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回忆文言文

1. 现代文文言文

1——4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出题省份 2004年出题省份 〈为学〉 泉州P80 〈桃花源记〉 海淀P40、北京P65 〈爱莲说〉 维坊P13 〈公输〉 桂林P20、福州P52 〈三峡〉 益阳P25 吉林P31、南京P85 〈记承天寺夜游〉 广东P30、呼和浩特P76 〈五柳先生传〉 安徽P36、山西P62 维坊P17、河北P61、广州P66 〈孙权劝学〉 上海P41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南宁P50 广东P18、包头P21、安徽P39 〈核舟记〉 南昌P55 〈马说〉 厦门P77 福州P42 〈与朱元思书〉 南通P86 〈小石潭记〉 吉林P31 〈唐雎不辱使命〉 黄冈P77 第五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 广州P2、南京P4 济南P72 〈醉翁亭记〉 安徽P36、天津P44 哈尔滨P5、温州P61、长沙P75、南京P8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嘉兴P89 烟台P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庆P47 四川P33 〈岳阳楼记〉 辽宁P27、呼和浩特P76 海淀P3、长沙P75、大连P82 第六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鱼我所欲也》 桂林P80 《出师表》 镇江P18、上海P41、兰州P73、黑龙江P90、哈尔滨P92 四川P35、厦门P56、沈阳P70 《曹刿论战》 桂林P20、嘉兴P89 重庆P27、黑龙江P29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大连P57、济南P69 南昌P12、济宁P23、昆明P45 《送东阳马生序》 天门P83 佛山P55、广州P66 诗词鉴赏题 题目 2003年 2004年 《泊秦淮》 广州P3 〈渔家傲〉 桂林P21 《题破山寺后禅院》 河南P34 《破阵子》 天门P83 〈春望〉 四川P35、扬州P48 〈浣溪沙〉 广州P6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黄冈P7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桂林P81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

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

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复习中按照5天计划再进一步。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会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

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

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

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

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

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古诗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

2.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1)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2)荷花为雨所洗(

(1)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每当到了夏天,靠近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2)荷花为雨所洗 荷花被雨水所冲洗(3)夫奢则不逊,不逊必悔上奢侈的人一定会没有礼貌,没有礼貌的人就会以下犯上(4)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原文: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译文: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示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