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教师言行的影响

大纲说:“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园内的言行直接影响幼儿,构成幼儿学习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老师的言语和行为不当,会导致孩子向错误的方向发展。比如我暑假在家实习的幼儿园,有一次看到一个小朋友休息的时候翘着腿坐着,我就走过去跟他说这是不对的,很没礼貌。孩子听了我的话,撅着嘴说李老师每次休息都是这样坐的,然后就跑了。听了这个孩子的话,我们认为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育技能,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达到以身作则的目的,才能使孩子的道德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发展。

(二)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影响

没有同龄人,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品德。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孩子会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增强自我意识。现在社会上独生子女很多,他们缺少的是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在幼儿园,孩子们有机会根据与同伴的交流学会自律,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同伴交往中,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期处于“模仿”发展阶段。在游戏中,孩子最喜欢角色游戏,因为角色游戏很真实。孩子和同伴参与角色游戏后,会根据游戏中角色的内容来规范和要求自己。比如大班组织的“学做小雷锋”游戏,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做一个小雷锋,进入角色后,告诉他们如果自己是雷锋应该怎么做。我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孩子要想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就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要求自己,所以同龄人之间的角色游戏也会影响孩子品德的培养。

(三)家庭的影响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行为习惯、性格、生活态度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首先,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其次,家长要在家里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发展。相反,父母的不良行为也会影响孩子的道德发展。比如有的孩子胆小不爱说话,有的孩子不关心同龄人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粗鲁有打人的坏习惯,有的孩子特别调皮难守纪律。而且有的孩子热情,积极,关心同龄人,快乐,乐于助人。这说明家庭因素间接影响孩子品德的发展。

三、教师在培养儿童良好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培养孩子品德的过程中,顾此失彼。

教师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比如我在家希望幼儿园实习的时候,老师在一节社会课上告诉我要热爱家乡。一个孩子答得很好,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但是老师没有注意到他自私的一面。他值班的时候很勤快,但是把自己的小桌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别人的随便抹。这说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德育充分渗透到孩子身上,导致了孩子德育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法单调死板。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单调、死板的方法。老师会把成人的观念灌输给孩子,让他们盲目服从,这样不仅会吸引孩子,还会让孩子感到厌恶。比如我在家希望幼儿园实习的时候,上了一堂环保课,老师把成人的环保观念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去遵循这种成人的观念,会让孩子很不理解,从而使孩子的德育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师在儿童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时出现矛盾。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时,往往会让孩子感到矛盾。比如我在幼儿园实习一个月的时候遇到的。每次吃午饭,老师都会说不要把饭洒在地上。然而,一些孩子把米饭洒在了地上。老师看到了,生气地说:“给我捡起来。”孩子马上蹲在地上捡起来。附近一个小孩说:“真脏!老师说掉地下的东西不要捡,不卫生。”老师的行为会让孩子产生矛盾。孩子觉得老师说的什么是对的?以至于道德方面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第四,教师培养孩子品德的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环境美是每个幼儿园环境布局的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美化和设计,创造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幼儿的关系,陶冶和改变幼儿的行为。如“幼儿园安排主题活动“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等活动,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幼儿园也可以让孩子每天轮流当值日生。让孩子在优美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德育。

(二)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教学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教育品德的主要途径。首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不要让孩子感到单调、沉闷,其次,要在各个教学领域培养孩子的品德。

1.社会活动

教师在他们的社会课中应该新颖和创新,吸引幼儿,使他们感兴趣并留下良好的印象。比如我在幼儿园实习了一个月,老师给我上了一堂课,叫《我爱我的家乡》。这位老师使用的方法很有创意,也很有新意。她不仅让孩子们看图说话,还让他们看很多家乡的视频,帮助他们了解别人的家乡和祖国的伟大。孩子们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已经萌发。在社会课上,老师要鼓励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中弱小的动植物,让他们唤起心中的声音,产生关爱它们的想法。在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让孩子懂得付出爱,懂得关爱。比如老师可以给行为有进步的孩子送一些小礼物或者小礼品,让他们得到及时的表扬,让他们知道要多为别人着想,不要自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形成积极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2..语言活动

老师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看书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讲故事的时候,老师要充满感情,不要死板。这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老师也可以通过故事书中人物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全面培养孩子的品德。例如,在小红小红帽的故事中,狼是一个坏角色,而猎人的行为是有益的,勇敢和机智的,小红小红帽和奶奶是善良的人。让孩子知道,做事要为别人,不能只为自己。

3.体育活动

教师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品德,可以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使孩子具有勇敢无畏、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也可以培养他们分享、谦逊、合作的良好品德。比如:“在把鹰当鸡玩的游戏中,孩子要有打败鹰的集体力量。玩家有酒,小朋友可以一起合作完成游戏。”

儿童日常生活培训

《纲要》指出:“幼儿园德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贯穿幼儿的生活和活动。”

1.通过经常性的活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在幼儿园,老师要精心设计一天常规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孩子们早上入园都有医护人员帮他们做健康检查。早操升旗时,老师可以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天组织孩子轮流当值日生,每周选一次小班长。这些常规活动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良好品格。教师在让孩子自由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孩子与同伴的交流能力,让孩子学会分享和交流。老师带孩子出去户外活动时,也要告诉孩子看到其他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举止和礼仪。由上可知,常规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老师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机会。

2.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道德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从一点点做起,把道德和生活结合起来,针对孩子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道德教育要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从他的一言一行到衣食住行,在具体的行为中培养他良好的品德。比如坐的姿势,睡的姿势,吃饭后洗手擦嘴。做自己的事,帮弟弟妹妹穿衣服或者扣扣子,进出活动室,上下楼梯不出声等等。让孩子在具体行为中培养诚实、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质。真正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基础。所以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教育是最重要的。

(4)家园携手共同培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也是他们一生的导师。父母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密不可分,必须坚持教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上班的时候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指明方向。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以满足他们过分的要求。并且家长要对孩子在生活中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家长会、家书等形式,让教师及时向家长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引导家长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为幼儿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如:“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社区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最后,要协调好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关系,与家庭共同努力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家庭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