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角色扮演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目前我们班角色游戏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大多停留在角色简单分配、一些材料的机械操作等一些表面现象,缺乏创新意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儿童角色游戏的源泉。儿童的生活经验主要来源于家庭、周围环境和幼儿园,其中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来源。围绕幼儿园教育的目标,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拓宽幼儿的生活范围,加深幼儿的生活印象。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孩子直接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我带着他们认识幼儿园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包括观察每个人的长相,打扮,谈吐和动作,他(她)在做什么等等。就这样,当我们的孩子开始一个角色游戏时,他们会有条不紊地模仿守门爷爷:一会儿坐在“门口”问“小朋友你好”,一会儿拿起报纸,一本正经。而有些孩子则乐于模仿老师的样子来弹琴、说话,并带领“其他孩子”玩耍...孩子参与社会越广,游戏的主题就越丰富。比如我们带孩子出去散步,路过食品店,可以让他们停下来仔细观察店里的物品是什么样的。是如何展示的?店员如何招呼客人?如何买卖?用那些工具?.....通过一系列的参观、郊游、观察、讨论等。,会帮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同时这些内容也能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更自然、更真实的体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当前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2.问题的原因。3.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a)问题: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创新的人,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本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人类创新发明的竞争。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传统教育所欠缺的,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

2.角色扮演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现实生活是角色游戏的来源,儿童通过扮演角色,在想象的动作、情境、物体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孩子未来的生活不应该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而应该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发游戏,开发游戏内容。直觉行动是小班儿童感知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往往只是模仿成人生活和劳动的一些片段。游戏的进程直接依赖于玩具,只有看到什么玩具才会想到玩什么游戏,离开玩具,游戏就会停止。所以在角色游戏中,要帮助孩子一起准备丰富的、形象化的玩具。在娃娃家,可以准备一些瓶子、罐子、娃娃、床、蔬菜、桌椅、电脑、电视等。结合“扮演家庭”的主题,我还丰富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常用的东西和衣服,可以吸引孩子饶有兴趣地扮演家庭的不同成员,产生不同的游戏内容。

3.我们充分认识到角色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证角色游戏的正常开展,积极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合适的游戏素材;能及时进入游戏作为玩家观察和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尊重。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游戏。他们表现出快乐的情绪,有一定的角色意识,遵守游戏规则,正确使用材料,在游戏中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目前我们班角色游戏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简单分配、一些材料的机械操作等一些表面现象,缺乏创新意识。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找相关理论文章,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借鉴经验。

2.观察: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并做好记录和分析。

3.经验总结法:以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对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和总结。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创新的人,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本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人类创新发明的竞争。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传统教育所欠缺的,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角色扮演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儿童在角色游戏中以一物代一物,可以脱离现实场景和物体的直接信号刺激,进入想象的世界,这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好方法。现实生活是角色游戏的来源,儿童通过扮演角色,在想象的动作、情境、物体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但是,孩子未来的生活不应该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应该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发游戏,开发游戏内容。

一、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

1.孩子大多停留在角色游戏中简单的角色分配,机械的操作一些材料等一些表面现象。

2.游戏的材料极大地制约了儿童创新素质的发展。

3.老师的指导没有启发性。

4.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创新行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孩子在角色游戏中还缺乏创新意识。

2.游戏的素材多为成品素材,缺少半成品素材和孩子创新的空间。

3.教师对儿童的创新意识缺乏足够的了解。

第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1.通过参与游戏素材的制作,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授杨振宁曾指出:“中国的孩子在动手兴趣和动手能力上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孩子,主要是没有机会做。”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儿童创新素质的发展。所以我经常组织孩子一起做游戏素材。比如新开的“服装店”,缺少各种衣服。于是我领着孩子们一起做衣服。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首先提出建议,弄清楚一家服装店需要什么样的衣服。比如:连衣裙、吊带等。然后,每个孩子自己设计了各种漂亮的款式和图案。因为衣服贴近孩子的生活,能让孩子充分发挥创造力,所以都很投入这个活动;然后,我们一起努力,从绘画、折叠、裁剪、粘贴等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当一套形象各异、色彩鲜艳的衣服挂在“服装店”时,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引导孩子为自己的游戏设计和创造简单的玩具,有利于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此外,通过动手实践,将思维和想象变成现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创新的乐趣。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使孩子的创新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意识更强。

角色游戏的过程就是创造和想象的过程,游戏中替身的使用需要运用创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对老师制作的成品玩具或模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为此,我们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将原本用于制作成品玩具的材料,如纸、泡沫、海绵块、丝带、竹签、各种小图纸、橡皮泥等,放在活动室,鼓励孩子们寻找并制作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创新。当孩子在使用和制作替代品时遇到困难,老师可以及时参与,帮助孩子熟练使用替代品。孩子的想象力无穷无尽,可以把各种洗干净的饮料瓶想象成麦克风、花瓶、手榴弹等等。教师要启发孩子积极使用替代品,让孩子以物代物,让一个替代品可以有多种用途。巧妙利用替代品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

