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游戏的主要特点

每一个听说游戏都包含了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通过听说游戏的设计和组织,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需求,提出近期的语言教育教学任务,并将其投入到每个幼儿理解和努力掌握的教育过程中。听说游戏所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1)听说游戏所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特定的特征。一般来说,听说游戏对孩子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语言学习要求,给人单一而微妙的感觉。比如zh,ch,sh和Z,C和S的发音经常混淆。教师利用听说游戏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发音,这项活动以zh、ch、sh的准确发音为具体的目标任务。但还是可以对孩子的语言学习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为在孩子参与听说游戏和学习zh、ch、sh的过程中,需要理解老师的要求,想象自己扮演的动物角色,理解他人的语言和动作,理解游戏的过程,按照游戏的规则说话和行动。可以说,在孩子参与听说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因此,听说游戏所包含的单一而具体的语言教育目标,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2)听说游戏所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听说游戏往往不是给孩子提出一个新的语言学习任务,而是根据孩子近阶段语言学习的重点需求设计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所学的语言内容,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真正获得这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小班幼儿关于zh、ch、sh发音的听说游戏为例。这种游戏与儿童现阶段的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需求有关,也与儿童普通话学习的要求有关。显然,如果在2岁幼儿班玩zh、ch、sh的听说游戏,由于婴儿对Z、C、S与zh、ch、sh的区别不敏感,所以无法参与这类游戏。不过大班也没必要玩这个游戏,因为大班的孩子已经基本掌握了ice,ch,sh的发音规律。只有小班的孩子对这些音比较敏感,学习卷舌音。开展听说游戏给他们提供了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真正掌握zh、ch、sh三个音卷舌的正确方法。

(3)听说游戏所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内隐特征。在其他语言教育活动中,学习任务一般是直接呈现给孩子的,而听说游戏是在游戏活动中落实教育目标,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这个教育活动的要求,这是听说游戏的独特优势。听说游戏是其他语言教育活动无法替代的一种活动形式。任何听说过游戏的人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听说游戏的规则不是凭空制定的,而是教师在设计听说游戏时,根据具体的语言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言学习内容,将这项活动的语言学习重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孩子在参与听说游戏的时候,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去玩,所以在这样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听说能力。

比如大班听说了“金锁银锁”这个游戏,它以回答的形式,帮助孩子学会用简短而有节奏的文字来描述和刻画一个事物。老师制定的游戏规则是所有的孩子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做锁。先念儿歌:“金锁锁,银锁锁,两把钥匙锁,点一下就锁上了,小朋友们快开锁。”两个孩子充当开锁器,一个在圆圈里面,另一个在外面。儿歌唱完,开锁器可以停在某个地方,指着这里的两个人问:“这是什么锁?”两人答道:“这是一把XX锁。”接下来,开锁的人必须马上根据XX锁的特点说出一段描述,并配上相应的节奏。比如握着手的人说“这是苹果锁”,开锁的人说“苹果,苹果,好吃”或者“苹果,苹果,甜甜”,然后正确开锁,换角色后继续游戏。可见,教师要求孩子掌握的语言学习重点是在游戏规则下培育的,通过听说游戏的全过程来达到听说学习的目的。

听说游戏规则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个是竞争的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如果孩子听得正确,说得正确,符合学习要求,就能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上面的例子说:“金锁银锁”属于竞争的游戏规则。当孩子用正确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说出一些话时,锁就会被打开,他们就可以和别人交换角色了。否则,我们将继续扮演同样的角色,再次经历类似的学习过程。这种竞争性的游戏规则在听说游戏中具有激励机制的作用,可以促使孩子更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

另一项听说游戏规则不具备竞争性质,但也能产生激励机制的效果。比如小班听说“小白兔吃草”这个游戏,老师就扮演兔妈妈,把小白兔带到外面吃草。孩子们跳着舞,念着儿歌:“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吃呀吃,吃呀吃,吃饱了。”反复念完,一只大坏狼跑了出来,喊着“大坏狼来了”。扮演小白兔的小朋友要跑到妈妈身边蹲下,表示回到家有妈妈保护,否则会被大坏狼吃掉。这种听和说的游戏对小孩子也很有吸引力。虽然游戏规则看起来和孩子说什么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孩子知道,唱儿歌之后,狼就会跳出来追走,而唱儿歌和后面的追逐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游戏的规则会鼓励孩子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会兴致勃勃地反复玩游戏,最终达到语言学习的效果。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具有活动和游戏的双重性质。从活动的组织形式来看,具有从活动之手逐渐扩大游戏成分的特点。听说游戏活动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活动开始时,老师需要帮助孩子理解活动内容,解释游戏规则,演示如何玩游戏。然后,老师带领孩子们玩游戏。等孩子熟悉游戏规则,逐渐掌握游戏后,再让他们独立玩游戏。应该说是听说游戏活动开始以活动的形式进入,最后以游戏的形式结束。老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开始是非常明确的,然后随着孩子熟悉程度的提高逐渐降低,直到孩子完全独立玩游戏。听说游戏活动的组织具有活动和游戏的双重性质,在活动过程中存在游戏成分逐渐膨胀的现象。其实我听说从活动到游戏有三种过渡。

(1)从外部控制切换到内部控制。听说游戏开始的时候,老师主导了游戏场景的创设,讲解了游戏规则。孩子们只是被动地观察、倾听和思考。当他们产生了兴趣,就不由自主地跟着老师参与游戏。掌握规则后,他们自己尝试游戏,最后积极参与游戏。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过程。

(2)从真实场景到想象场景的变化。无论老师如何提供游戏的场景,当孩子们听到游戏刚刚开始时,他们仍然处于真实的场景中。老师给孩子讲解活动,讲解活动规则,甚至演示游戏玩法。这个时候,孩子作为旁观者去观察和思考,一切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真实的环境。随着孩子自己参与到游戏中,开始扮演一定的角色,想象可能的情节、动作、物体、语言,于是孩子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想象的场景,听说游戏活动也因此从真实场景变成了想象场景。

(3)从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它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的转变密切相关。在听说游戏中,也有一个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的过程。当孩子开始参与听说游戏时,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外部动机决定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但由于听说游戏的特点,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越来越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逐渐被发挥出来。随着他们对听说游戏规则的掌握和对游戏内容方式的熟练,他们在活动中保持着越来越明显的内在动机。当然,必须说明的是,孩子能否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听说游戏是否真的具备游戏的特点,是否真的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孩子是否真的能自己玩。否则,在活动中,孩子将无法实现从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的转化。另一方面,如果在听说游戏中外部动机不能转化为儿童的内部动机,那么这种听说游戏就只能称之为听说活动,甚至是一种拙劣的听说活动,因为它并不真正具有游戏的价值,也不能发挥其作为两种特殊的语言教育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