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识字能力
目前,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是呼声最高的一个词,而素养作为各种能力之首出现在语文素养中,可见“读写”能力非常重要。汉字笔画多,不仅孩子认、写、记困难。识字是读写的基础,所以低年级的阅读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只教,认真示范写作,学生反复机械抄袭,但效果不理想,写出来的字质量不高。所以识字就成了学好语文的障碍。如今,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改革了识字教学。它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倡导多种识字方法,将识字转化为思维训练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教学生各种识字方法1。学习汉语拼音是理解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学习汉字之前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拼写音节。为了便于记忆,我使用了适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童谣,既引起了小学生的兴趣,又便于他们记忆和掌握拼写方法。比如:教声母G,K,H,我用童谣:Q下弯G,G,G,机枪上K,K,K,一把小椅子H,H,H .教两个拼法,我用童谣:“声母轻,韵母重,两个音相连。”在学习带中介的三音节拼音时,我教学生“声轻中介快,三音连顺。”并引导向上应用,逐步实现交心通话,直至可以独立使用。这样,学生在学习生词时,就可以直接叫音节,把单词念准,迈出了识字的第一步,为独立识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记住汉字的字体记住汉字的字体是汉字的重点。《小学语文能力全面发展实验》将汉字分为四类:基本字、带字基本字、形声字、难字。在教学中,要结合汉字的特点,教给学生相应的识字方法。基本字是笔画相对简单的字,是汉字的基本单位。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基础单词:记住熟悉的单词,但不要忘记笔画。比如“明”由“日”、“月”两个熟悉的字组成,可以用公式“日月明”来记忆,“车”由笔画组成。教学生记忆的方法是记笔画。带偏旁的词是由一个基本词带出来的新词,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带偏旁的词来记忆。比如“men”的记忆方法是:基本词“门”加“人”一起念“men”,我们的“men”。还要引导学生帮助记忆字形。我们是人,所以“我们”用“人”这个字,把识记和字义结合起来。形声字是半表音半表意的文字。这类领域的记忆方法是:一半的发音要记住,一半的意思不要忘记。比如“蜻蜓”的右半部分是注音,左半部分是“昆虫”。因为蜻蜓是昆虫,它就在昆虫旁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识字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识字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理解汉字的意思是识字的难点。也是另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理解汉字的意义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可以通过偏旁部首来理解词义。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快速区分同音字了。如“情”“晴”,“情”的部首是竖心,与心情有关。“晴”就是晴。晴天应该有太阳。这样,在应用中就不会出现错误。第二,用查字典的方法。教学生两种在字典中查单词的方法。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掌握汉字的构词规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减”、“加一”、“变”也是很好的阅读方式。如“凡”减去“口”和“那”。“我”字加“鸟”就是“鹅”。把“木”字放在“人”字旁边,旁边念“清单”。这样,学生可以将熟悉的单词与他们所学的新单词进行比较,这使他们的记忆更加深刻。编顺口溜、猜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比如学会笑,可以说:一个孩子天天笑,头上戴着一顶小竹帽。学“比”可以说:王先生,白先生,一起坐在石头上。学“哥哥”可以说:哥哥真调皮,头上绑着两个角,身上挂着弓,一脚踢出去。学“画”可以让学生猜“一块豆腐切成四块,放在有盖的锅里。”学习“闪光”这个词,可以让学生猜出“门里有一个人”“春天”“三人春游”。《加油》《鹤立鸡群》。当学生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就可以独立阅读了。3.注意汉字的使用。正确使用汉字是识字的最终目的。也是难点。也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有必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汉字。让学生在理解词的形状和意义的基础上构词。为了加深印象,让学生选择一个词说一段话,两个词说一段话,既能掌握词的意思,又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观察写作的能力。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在写作前没有观察到模范人物的意识,更不用说他们被写作的方式。所以写出来的字总是和标准字相差千里。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更漂亮?那就是要学会观察。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1.培养观察的习惯,写好汉字,是识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文笔不仅对,而且好。写对容易,写好难。为了写好汉字,必须在书写汉字之前教会学生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和特点。比如点要停顿,水平方向要平,垂直方向要直,脚要压,总结要尖,脚要折,弯要圆,左要尖。此外,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使学生对书写汉字的笔画姿态和结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整体印象。注意观察汉字的哪一笔压在横虚线上,哪一笔压在竖虚线上,起始位置。注意字体特征和相似字符的细微差别,牢牢记住字体。例如,“walk”和“foot”让学生区分这两个词的异同。2.引导学生观察方法。文字越细越好。模仿的模型越精细越好。可见,仔细观察模型人物是临摹模型人物的首要条件。大部分大三学生写作时不观察。不知道看什么。你怎么想呢?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范文,尽量仔细观察。写每个字的时候,既要观察整体,也要观察局部。有必要观察汉字结构在田字格的搭配情况。如:左右结构,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右相等,上下结构的人物,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小,有的相等。不管什么字,都要仔细观察,认真写。观察汉字时,也要注意笔画的特点。比如在“地”的“土”字旁边写字时,最后一笔要写成笔画。“校”字旁边最后一笔是点,不是巴掌。还要观察汉字每个笔画的姿势。如:长度、粗细、歪斜、平直度以及笔画的首尾外观、中间转折处的特征等。只有重视提笔方法的指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虽然高一的时候老师已经教过学生识字的方法,但是学生并不能自主使用。于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继续用各种方法阅读,激发学生独立识字的兴趣,直到能独立使用。1.指导学生使用方法阅读可以分为语音、形式、意义、书写和使用五个方面。让学生依次了解这五个方面。比如“够”字要这样记录:“够”字发音为左右结构,“句”在左,“多”在右。合在一起就是“够了”,也可以由“不够,够了,吃够了,看不够了”组成。将单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选择要说的单词,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单词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作。比谁字多,谁写的字好看。这样就把步骤搞清楚了,每个单词都是这样背下来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规律。学生也对识字感兴趣。2.指导学生独立使用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使用方法。形成法律后,就开始独立运用。这个时候,不要完全放手。老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用完后会指导,直到能独立使用。它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让知识清晰可见,让掌握变成一种乐趣。3、放手练习,形成能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可以邀请学生做小老师,让小老师朗读,分析字形,介绍识字方法,结合文字说话。这样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总之,识字、写字、观察、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