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你在刷Tik Tok吧!行车记录仪是真正快乐的源泉。
视频中,美团外卖司机开着脚踏滑板车,在盘山路上骑着KTM,让车轮充满火花,连湿地都能轻松hold住。而且在大撑即将翻车的时候,他能以高超的驾驶技术迅速挽回局面。最后,当我们行驶到直路时,KTM的小哥哥利用设备优势超车,挽回了摩托车界小钢炮的一点尊严。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美团小哥不担心汤洒了,你就看不到他的尾灯了。在此,边肖要特别感谢KTM兄弟的行车记录仪,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神奇的一幕。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看热闹是难得的精神娱乐,大众尤其喜欢看交通事故后的纠纷。如今生活节奏加快,这个规律似乎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城市,可能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早高峰看一场交通事故。那些赶时间的上班族,更关心的是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打卡。
但人们的好奇心只是转移了,并没有消亡。当你在社交网站上呆久了,你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太人道的秘密爱好:看交通事故视频。
行车记录仪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公众围观中最大的功臣,因为它提供了整个事故故事的主心骨。交通事故发生后,有的同志会一怒之下,把行车记录仪里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让网友评判是非,换取爱与和平之歌。
比如这位大哥白天不小心追尾了一辆车,被判全责,但他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委屈,于是在哭倒长城之前,赶紧掏出自己的存储卡,把事故视频上传到虎扑,让所有网友还他一个清白。
然后,与他们的食物无关的网友们瞬间把马姐姐上身了。有人认为后车完全不负责任。他的理由如下:
当然,也有人依据法律法规,根据现场情况,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全方位分析,得出事故发生后汽车应负全责的结论:
这种严肃的职业姿态,每分钟都让人想起《法医证据先锋》里的精英们。如果把这种行为放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觉得画风有点奇怪,但是放到直男聚集的虎扑上去,似乎也没什么反对的。
虽然各种业余“律师”每天都在网上,但他们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论坛上每一个行车记录仪拍下的世界万象,而“大佬们”之间也会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花式的扯皮。但面对真正打破规则的人渣,网友们肯定会瞬间一致。
比如有的人天生急躁,过路口不爱减速,用实际行动在各种物理规律的边缘疯狂探索,以至于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危险:
面对血的教训,网友们的* *情绪能力上升到了顶峰,会比那个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的行人更加义愤填膺,纷纷拿起键盘对“准肇事者”冷嘲热讽:
在论坛上看行车记录仪拍下的那些画面,不仅能给你一种类似包拯宣判的快感,还能让你免费看一部又一部喜剧,堪比憨豆先生。比如强行超车的行为会被处以多少罚款?答案是兰博基尼的维护成本。
对此,有网友表示,平时做好事还是要做的,不然就别怪因果报应来得太快了。
当一个精彩的事件发生时,你掏出手机的那几秒钟,可能已经错过了高潮;当你需要告诉别人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的时候,一个贫乏苍白的词汇会把一切扼杀在摇篮里。我们都知道摄影师可以捕捉到生活中的波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摄影师。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上帝顺手送来了一位大神,发明了行车记录仪。
本质上,行车记录仪只是一个监控机,它最大的作用是记录驾驶过程,以便事故发生后有效追究责任。但在论坛水神的眼里,它更像是隐藏角落里的一只眼睛,能在视线范围内从容记录世间万物,满足人们最本质的围观。
有的人晚上开车很困,差点撞到人。也许事件发生只有几秒钟,但足以成为车后司机一段时间的谈资。我相信他在描述完这个场景后,一定会加上一句感叹“卧槽”。
有些人拍了上新闻的照片。比如这位大哥的行车记录仪拍到了2015台湾复兴航空飞机失事,是难得的第一手新闻图片。当然,在那个时候,他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油管上甚至出现了战友们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警车抓小偷的场景。这是《速度与激情》的真实版本:
当然,除了血淋淋的视频,如果你能睁开眼睛,你也将有机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就像跟随洒水车一样。除了免费洗车,还能看到久违的彩虹:
还有的买了二手车后,无聊的翻看了下前车主留在记录仪里的视频,发现前车主在一个雨夜独自出门,车上有斑马斑马,然后趴在方向盘上哭了:
如果没有行车记录仪,那些深夜崩溃的成年人会被雨淋到一起冲进下水道。
在谈到死亡搁浅时,小岛秀夫说“连接”可以使人分享孤独,然后产生快感。虽然他的谈话是针对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但谁敢说虚拟世界不是现实的反映?
车内的封闭空间是一个又一个微小的个体。个人想要与世界整体团结,需要“结”作为媒介。在这个“结”中,网络是传输系统,行车记录仪是记录系统,是内容的生产端。他们用无声的方式记录下路上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的风景可能重复了1000个小时,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不寻常的10秒。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