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的理念是谁提出的?
趣味教学的思想是由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提出的。
“趣”字是梁启超最大的人生信念和教育理念。他不止一次在讲座和文章中表达过这种观点。他写了《趣味教育》和《趣味主义》,认为:“第一,兴趣是人生的动力。如果失去了兴趣,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第二,这样的话,教育的方法自然就解决了。”
“我们为什么学习数学?因为数学很有趣,所以我学习数学。为什么要学历史?因为历史有趣,所以我学历史。为什么要学画画?学打球?因为画画有意思,打球也有意思。人生的状态本来就是这样,教育的最大效用也只有这样。”
与当时欧美流行的趣味教育不同,梁启超的“趣味教育”强调“以趣味为目的”。他说:“兴趣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为’。快乐教育必须以快乐为目的,而不是以快乐为手段。这是趣味教育能够达到他所倡导的“趣味主义”的条件,也是趣味教育的本质。
扩展数据
梁启超先生的文学贡献:
梁启超积极参与和鼓励“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不仅仅是文学史上关于文学体裁和作品风格的争论,他在《论小说与民众治理的关系》一文中明确指出:“欲新国民性,必先造国民性小说。”“今天,要想改善集团治理,必须从小说革命开始;要新人,就要从新小说开始。”
可见他在文学领域的“革命”与他的政治提升是相辅相成的。
梁启超的写作风格在国际上被称为“新文体”。这种以“谋士文学”为文体的“新文体”,成为“五四”前最流行、模仿最多的文体,至今仍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写了《俄国革命的影响》。文章以短而急的词语开头,如岩石开裂。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学习欧阳询,后又学习汉魏六朝碑刻家康有为。
中国青年报-将游戏融入专业课程深受大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