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为什么学?
教学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
2.能够独立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尽量理解自己不懂的问题。
3.了解科学界的奥秘,愿意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保持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能够独立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尽量理解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策略
1.把之前学过的整本书阅读方法,转移到本单元“快乐阅读吧”推荐作品的阅读上来。
2.迁移上一篇课文所学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评论。
3.利用“提示”功能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4.运用“链接”策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课堂教学策略
第65438课
(阅读前指导课)
班级目标
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的有趣内容和生动语言。
2.能够独立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不理解的问题尽量去理解。
教学过程
盘子一提问,就引入阅读主题
1.阐明单元的主题。
(1)课件介绍演示单元:蓝天、森林、海洋,过去、现在、未来,讲述自然的奥秘和科技的精彩...
(2)所有学生一起阅读。
2.引导提问。
(1)老师指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其实面对身边最普通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尽量提!
(2)学生尝试提问。
3.推荐科普作品。
老师指导:这些世俗的东西引出“为什么”。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快乐阅读》,在科普作品中寻找答案吧!(课件展示:阅读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中国元素,采用“提问”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入科普作品的阅读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板块2激发兴趣,感知书的轮廓。
1.猜猜标题。
课件演示:
五千在哪?七千怎么样?为什么是10万?-卢·吉卜林
教师导读:今天我们要读一本科普书,书名就和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卢吉卜林的这句话有关。猜猜是哪本书?(课件演示:十万个为什么)
2.引导盖子。
(1)教师指导:当我们拿着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做什么?(课件显示书的封面)
(2)指导阅读:请仔细阅读本书封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默认: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3.引导后盖。
(1)指示阅读:我们再来看看封底。你还能找到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课件封底有图片)
(2)老师总结:封底也有书名,还有书的价格和条形码。条形码用于存储书籍的信息,如价格、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4.介绍扉页。
(1)课件显示标题页。
(2)老师指导: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这已经印了多少次了?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3)课件显示“十万个为什么”相关资料的链接。
5.阅读目录。
(1)老师的悬念:米艾琳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是什么样的书?让我们一起阅读目录。(课件展示了目录的内容)
(2)自学。教师指南: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群体交流;老师给交易所起了名字。
6.引言。
(1)老师指导:书的内容高度浓缩。这是一本边走边写的书。伊利亚在他们家走了20多步,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
(2)课件展示作品内容。
作品采用“室内游记”的方式,选取自来水、灶台、餐桌和灶台、厨房锅架、橱柜和衣柜六个“旅行地点”,针对各个地点常见的事物,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7.***看完。
(1)老师疑惑:这本有趣的书最后写的是什么?
(2)课件展示“室内导游”部分:我们的旅行即将结束...
(3)师生合作阅读:学生读1自然段,教师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设计旨在引用英国作家的名言,引导学生预测书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和结尾,引导学生发现隐藏的信息,初步了解全书的大致内容和独特的写作形式。
分三个年级读短文,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的内容。
(1)教师导读:看完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网站”感兴趣?猜猜伊利亚会在这个网站上写些什么。
(2)与学生交流,用相机浏览相关内容,确认猜测。
2.看总结。
(1)课件展示了《屋内旅行》的部分内容。
(2)学生可以自由朗读。
(3)点名读,引导:读完这段话有什么感受?(课件演示: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
3.指导阅读策略。
(1)指导老师:这是一本科普书。怎么读?看课本上的小技巧里介绍了哪些方法。课件展示小技巧。
(2)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看科普作品的时候——”和“看完可以思考一下——”,然后读后面的部分。
(3)老师指导: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阅读这类书籍?
预设:看问题,找答案,记忆知识。
(4)编写注释的指南。边读边记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的时候,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写评论。你可以圈出相应的单词和短语,也可以在空白处写评论。(课件演示:写评论)
4.自选章节。
(1)老师:赶快用你学过的方法,自由阅读你感兴趣的章节吧!
