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死亡笔记真人版被禁?

在中小学生中流行已久的《死亡笔记》终于被禁播了。5月28日起,全国文化执法人员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项集中行动,收缴并上交《死亡笔记》等非法恐怖出版物,净化中小学文化环境。

在大规模整治活动进行的同时,人们还在关注:为什么中小学生心中会产生这么多“黑色宣泄”?这次行动之后,他们真的可以告别“死亡笔记”了吗?

“死亡笔记”入侵校园

“英语老师:我从2007年6月26日晚上6点开始看恐怖电影。看完之后太激动,上吊自杀了。我7点就死了。”前几天,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一名初一学生因为对老师不满,在“死亡笔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该学生还表示,其实她对英语老师并没有“深仇大恨”,只是觉得这样的发泄“很有趣”。她说班上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死亡笔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量印刷的《死亡笔记》,模仿日本漫画、漫画和电影《死亡笔记》的情节,风靡全国的中小学。在死亡笔记中,主人公从死神那里得到一本“死亡笔记”,并发现了里面的秘密:只要有人的名字写在上面,这个人就会在指定的时间内死亡。

日本漫画《死亡笔记》由漫画家小典健创作。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在当晚意外捡到死神刘珂留下的“死亡笔记”。他发现只要写下他想杀的人的名字,就会变成现实。夜神月开始用死亡笔记来惩罚那些他认为该死的人,以此来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这部漫画得到了一些漫画迷的热烈响应。

作者在一个学生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一本“死亡笔记”。它的外观和我们平时用的黑色软皮书差不多,封面赫然用和漫画作品一模一样的字体写着“死亡笔记”。打开封面,扉页上有一个骨架。整本书夹杂着不同的黑色印刷页,用中英文写着和漫画《死亡笔记》一样的“游戏规则”:“如果记不住上面写的人的长相,就没有效果,不能用在同名同姓的人身上……”

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笔者随意走进上海安华路上的一家文具店。店主说“死亡笔记”卖完了。如果你想的话,你可以预订,明天就可以买到。他说,20块钱的《死亡笔记》虽然不便宜,但是买多少卖多少,最抢手的时候一天就卖了近30本。

5月2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收缴上交《死亡笔记本》等非法恐怖出版物专项行动,净化少儿出版物市场环境。目前,江苏、上海、河南、广西、新疆、福建、湖北、四川、重庆、广东等地的文化执法人员查获了大量“死亡笔记”,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小学周边相关店铺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可以预计,它会在短时间内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关注学生的“黑色宣泄”

《死亡笔记》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批评,所以封存这本恐怖的出版物无疑是及时和必要的。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这么多年?近年来,上海等地的学校经常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阅读。但是一本小小的死亡笔记和印刷的笔记本却在学生中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

上海红领巾读书活动中心教研组组长、上海市少年宫教师赵小花认为,“死亡笔记”的泛滥及其表达的“黑色发泄”和诅咒意识,其实是我们对孩子重视不够的一种反映。每个人都需要发泄,孩子发泄情绪很正常。我们年轻的时候,也可能心里有几句话,或者背后有几句话。这不是大惊小怪。这是一个时代的心理特征。但是,这个“死亡笔记本”给了他们一个载体,一种极端的表达和发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查处这种“黑发泄”的产品是非常必要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心智还不够健全。这个载体可能会让他们无限放大,成为一种诅咒或者仇恨。

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教育研究室主任周美珍说:“孩子们玩这种游戏来诅咒老师或同学,说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的爱太少,心里有仇恨。也许他们对‘死’的概念不太清楚,反映出他们对生命本身了解不够。”

最近发生了几起中小学生刺死同学老师的事件。甚至有同学解释说,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发泄”。专家认为,“死”的概念模糊很容易导致对“生”的轻视。

“我们经常能听到孩子吵着说‘没劲没劲’,说明他们的‘生命能量’不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以至于没有动力,觉得什么都不重要。青少年的自杀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些。”周美珍说。

他们真的能告别“死亡笔记”吗?

“死亡笔记”事件也让人们想起了另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恐怖事件”——“巫毒娃娃”。“把你讨厌的人的名字写在这个小人身上,每天用针扎他,你讨厌的人就要倒霉了。”这些与复仇和仇恨有关的小玩意曾经在城市的年轻白领和上班族中流行。如果说小孩子玩《死亡笔记》是一种心理压力和不成熟的表现,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产品会吸引成年人呢?

西方有句谚语:“每个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拿‘死亡笔记’当笑话诅咒别人,不一定是人品问题,一来因为无处发泄,二来每个人的本性中都有邪恶的因素;要解决孩子的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后天教育的方式。”上海红领巾阅读活动中心教研组组长、上海市少年宫老师赵小花说。

《死亡笔记》的流行,说明了我们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会有《死亡笔记》,可能还会有其他夸大黑人感情、恐怖心态、诅咒意识的《笔记》。

专家建议,老师和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让孩子理解、尊重、关爱生命。同时要积极寻找替代的游戏和玩具,不要让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漫画。

赵小花认为,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转移孩子的情绪宣泄。“教师应该真正蹲下来,与孩子面对面,用柔和的方式培养孩子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不仅仅是一种‘标签’和流于形式的教育。我们需要非常深入地去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孩子们最终告别‘死亡笔记’。”她说。(张重阳、冯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