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包饺子手工教案

作为一名敬业的教育工作者,备课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幼儿园包饺子的手工教案,是我给你整理的。欢迎分享。

幼儿园包饺子手工教案1活动目标:

1.我们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粽子是用糯米和粽子叶做成的。

2、喜欢吃粽子,通过品鉴活动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欢乐。

活动准备:

1,宗野,糯米,棉线。

2、熟饺子,生饺子一只手。

活动流程:

1.观察粽子,我们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激发了活动的兴趣。

2.进一步观察粽子的形状、气味等特征。

说明: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闻起来像什么?

3.观察饺子的材料,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

(1)知道材料的名称和用途。

说明:做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包?

(2)观察老师做粽子和煮粽子的过程。

4.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1)探索剥粽子的方法。

(2)品尝粽子,和你的伙伴谈谈你吃的粽子的味道,以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幼儿园包饺子手工教案2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认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独特方法和名称。

2.引导孩子学习包粽子的方法,包粽子可以用缠绕、捆绑的方法。

3.孩子们可以互相帮助,一起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亮点:

了解粽子的起源和特点,学习做粽子。

这项活动的困难:

能包粽子,扎得紧紧的。

二、活动准备

1,湿泥

2、若干树叶、橡皮筋

3、例题、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老师情况介绍,介绍今天的主题,激发孩子学习饺子的兴趣。

(1)小朋友,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形状的粽子?

(2)老师展示课件,帮助孩子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是三角粽子、四角粽子、汤圆。

2.老师展示课件,指导小朋友学习包粽子。

(1)老师展示课件,引导孩子观察粽子,看它的形状和特点。

(2)老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让你看。你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套。你知道它的外套是什么做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子叶叫芦苇叶,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知道粽子的叶子里有什么吗?它是由什么制成的?

(5)通常我们的粽子是用糯米包裹的,可以加入各种馅料。你吃过什么样的饺子?

3.老师展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孩子对包粽子产生兴趣。

(1)你包过饺子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用泥包粽子。

(2)老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老师示范。本文重点介绍将粽子叶卷成三角形,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拿一片宽大的粽子叶,把它卷成圆锥形。用手旋转圆锥体,使其变得更细长。

用糯米填满蛋筒。将没有米的一端向内折叠在叶子的两侧。

c、向下折叠稻叶,直至糯米口完全被覆盖,重复折叠口部多余的稻叶。

用绳子把粽子绑牢。

4.孩子们分组包饺子,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及时的指导。

四。活动摘要

活动前,根据孩子们的提问,设计制作一份关于端午节体验的调查问卷,鼓励孩子们广泛收集信息,积累经验。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调查数据,交流和分享他们关于端午节的经历。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们会将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展示。

幼儿园包饺子手工教案3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愿意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起源,参加一些节日的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有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环境的创设

1,科学区:展示不同形状的香包。

2.美工区:摆放制作长命驴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关于端午节的笔记,供孩子阅读。

第三,父母的工作

1.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关于端午节习俗的图片和资料,并告诉他们端午节的习俗。

2.带孩子去买粽子、香包等节日用品。

3.和孩子们一起看关于节日庆祝的报道。

四。活动安排:

活动1:端午节的习俗和起源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和起源。

2.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初步的兴趣,对屈原有所崇敬。

儿童表演:

我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很认真,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写满了敬佩。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他们都发出“啊”的感叹和惋惜。一些孩子仍然在努力讲述他们从父母那里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活动二:粽子香包

目标:

1,感受粽子香包的美好。

2.学习探索中重叠圆锥体的技巧。

3.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儿童表演:

少年:“看!我的饺子大。”

少年:“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少年:“我们五颜六色的粽子真好看,啊——啊!咬一口。”

……

少年:“哇!老师把我们的纸团子串起来,好漂亮!”

杨:“这是我做的。”

杨:“我也有我的,好几个!”"

少年:“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其他班肯定没这么好看。”

家长反映:

家长来接孩子,进教室时发现横梁上挂着一串粽子香包。他们都说很漂亮,有的家长还兴致勃勃地摸了摸。小孩子也很积极的拉着大人去参观他们的作品,一脸的得意。父母说班级环境很美,很美。

六、活动的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丰富有趣,活动效果良好。首先,孩子的参与非常积极认真。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习俗和由来”、折纸“粽子香包”、用羊毛编织“长寿绳”、塑料楼等活动,让孩子们对端午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动手能力,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很配合,带了香包等端午节的特别物品,还特意请假来参加这个活动,活动进行的很顺利。

幼儿园包饺子手工教案4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和起源。

2.孩子们用彩纸、软陶和绳子手工制作粽子,让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在手工包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保持桌面清洁,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彩纸,绳子,软陶

2.塑料盒和纸盘

3.手工工具和辅助材料

4.实物粽子

三、活动过程

1,老师展示实物粽子,引导小朋友观察形状,引出端午节。激发孩子手工包粽子的兴趣。

(1)请看老师有什么。你吃过了吗?

(2)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吃粽子。有孩子能告诉我们你吃粽子的感受吗?

(3)原来小孩子都喜欢吃粽子,配上甜甜的红糖就更好吃了!

2.那么你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吗?手工制作,激发兴趣。

(1)端午粽子其实是每个食品工作者包的。而且我们家的粽子都是大人包的。

(2)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工粽子的包裹方法,并讨论手工粽子的方法和要求。

3.老师们手工包饺子。请仔细观看它们!

4.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手工饺子。手工制作时注意慢一点,难点多讲几遍。

(1)老师把孩子分组,孩子自己尝试包粽子。

(2)按照详细的步骤再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制作。

5.孩子们制作完成后,老师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6.把实物粽子分发给孩子们品尝,让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摘要

在展览的最后,老师总结了端午节,并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手工制品带回家,与父母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一起吃粽子。

幼儿园包饺子手工教案第五部分活动目标:

1.知道粽子的由来以及几种独特的包法和名称。

2.学习包粽子的方法,可以用缠绕,捆绑的方法包。

3、可以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粽子的起源和特点,学习做粽子。

活动难度:

能包粽子,扎得紧紧的。

活动准备:

1,湿泥,若干棕叶,橡皮筋

2、例题、课件

活动流程:

首先,激发兴趣的引入。

1,老师: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形状的粽子?

2.展示课件,帮助孩子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形粽子、四角粽子、团粽子等。).

第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举个例子:你看,粽子外面有一件外套。你知道它的外套是什么做的吗?(宗爷)。我们太湖边上还有一种粽子叶叫芦苇叶,也可以用来做粽子。平时我们的粽子里面都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料。

2.老师:你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用泥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老师会边演示边介绍:重点介绍把粽子的叶子卷成三角形,用橡皮筋把粽子裹紧的方法。

4.孩子们分组包饺子,老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及时指导。

第三,结尾部分。

让孩子们评论谁做的饺子最好吃,让他们把饺子送到小吃街玩角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