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实现儿童音乐教育的游戏化
第一,幼儿园教师要关注孩子的自主成长,让孩子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体现音乐游戏化的内涵。
实践提示,当前音乐教学对游戏化的追求是让孩子自主成长,体验成长的快乐。也就是说,游戏化的核心价值是把“我要学”变成“我要学”,或者说“把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变成“孩子现实的努力学习目标”。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来设计音乐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即基本满足缺失的需要(身心安全需要);启发和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发展需求(认知、审美、自我实现)。只有不断地让孩子体验这种主观能动性的成长,才能真正成长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第二,在实现音乐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增强全局意识,关注所有幼儿的发展。
儿童音乐教育是美育和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音乐教育是为整体目标服务的,单一学科是整体的一部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活动有很多,如游戏、运动、生活活动、教育活动、自由活动等。,而音乐教育活动是教育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时,我们必须在头脑中有一种整体意识。儿童音乐教育不是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和舞蹈家,而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儿童身体、社会、认知、道德、情感的和谐均衡发展,服务于完整儿童的培养。有了整体意识,教师就不会简单地进行个别音乐技术的推广,自觉贯彻幼儿园保护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自然渗透和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将儿童视为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儿童。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和能力,然后他会意识到孩子的个体差异,面对所有的孩子,关注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关注育人的根本目的。
第三,幼儿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调动儿童思维、探索和理解的内在动力。可分为直接兴趣(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活动的目的、任务或结果引起的兴趣)、暂时兴趣(在活动中产生并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的兴趣)和稳定兴趣(不会因为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的兴趣)。创造性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即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浓厚兴趣和温暖的情感。因为儿童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所以音乐教师首先要发现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并保持它,进一步激发它,吸引兴趣,激发兴趣,增加兴趣,使儿童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积极的兴趣。
第四,幼儿教师要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
童年是人生的基础,也是情绪快速发展的时期。美育的正确实施对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美育,教育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幼儿。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实施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组织音乐活动时,必须以美育为核心,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美育理念,建立以艺术创作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萌发幼儿对感受美、表现美(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音色美、内容美)的兴趣,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情感。
五、幼儿教师要注意把握音乐教育游戏化操作内容之间的关系。
儿童音乐教育的游戏化操作要以听和辨为基础。倾听是用心、周到的倾听,不仅是倾听,更是能够有所作为。只有孩子主动捕捉周围的声音,才能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水平。在听、辨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引导幼儿探索、发现音乐之美,然后在歌唱活动、节奏活动、韵律音乐活动、欣赏活动中拓展内容,让幼儿获得经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六、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组织要领。
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注意游戏活动的节奏,用活动刺激幼儿的肢体动作,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运动,使其肢体和思维相应活跃;根据儿童趣味性的特点,游戏要注重趣味性,音乐、动作、活动要激发儿童的兴趣,产生审美体验和感受。另外,在游戏中要不断提供新的刺激,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兴趣,促进孩子对未知因素的探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培养孩子勤奋、肯干、善于观察的习惯。
总之,幼儿教师要用音乐游戏的乐趣教育孩子,把游戏渗透到音乐教育活动中。同时,在音乐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强化整体意识,关注幼儿的自主发展,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把握音乐教育游戏化内容之间的关系,遵循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组织要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儿童音乐教育的游戏化,发挥音乐教育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