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秦楚联姻是什么时候

楚秦联姻的具体情况

楚庄王继位后加强了楚秦关系, 他把团结秦国作为其争霸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611年, 秦出兵协助楚国灭掉庸国, 两国关系从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庸属蛮夷, 地在今湖北竹山东南是汉南古国, 春秋初常臣服于楚。

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 “楚大饥, 戎伐其西南, 至于阜山师于大林, 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 以侵警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糜人率百淮聚于选, 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 楚人谋徙于阪高。” 在反楚的戎蛮、蹼诸族中, 庸人正是主力军, 楚人几欲迁都以避其锋。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 “秦人巴人从楚师, 群蛮从楚子盟, 遂灭庸。”

楚庄王在秦人巴人的协助下, 灭掉了庸。从此楚的西南边塞大大巩, 庄王北上争霸的最大隐患解除了。灭庸对楚有极大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顾栋高说“自灭庸之后, 楚遂不可制。晋益孤而楚益炽矣。”

而秦康公出兵助楚灭庸, 表达了秦国愿与楚国结成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的决心, 对秦楚关系更具有深远影响。正如王夫之在《春秋世论》中所言“ 庸者, 秦楚之争地也。一秦惟委庸于楚, 而后楚无忌于秦, 则益东争陈、郑而弃西略。于是楚之于秦, 无离心而有合势。无离心, 晋之所以重累也。有合势则秦楚相并以合, 自此始矣。”

秦康公援楚灭庸, 不仅有利于秦国向东南伸展力量, 大大改善了秦国的战略地位,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楚晋争霸的局势, 是楚秦友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楚秦建立友好关系后, 便用联姻的办法加以巩固, 强化了双方的友好关系。如前有所述, 楚成王与秦穆公就结为婚姻。其后楚***王又娶秦景公之妹秦赢为夫人。《左传· 襄公十二年》载“冬,秦赢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杜预注曰“ 秦景公之妹, 为楚***王夫人。” 秦赢来嫁之后, 楚司马子庚为了夫人回娘家省亲, 特地到秦国聘问, 是合于礼的。这是秦赢曾按周礼规定省亲的记载。楚平王夫人,昭王之母赢氏也是秦女, 史称楚赢, 亦称伯赢, 不知何公之女。《左传· 昭公十九年》云“ 费无极为太子建少师, 无宠焉, 欲潜诸王, 曰‘ 建可室矣。’王为之聘于秦, 无极与逆, 劝王取之。正月, 楚夫人赢氏至自秦。”《史记· 楚世家》云平王“使费无忌如秦为太子建娶妇。妇好, 来, 未至, 无忌先归, 说平王曰‘ 秦女好,可自娶, 为太子更求’ 。平王听之, 卒自娶秦女, 生熊珍或作壬、轮。”平王为太子娶妇, 首先想到秦国。可见在当时秦国是楚国相对固定的一个通婚集团。因其貌美结果为平王自娶。

春秋凡二百四十一年间, 见于史籍记载的楚秦联姻只有上述三次, 这三次联姻活动从春秋中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晚期。见于《春秋左传》所记载的却只有两次, 一次是楚***王娶秦赢, 另一次是楚平王娶伯赢。

楚秦两国在婚姻方面不大注意婚姻仪式, 不如中原诸国那样遵守周礼, 这两次是因为符合周礼的规定才予以记载的。这符合孔子修《春秋》的原则“ 据鲁亲周故殷”,体现出了“尊奉周室维护周礼”的精神。

由于春秋的片面性,史书的被毁及亡佚等原因, 不能排除除这三次联姻外, 楚秦之间还存在过其它的通婚事件的可能性。另外春秋时期通行一夫多妻制与委报制度并行的婚姻制度, 娶一女为夫人, 往往又有数女作为腾娣而从嫁同时, 再加上平报制, 父死后其子除生母外, 父亲的有关婚配关系中的女人都可娶为妻妾。这样看来, 担负着楚秦联姻这一政治使命的女性数量恐怕远非仅此, 只不过史书未予记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