2.通过教师的启发性指导,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活动离不开教师及时、恰当的引导,教师的启发性引导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尊重孩子的游戏意愿。在教育领域,游戏意味着教育的要求与幼儿的愿望紧密相连。毫无疑问,角色游戏中应该以孩子为主体,老师只是主导者。没有让“主体”成为表演工具,“主导”变成了“支配”。老师思考主题和情节,孩子只是按规定表演。整个过程中,老师干预过多,孩子很难发挥。当孩子自发地做有主题、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时,教师不妨“静观其变”,让孩子的游戏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发生、发展、结束,不要任何打扰和干预。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的创新意识很容易被一件小事激发出来。

②创设情境,激发儿童想象力。游戏情境是指进行角色游戏的物理环境和心理氛围,包括人和物两个因素。游戏的主题只是规定了局势的大致走向,具体的局势细节受时间、空间和玩家个人特征的影响。在角色游戏中,情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正确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引导儿童玩角色游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创设能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情境。比如在设计游戏时,要尽量避免设计“机器人服务员”这样的角色,让孩子单调重复一个动作。比如在玩“小菜场”的游戏时,老师可以设计几个打折标志。让孩子根据情况思考如何吸引客人。儿童在各种情况下自然容易受到感染。比如给剧情单调的“玩偶之家”打电话,告诉“大叔”邀请全家人出去吃“麦当劳”或者看电影。但是要记住:在孩子玩游戏之前,老师要尽量少说话。他们说的时间越多,动的时间越少。他们讲的规则越多,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少,客观上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③对孩子的游戏给予合理的引导。角色游戏的引导方式可以分为外部引导和内部引导。外部指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儿童具体的游戏行为进行直接的现场指导。容易产生用成人意志代替孩子意愿的现象,抑制孩子的主动性。外部引导一般在游戏开始和结束时,游戏中出现危险情况时,儿童在游戏中出现不良行为问题时,儿童在游戏中向老师求助时使用。比如,在“小吃店”游戏中,老师发现一些小客人从市场拿食物到小吃店去吃,并告诉他们“小市场的东西不能拿到小吃店去吃”,这往往会打断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游戏。内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在与幼儿的游戏场景中进行的引导。内导不直接传达教育意图,更符合角色扮演的特点和儿童的意愿,也能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儿童的尊重,让儿童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比如,老师发现有的孩子把“娃娃”夹在腋下,或者把它头朝下举着,假装听到“娃娃”的哭声,启发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改正。再比如:玩“小市场”游戏时,当“小市场”的黄瓜被“顾客”买走后,老师扮演“买家”的角色出去买回,“小市场”的生意又红火起来了,这就是引导式干预。这些干预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可以以内导的形式设置困难情境,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克服困难。老师提问作为游戏中的角色,可以激励孩子解决问题。比如,老师故意以顾客的身份去“菜市场”购买脱销的“海带”,引导孩子想方设法寻找合适的材料(如布条或纸条)替换或制作。

④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应该匆忙处理问题,也不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应该尊重孩子,启发孩子妥善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孩子们有时会争夺角色。除了启发他们谦虚、协调解决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教师的不当评价会使被评价的孩子对自己产生不好的评价,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积极地评价孩子,正确使用评价语言。比如在一个游戏中,一个孩子把“娃娃屋”的床和桌子搬来搬去,把整个“娃娃屋”弄得乱七八糟,作为老师该不该批评?我的做法是:第一,问他想要什么。当我得知他想重新设计他的“家”时,我鼓励了他,并帮他设计了一个“新家”。看着他满意的笑容,我觉得我做得对。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是不稳定的,他们的行为不受规则的控制,他们不会用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同伴之间一旦产生矛盾,无法解决或停止游戏或等待老师的帮助。老师可以以引导的角色,通过和孩子玩平行游戏来影响孩子,但我们要牢记孩子先于老师的原则。例如,当我发现洋娃娃的家庭成员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时,他们中的一些去了医院,一些去理发了...过了很久,他们都没有回来。最后一个是陆婷,看到大家都不来也没什么意思。我想去其他地方玩。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不参与,娃娃的家庭游戏就终止了。于是,我以客人的身份去探望,简单的接待后,我问陆婷,“爸爸妈妈”然后我引导我的孩子去医院照顾他们的“妈妈”,陪他们回家,学习如何照顾他们在家的“生病的妈妈”。这样,通过老师参与游戏指导,孩子在游戏中的主题内容可以得到延续和深化。

老师一定要和孩子的游戏伙伴一起参与游戏,要现实,要充满真情实感,孩子自然会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然后生动地延续游戏的主题。21世纪,每个人都要面对世界千变万化的挑战,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或许能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未来和人类美好明天的创造者。要抓住幼儿时期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积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