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玩——对“游戏是孩子的作业”的思考
回到《游戏是孩子的功课——奇幻游戏的重要性》,我之所以想看这本书,是因为我注意到我家宝宝很早就喜欢奇幻游戏了。比如每天晚上睡前故事开始前,他拿着空盒子坐在床上对我说:
“妈妈,这是我的百宝箱(他羡慕《牙街有什么新鲜事》里瑞迪和哈克有一个装满糖果的百宝箱),我要去给妈妈挖水果(他见过挖土豆的,所以他认为所有的水果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
然后他蹲在堆着的被子后面,开始假装从地下挖东西,放进箱子里。过了一会儿,他转过头说,妈妈,你来帮我挖。我太累了,不想挖了。
我说,那今天少挖点。妈妈晚上吃不了那么多水果。如果明天早上我们能边吃边挖就好了。
宝宝想了想说:“不行,晚上饿了怎么办?如果我想挖很多,我会把它放在床边。”
忙碌了一段时间后,他回来对我说:“妈妈,我现在给你一些水果。想吃什么呢?
“你在百宝箱里挖回了什么水果?”我问他。
“有芒果、草莓、西红柿和西瓜……”
“那妈妈应该吃芒果。芒果是黄澄澄的,而且很软。妈妈最喜欢它们了。”。
“妈妈,你想吃太芒还是青芒?”
“这个...泰山和青山有区别吗?”
台湾山是黄色的,绿色的山是绿色的。
“哦,我们先去试试太芒,明天再去试试青芒。”
伊娃笑着说:“那你等着吧”。然后假装从盒子里拿出什么东西,咕哝着说:“芒果要先在水龙头下洗干净,再削皮,用抹布擦干净。来,妈妈,快吃吧。”
我假装把芒果举到嘴边,咬了一大口。我配合地说,啊,妞妞给我妈挖的这个芒果真甜。肉很厚,我妈妈非常喜欢吃。
然后,伊娃会兴奋地问:“妈妈,接下来你想吃什么水果?”?同样的套路,洗,剪,揉,喂给妈妈吃,他仿佛是一台永动机,可以不断重复。几个回合下来,爸爸瓦看着我们的对话,开玩笑说:“母子俩一起开了脑洞。不知道的,你以为是一对精神错乱的在说话。”
我想改变一下作息规律,对宝宝说:“妈妈吃了很多水果,但是主食还没吃。你有馕吗?”
伊娃愣了一下,说不要,然后转过头说:“要,但是太大了,你一个人吃不完。今晚别吃了。”
但是妈妈饿了,怎么办?
我们先吃点水果吧。嗯,他又转过身了。他继续在水果店里卖东西...
这就是这段时间的日常生活。除了睡前在床上挖水果,还有做煎饼和摘坚果的主题,都和吃有关。白天,她拿着地垫上的乐高,总会说个不停。这是小动物的窝。旁边应该有个槽,这里有个秋千,应该还有…
我经常在想,这种无厘头的文字和游戏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游戏给孩子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读了佩利先生的《游戏是孩子的作业》。
所谓幻想游戏,我总结为一种让孩子自己设定人物、地点、情节发展、情绪变化的游戏学习方式。不同于看绘本然后改编成戏剧,绘本的表演是基于预先确定的剧情和角色,孩子作为演员,用文字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别人的创作,而奇幻游戏开始的时候,进展如何,变化如何,完全取决于孩子。因为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有限,大人往往不会被孩子不成熟简单的情节所吸引和关注,但其实这种奇幻游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作为第一批观众,最好观察、记录、引导。
佩利老师说,孩子们天生擅长讲故事,他们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就像我翻书一样容易。而且,讲故事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甚至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孩子脑海中的画面就已经有了类似故事的特征。通过讲故事,孩子使思维的复杂性和逻辑合理性不断进步,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叙事能力,使同伴之间的社交能力不断进步(当孩子和家人或同伴玩幻想游戏时),也通过幻想安慰内心的焦虑,调整自己的步伐重新上路。对于成年人来说,俯身观察和聆听幻想游戏是了解孩子的好方法。你可以看到孩子的思维逻辑,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更好地帮助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度探索创造条件。
这种幻想会不会变成非理性认知,与正确科学认知的形成相冲突,对孩子以后有帮助?这可能是很多成年人的疑问。佩利老师认为,能够经常在自由联想之间切换,想到一些好玩的意图的孩子,总是愿意随时欢迎新想法的出现。幻想游戏不是分心,它们将帮助孩子发展开放的思维,无论是在讲故事还是在正式的课程中。从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来看,孩子想象中的人物会成为孩子和我们的知心朋友。我们会一起讨论,一起聆听这些角色,然后随意创作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人物不会模糊现实,相反,他们会帮助我们诠释我们对展示的感受。
有意思的是,我最近看了刘老师的《美与幼儿》一书,也讨论了这个问题:秩序感的建立是理性发展的前提,但像婴儿期那样机械重复的秩序感直接发展成理性,这是非常可怕的,它会形成极其刻板、谨慎、不苟言笑、呆板的个性。如果你没有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但你确实单方面快速发展了逻辑运算能力,结果你就会成为所谓的傻逼学者,这是人类成长的某个阶段被跳过的结果。
孩子的奇幻游戏这么重要,我们成年人能做什么?最重要的不是大人的文学理论基础,不是自己的想象,而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没有孩子不爱幻想,但幻想的发展离不开时间的保证。孩子需要时间去挖掘出所有自己喜欢的果实,合理地把一个坏人变成好人,去讨论,去发展,去妥协,去重建,去推广自己的游戏场景,去一遍又一遍地表演和享受。孩子需要一个不催促、不打扰的环境,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充分舒展。
我常常觉得时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起来小孩子时间很多,大人却不忍心靠表过日子。孩子们经常被我们督促不要混日子,不要浪费时间,恨不得自己从两三岁就过不完整的生活。捡了一半松果就要回家,拿了一半乐高就要吃饭。吃完饭我要睡午觉,睡醒后我要吃水果...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孩子设定生活安排,他们的游戏一次又一次被突然打断。想想我坐在电脑前写文件,两三个电话打进来就心烦。如果再有一两个人推门探头,我就被炸了。但是孩子不能吹头发,不能反抗,大部分时间闷闷不乐,很听话。好委屈。
关于我们成年人与儿童幻想游戏的关系,佩利先生写道:“在儿童设定幻想游戏的主题、人物和情节的过程中,他们会阐述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变化给我们作为老师带来惊喜。如果说奇幻游戏能为提高孩子的认知、叙事和社交能力提供营养,那么最能代表孩子自然发展的早期学校体验就是我们与孩子共同努力的舞台。”
佩利从幼儿园老师的角度写了这段话。对我来说,伴随孩子成长的早期家庭生活经历,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阶段。与其说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不如说我们成年人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我们也是生意伙伴。* * *一起经营我们的小生意,和* * *一起成长。
游戏是孩子的作业,游戏是我们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