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场找一根针,世界各地的人是什么反应?
这三个人是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德国人。
英国人先打的。听说要找针,马上开始工作!期待你的事业,孜孜不倦的去寻找,去寻找。诺大有个足球场,我从这里找到那头,从那里转到这里。当然,我们谈到了寻找针头。虽然我们知道道场边有这么多的食物和饮料,但是我们没有找到,也不敢停下来享用。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盲目的在足球场上找一根针,虽然不如“大海捞针”,但难度也不小。英国人无奈投降,转身退出。
然后,法国人来了。这位浪漫的法国人听说他在找针,于是悠闲地转悠了两圈,跑到场地边上,坐了下来,扔了帽子,卷起袖子,开始大吃大喝。一边吃一边喝,还不忘调侃一下比赛组织者:足球场上根本不可能找到一根针。傻瓜才会做的事...
最后,德国人出来了。德国人听说要找针,没有马上行动,而是问组织者:“我可以提个要求吗?”组织者一听,回答说:“是的,我们没有规定不能提问。”所以德国人对组织者说,“我需要一个工具。”这个要求也非常符合德国人的性格:严谨透彻,据实说话。于是主办方同意了德国方面的要求。德国人弄了一根手杖,然后用它把足球场分成几个一米见方左右的正方形,然后一个一个地搜查。与其盲目找足球场,不如一个一个找。在一米见方的格子里找针,难度降低了很多,找到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一格一格,不管找多久,总能找到!
刘教授特别指出,这是一种学术上所谓的“排除法”。当然,这也符合刘教授讲故事的出发点之一,但不是本文的重点。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我会特别惊讶,可能会产生一种“自我怀疑”的忧郁情绪。
为什么?
因为当我听到德国人的要求时,按照我的想法,德国人会不会问主办方:你是不是站在那里扔这根针的?你怎么扔的?然后向组织者要一个工具,比如一个熨斗,外加两个大磁铁。
但是德国人的要求让我大吃一惊。
“切——!”
果然,刘教授的故事有了下文。
刘教授听了他的德国导师讲的故事。过了一段时间,他也回国了,对故事做了一些思考。他还提到,解决行李箱密码锁遗忘的问题,可以一个一个试,从000到999,随时可以试出来,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很能怀疑:刘教授听到导师讲德国之道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不是和我一样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所以你才做出很多怀疑和思考的动作,对吧?
过了一会儿,刘教授又去了德国。这次他请导师吃饭,顺便告诉他:老师,第四个进去的人是中国的。德国导师从最初的不解变成了充满好奇:“你说中国人会找什么?”
中国人和德国人一样,不会一下子找针,也会问问题。是的,首先是提问。“谁扔的针?是大男人还是小男人?”“他站在足球场上哪里扔的针?他朝哪个方向扔了针?他用哪个动作扔的针?”.....问完这些问题,有可能中国人连工具都不需要了。
德国导师听完之后,久久没有说话,就像刘教授听完导师的演讲之后久久没有说话一样。
这是故事的结尾。
我听了之后,半天没说话。
其实心里暗暗欢喜。是中国人吗?我和刘教授的解题思维模式真的一样吗?好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