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大班认识钟表教学的思考

了解钟表的表面结构和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在学会看整点的基础上学会看半小时。以下是我收集的关于幼儿园班级钟表教学的思考。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班级钟表教学反思1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以竞赛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在活动中,让孩子做小主人,让孩子有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孩子展现自我的欲望,让孩子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形式多样的活动完全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和谐精神的培养。

百科:时钟是一种计时装置,也是测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时钟通常以内部机器的大小来区分。按照国际惯例,机芯直径大于80毫米、厚度大于30毫米的钟表;直径37 ~ 50毫米、厚度4 ~ 6毫米的称为怀表;直径小于37毫米的手表;直径不超过20mm或者机芯面积不超过314m2的手表称为女表。手表是人类发明的最小、最强、最精密的机器之一。

关于幼儿园班级认识时钟教学的思考2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用品。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强化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组织了“认识时钟”的数学活动,然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学习时钟很感兴趣。

首先第一个环节,用小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引出话题。形象地说,钟里的三根指针比作老大哥(时针),他又黑又矮,人们喜欢问他几点了;二哥(分针)皮肤黝黑,身材高大,技术娴熟,走来走去都能带着大哥走一小段距离;小姐姐(钱针)身材苗条,又瘦又长,穿着红色的衣服,喜欢转圈跳舞。听完故事后,很多小朋友猜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钟。然后展示一个会走的钟让孩子观察,并回答故事中的大哥哥、二哥哥、小妹妹分别是什么意思。最后总结出哥哥叫时针,二哥叫分针,妹妹叫秒针,重点是让孩子认识时针和分针。

第二个环节是了解整个小时,以儿歌的形式回答老师。现在是X点钟。在这个环节中,我展示了一个不动的钟,引导孩子从1到12观察和认识钟面上的数字,然后把时针和分针都拨到12,让孩子观察时针发生了什么变化(走一格),引导孩子说时针指向“1”。只要拨几次,直到两根针重合。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要想知道现在几点,先看时针。然后以儿歌的形式,教孩子和老师问答:老师拨完整个小时后,问:看,小朋友,现在几点了?孩子回答:老师,老师,仔细看。现在是x点钟。这个环节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加深孩子对整点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是玩钟。以上两个环节都是老师的说教。孩子们有点坐立不安,跃跃欲试。我马上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大家都很兴奋。然后我提出了“请拨几点”的密码,自己用时钟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对整点的理解得到了巩固,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最后一个环节,画时针和分针,让孩子完成作业,并强调时针画短点,分针画长点,这样对孩子很好。

整个活动遵循《纲要》中指出的科学教育目标:“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交流和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认识时钟的时候,给孩子准备足够的材料,让孩子感受到时钟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了解时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在实践中,既激发了孩子探索事物的兴趣,又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比较成功的活动。

幼儿园3班时钟教学的反思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游戏为导向,以掌握概念为目的,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把操作做精,在动手和观察的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小时,同时渗透时间观念的教育,把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成有趣的活动。在感性经验的支持下,儿童建立钟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提高儿童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以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看钟、关注时间的兴趣。

美中不足的是,少部分孩子在学习时针分针赛跑时,一开始对时针分针的关系有点懵,有些孩子理解后也不会用语言表达。相信下次上这门课,我会更加关注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更加积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