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死,每个人都需要被服侍。
如何面对疾病和死亡?
早上刷了一下群信息。在舒歌分享的课程中,有一门课的题目吸引了我。如何面对生老病死?
瓦拉·莫古利斯(梵拉·多黑里斯。)——权力的游戏
这就是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每个人都会死。在亲人去世前,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接受死亡。这也是在缓解我们的悲伤。
这些是熊太行在课程中的观点。
《权力的游戏》,没看过这部剧。我来说说我对《权力的游戏》这句经典台词的理解。
每个人都会死。很明显不需要解释。善、恶、美、丑都是会死的。
每个人都需要服务,服务:
1.服务和支持(长者或显贵)
等待,上菜
3.献身于
4.信任
以上是我的百度,关于服务的意义。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每个人都需要被服务,无论他的地位如何。
我理解服务是充满敬畏的。我有印象,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一个基督徒朋友说起这个词,侍奉主耶稣的时候,让我觉得这个词很神圣,让我充满敬畏。
熊太行老师在这节课上提到,人们应该离开哪里?
1.医院
这是现在比较主流的方式。
2.在家里
这是重病患者喜欢的一种死亡方式。
3.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英文:Hospice care)不是一种治愈,而是在患者死亡前的几周甚至几个月内,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为重点的一种医疗护理。
根本核心是帮助即将离开的人忏悔罪恶,忏悔,最后灵魂得救。所以,除了宗教信仰,其他形式的关怀只停留在身体和心理的关怀。这一阶段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以下)的患者进行精神护理,辅以适当的医院或家庭医疗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
临终关怀不追求暴力、痛苦或无意义的治疗,而是要求医护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控制患者的症状。因为临终关怀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学领域,临终关怀往往是姑息治疗的代名词。
临终关怀让生命温暖地“行走”,有尊严地行走。
护理内容:
(1)身体护理:通过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护理缓解疼痛,以天然健康饮食增强体能。
(2)关爱之心:通过观念的确立,缓解恐惧、不安、焦虑、抱怨、关爱的心理,使其对未来世界(死后)感到安心、释然、充满希望和信心。
(3)精神关怀:回望生命,寻求生命的意义,或通过宗教和方法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上天堂、去西方极乐世界等。
“临终关怀”: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通常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的团队,为治疗无望、生存期不足3至6个月的临终患者提供特殊的姑息医疗服务,包括为临终者家属提供身心安慰和支持。
无力回天的患者不必依靠医疗技术和大量财力被动延长生命,而是可以依靠基础治疗减轻不适作为保障,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余生。
以上是百度关于临终关怀的一些专业解释,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姑息疗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治愈了他们的家人。但是,在熊太行的演讲中,更多的提到了钱,我认为他可能对这件事有偏见。
如果说提高人的福祉,那么这种临终关怀就是最接近的一种人文关怀。
既然出生可以被善待,被真诚对待,那么到处都是鲜花和掌声;谢幕的时候也要真心对待,伴随着鲜花和掌声,还有一点敬畏。
现在回想起来,妈妈生病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临终关怀这个概念。
我先回了趟老家,跟我妈住了半年。我和我妈睡一张床,白天陪着她。
妈妈喜欢美,我就和她一起玩,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做面膜,每天给她按摩...
现在想想,我做的还不够。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至少她给了我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但我不知道我妈到底在追求什么。这让我至今感到自责和后悔。
我一直以为我跟我爸一样,家里的亲戚朋友都这么说,但是在我妈去世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是我妈的缩小版。
回到宁波后,我一度抑郁。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宁波的一个志愿者组织。临终关怀最常见的就是去养老院。我主要负责理发,通过和老人的接触,寻找母亲的影子。
有时候真的会遇到和我妈长相或者气质或者身材都差不多的人。我只是多看他们几眼,逗留一会儿。那种满足感对那段时间的我来说是一种治愈。
我的想法,你,我,他,总有一天都会死,也许急性病会很快走完一生,也许慢性病会拖一段时间,但不管怎样,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善待自己最亲的人,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人生,在生命的那一刻,被善待,被喝彩,到了最后,也要被善待,被喝彩。
那一刻,被善待的是别人。最后受到善待的是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