(2)学生交流阅读章节,谈收获。
设计意图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指导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独立运用方法和策略,初步感知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
第四部分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1.指导阅读计划的制定。
老师指导:请估算一下你要读几周的全书,每天要读多久。(显示表单)
《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间表
类别名
时间阅读章节阅读时间小组交流时间
第1周
第二周
2.读书笔记写作指南。(显示表单)
老师指导:在“我的思考”一栏,主要填两个方面: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设计意图是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设计阅读记录单,为学生搭建课后阅读的脚手架,详细规划和指导后续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持续深入阅读。
第二类
(阅读提升班)
班级目标
1.以推荐阅读为目的,交流阅读方法和感受,探索科学世界中的奥秘,分享阅读的乐趣。
2.科普作品语言特征初探。
3.对阅读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够独立阅读和推荐书籍。
教学过程
板块一专注内容,分享快乐。
1.活动1:我问,你答。
(1)教师导读:这两个星期,我们跟着米艾琳在房子里旅行,在知识的殿堂里漫步。伊利亚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问题。你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先回答游戏。老师一个一个提出问题,每组先回答。(展示课件)
(3)小组交流:学生轮流问一个问题,全班先回答。
2.活动2:我说,你猜。
(1)教师指南:伊利亚给了我们很多谜语。你知道这些谜语的答案吗?
(2)猜谜游戏:老师提出谜语,每个阅读小组先回答。
课件演示:
炉子在燃烧,但没有火焰;空气进入的地方,烟就出来了。
3.活动3:我来指导,你来行动。
(1)教师创建“旅游网站”,学生扮演伊利亚提问。
老师指导:站在自己的水龙头前,开始思考水的问题。问:为什么水可以灭火?人为什么要用水洗?.....)走到他的炉子前,他开始考虑火。(学生开火车提问)他的餐桌让他想起了很多问题。(学生开火车提问)他的厨房让他想起了很多问题。(学生开火车提问)他家的碗柜衣柜也让他想起很多问题。(学生开火车提问)
(2)教师过渡:你看,伊利亚把简单的东西想得那么有趣,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都放射出科学的光芒!他还把科学知识变成了插图和故事!
4.活动4:看插图,将它们与画外音搭配起来。
(1)课件展示灶台图片,老师点名讲述。
(2)课件展示镜子的图片,老师点名讲述。
设计意图是根据科普作品的文体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带着兴趣交流阅读收获,丰富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块2侧重于写作和阅读段落。
1.老师指导:米艾琳的《十万个为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他的故事很美,我们可以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他在内容上施了什么“魔法”?你发现了吗?
2.小组讨论。
3.和全班同学交流。
(1)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1简洁的叙述。
2有趣的故事。老师指导:伊利亚很会讲故事。书中讲述了哪些故事?
(3)语言生动。
(展示《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几组段落)享受阅读段落的乐趣。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和谈论他们的发现。(举例:衬托、比喻、拟人、诗意语言)
(2)添加著名评论。
1老师指导:中国科普作家高士奇爷爷对这本书进行了点评。(展示课件,一起看)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短小。高士奇
②老师指导:高尔基在评价米埃尔林的写作风格时这样说。他有一种罕见的天赋,能够简洁地描述复杂的现象和神秘的事物。高尔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奥秘,从关注“写什么”到“怎么写”,了解科学与文学作品相结合的特点;阅读精彩段落,补充著名评论家对作品的评论,加深学生对作品表现特征的理解。
板块3聚焦主题,反思评价。
1.模仿书评。
(1)小组讨论: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2)老师点名交流。
(3)写书评。
①课件展示实例。
这本书的语言生动朴实,作者用其高明的笔锋将生活中的小秘密一一揭示,令人印象深刻。
(2)学生自由写作,写完后,老师点名全班交流。
2.补充信息。
(1)老师指导:十万个为什么写在1927。90多年过去了。由于科学的发展,我们今天读他的作品可能会发现一些不足。关于书中提出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2)群体交流。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补充现代科普知识。
设计旨在通过撰写书评和补充现代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和写作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板块四侧重文体,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1)介绍背景:米艾琳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几代人的科学启蒙著作。1961年,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诞生了,书名借用伊利亚。作家叶永烈写的文章最多,是在北大读大二的时候。小时候,他是在伊利亚的厨房里读科学故事长大的。李四光、竺可桢、华、茅以升、苏对本书第二版进行了校订。
(2)简介:中国“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你能乘热气球环游世界吗?时间可以倒流吗?为什么飞机不像鸟一样扇动翅膀?无论地球变冷还是变暖...
(3)展示精彩片段。(课件展示中国《十万个为什么》节选)
(4)指导课外阅读。
1老师指导的对比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和米琳的《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区别吗?(展示课件)
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和米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