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
邻水县黑潭中心学校刘当今社会,信息和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经常需要面对大量不确定环境下的零散数据。如何通过数据处理进行合理决策以供参考,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统计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具体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分析数据,进行决策和预测,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强化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下面结合实际教学简单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一、联系现实生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激发学生兴趣。1,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环境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首先达到想分析、喜欢分析、愿意分析的境界,可以让学生很感兴趣。比如,学生可以就与学生吃喝住行密切相关的话题,调查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这样,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家庭每月的开销和社会物价的涨跌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学习更感兴趣。2.利用课堂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所以课堂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比如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扔硬币和瓶盖,让学生在游戏前分别猜,猜硬币和瓶盖是不是一样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第二,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法分析数据。这里要多注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或想法。万事开头难,或者稍加鼓励和引导,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让学生比较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优势,然后举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选择合适的图表。这可以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第三,通过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的决策。学生既有从统计学角度思考的意识,又能亲身体验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利用数据做出的判断并不像逻辑推理那样有100%的把握,只能让一定范围内做出的决策更合理。第四,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概念。科学课上很多实验,而且这些实验大多需要学生记录、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比如在单摆的教学中,在研究摆的摆动频率与摆动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学生需要得到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尤其是求其平均值,所以这个实验或者说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对数据的概念。总之,统计知识不是知识点,就不要把它当知识点来教;统计不仅仅是学生的一项技能,不要仅仅作为一项技能来训练。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要让学生在经历了统计过程后,在未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中受益。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要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分层次、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