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抄色六手游的时候,遇到了专业团队。
日前,育碧在洛杉矶一家法院起诉苹果和谷歌。本案与被告APP store上架的手机游戏FPS《F2区》有关。
育碧认为,这款被称为“移动端首款室内近战FPS”的“F2区”是从育碧自己的多人FPS游戏《彩虹六号:围攻》(R6S)中抄袭而来的。育碧此前曾要求苹果和谷歌在诉诸法律前移除该游戏,无果。
《F2区》到底有多像R6S,育碧才能走出愤怒?
以角色设定为例。F2区有一个叫“磁铁”的角色,特点是投掷EMP手雷,破坏对手的电子设备。
这不就是R6S的撒切尔特工的意思吗?刚刚把英国大叔变成了少女。
同样的,使用透视烟幕瞄准器的狙击手格拉兹被做成鹰眼,放置干扰器阻断电子设备运行的哑巴被做成沉默,用闪盾追击敌人的布利茨被做成闪光。
看了F2区现有的18可用人物信息,发现一个算一个,在R6S就能找到名曲对应的原型。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式营救倡导者、著名人质克星福泽逃脱。可能是“咚咚咚”散射炸药在手机上不容易实现,引信也没有被直接挪用吧?
除了角色设定,F2区与R6S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放在一起几乎达到了“能分辨出我是男是女”的地步。
例如,UI布局:
例如,更改动画:
如房间布局和地图结构:
最关键的是具体的玩法,比如用遥控车和摄像头收集信息,用铁丝网和木门阻挡视线,用金属板加固墙壁,用挂绳进行垂直攻击...如果……R6S有什么东西,F2区一定有相应的东西。
这也难怪育碧宣称:“F2区几乎完全抄袭了R6S,无论是最初的运营商选择界面,还是最终的分数结算页面,以及中间的一切。”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奇怪了。R6S的作品被剽窃了。育碧为什么拐弯抹角地起诉游戏的APP平台,而不是直接起诉F2区的开发商简悦?
据外媒分析,育碧起诉简悦会比较麻烦,会涉及跨国诉讼等重大问题。
所以,相比于直接指责罪魁祸首,在F2区正式运营的关键时期和七天豁免期内,用法律手段强制APP Store下架游戏更直接。
就算苹果和谷歌躺着也没关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育碧的部分目的已经达到:
5月20日,F2区的Google Store页面悄然蒸发。苹果也是如此。
这款抄袭游戏短短几天就被推广了。育碧的一手曲线操作当然重要,玩家的帮助也不可忽视。
今年年初《F2区》在欧美上线后,有人特意拿它和R6S做比较,暗指“抄袭”的事实。
此前,《F2区》(中文名:F2)国内测试期间,不仅有玩家在评论区指出抄袭的细节,还有Up主特意将自己的对比视频发给育碧。
总之抵制之后,国内的《F2区》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出版了。育碧正式出手,“F2区”在国外应用商店消失。看来这场比赛很可能会冷。
嗯,舒服!
感觉舒服的同时,我也从这次事件中尝到了一些其他的味道:
在我个人印象中,几年前的R6S是一款非常小众的FPS游戏,硬核题材,入门难,精通难,用门槛说服新人,用bug赶走老人;两年前,R6S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直播,相当于不被大家所知,失去了成为爆款的机会。
但是这两年R6S山寨开发群怎么越来越多了呢?每次出问题的时候,仍然有那么多热情的球员支持R6S。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款游戏有能力在各种不利因素下一步步积累人气,最后火起来。这件事是可以有数据支持的。
就Steam而言,几年来R6S玩家数量一直在缓慢增长,尤其是今年,它在3月份创下了约20万在线用户的新高。
据彭博新闻报道,每天有300万玩家在所有平台上玩R6S。
在Newzoo上个月的报告中,统计机构将R6S描述为中国PC游戏第1名,份额高达39.9%。
虽然“39.9%”这个数据有被高估的嫌疑,但至少说明R6S在中国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实不用说上面的统计数据,光说R6S诞生前后的亚文化梗就能感受到这款游戏的火爆。
《引信营救》《人质终结者》《白裤大罢工》之类的耳钉早就出圈了,不玩射击游戏的很可能也听说过。
梗玩的时候会越界,R6S ×少谦、R6S × JOJO等民间联动作品也有出现,甚至在一些漫展上,R6S也成了常见的主题。
考虑到R6S本身小毛病多,宣传有限,直播有限,能有这样的人气真的很难得。
也许关键是R6S的游戏太独特了。回到2015,似乎只有R6S等少数游戏在探索这条道路。
然后五年过去了,射击游戏的爆款换了一个又一个,比如守望先锋,PUBG,逃离塔尔科夫...但在R6S,它依然坚持原来的方向,几乎成为这个领域的唯一(当然,抄袭换皮的游戏不算)。
独一无二让你成为国王。为什么这个游戏没有吸引力?
或许,这就是深耕小众玩法,坚持差异化竞争所能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