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需要积累教育学中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人文的专业知识。在休闲方面,我会接触更多的学生、同学、同龄人等。作为提高自己沟通交流能力的基础。工作方面,想选择医疗环境下类似教师职业的岗位。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职业选择,其实决定了你未来将以什么样的节奏和模式生活和思考。想想自己真正热爱和想要的是什么,你就知道该选择什么了。
如果你是大四或者研究生,过去的经历就是历史,我们无法重写。但是,把握现在,你就有了改写未来的可能。
个人来说,除了上面提到的对职业定位的思考,我对这部分专业知识最大的感受就是多头脑风暴,拓宽自己的想象力,进而扩大自己的求职范围。整个求职过程中,我至少投了上百份简历,参加了四五场大型招聘会。虽然你的简历会被扔在地上然后被人踩,但是每一次筛选其实都是在帮你清除疑惑。被大浪冲走的是未知,去伪存真后剩下的才是心中真正的渴望。
为了收集更多的职业信息和运营水平,希望大家多逛逛各大招聘网站。同时,不要拒绝接受各界的流言蜚语。永远记住,更多的信息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要知道,如果把求职这个词换成一个俗不可耐的词,那就是“抢食”。我见过太多的男生女生,平时都很有教养,温柔的像只小绵羊。走到招聘会的时候,我又害怕又胆怯,像一个等待别人求婚的大黄花闺女。师兄师姐,你们知道那些会抢饭碗的男生女生有多好斗,多有韧性吗?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况你只是一个985/211的应届毕业生。你的能力和实力还没有高到让公司或者单位来求你去。
如果真的不确定要找哪个单位或者岗位,这个时候最经济高效的手段就是实习。实习可以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对方公司的企业文化,了解工作要求和职责。在尝试的过程中,也可以最快的知道自己的特长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展示。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所谓“问题”就是事件的当前状态与更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消除这种差距的需要是我们解决职业问题和做决定的动力来源。
CASVE loop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一步步整理各种杂乱的信息。
CASVE循环包括五个部分,即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实施。你可以自己找出每一步的具体含义。在这里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五个步骤的理解。
对于自己前期整理出来的自知之明和专业知识,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信息。
交流和分析的过程是处理信息的第一步。
交流和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小白慢慢开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你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你的自我偏好和你的职业需求会有差距。
我们可以选择用更多的人力资源去填这个坑,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把这个坑放在那里就是告诉你,你配不上你此刻想要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你能选择的,要么降低自己的理想标准,要么提升自己,让自己达到那个理想标准。
在自身价值基本接近职业需求的情况下,可以玩小游戏。
这个游戏就是根据你的喜好和热情,把手头所有的工作信息进行排名。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记得用纸笔写下记录。
然后,只剩下前五个作业,其余的全部删除。
好吧,这个时候,你有了五个明确的工作目标,而这五个工作,无论你最后选择哪一个,都是符合你内心期望的,至少不是你讨厌的。
计划,尝试,应用。
说到元认知,我觉得挺高的。
其实说白了,你可以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使用CASVE循环?
如果你有意识的观察,你会发现,在整个职业规划过程中,CASVE循环并不是只做一次就皆大欢喜。你必须根据每次求职的结果进行调整,然后进行新的循环;而且在再做的过程中,你还要在底层收集新的信息。
这样一来,在整个职业规划过程中,这个信息处理金字塔其实就像三个环环相扣的齿轮。开始信息收集,使用CASVE循环,元认知判断后再开始信息收集。所以,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评价和思考自己目前的结果,就是元认知的体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事情并不全是坏的或者全是好的,而是有好有坏,所以同样的,在做职业决策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灰色的中间地带,这就要求我们思考职业问题不能简单化。
元认知有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你提高思维维度。
在求职的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因为这是一个价值匹配和筛选的过程,只要有比较,就会有淘汰。所以心态比较好。
当你所有的简历都石沉大海的时候,不要灰心,因为这和你在拥挤的人群中与一个异性青年擦肩而过是一个道理。优秀而有吸引力的职位必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你的简历相当于跑到对方面前,告诉他们你的存在。如果你还没有接触到他,成为他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候选人,以后怎么和你继续发展?所以,希望你能勇敢的往前走,以一种更加失意和勇敢的心态去展示自己,去争取自己。
我投了那么多简历,其中肯定有暗恋你的职位,想和你认识认识。这说明你的基本要求达到了对方的要求,至少达到了过线的标准。这一点,你要知道,有人不喜欢你的时候,就会有人喜欢你。与其和那些不喜欢你工作或者雇主的人共度一生,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喜欢你的人身上,让利益回报最大化。
面试前,希望你能去你所在公司或单位的官网了解一下他们的家风。比如大学有校训,医院有校训,企业有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这些东西会最直接最显眼的展示在公司官网上。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相关帖子在官网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风格和语言可以帮助你快速掌握企业和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曾经面试过一个出版社。面试前,我仔细浏览了它的官网,尤其是官网显示的我想应聘的职位的内容。我认真仔细的看了一遍。到了笔试的时候,一个大题目全是官网,最后我拿到了OFFER。
面试的时候也请想清楚你为什么来这里的前因后果,找到你应聘这份工作的原因,这个原因要有故事感和时间感。比如我基本就是这样的。小时候想当老师,喜欢演讲。我接连做了很多教师志愿者活动,拿到了教师资格证。通过活动和各种考试,我对教师的工作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保持微笑。面试官在招人的时候,也是希望招到一个以后能很好相处,轻松自由的同事。所以,请始终保持真诚谦虚的态度,微笑面对,自信面对。
职业是指个人通过工作创造的有目的的、持久的生活模式。它受个人内外力量的影响,是一个人的愿望与可能、理想与现实之间妥协与平衡的产物,是一系列连续选择的结果。
职业选择是个人独有的。不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发展自己的职业”。
有了职业规划的契机,你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定位/发现自己的优势/20岁,时间不多了。
超过
蔡蔡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