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银锁幼儿园教案
金锁银锁幼儿园教案1活动目标
1.比较10以内的两组数,运用数学经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2.理解并遵守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要准备的活动
1.1大型呼啦圈(见图1);
2.几把金钥匙(见图2);
3.若干人物记录卡(见图3);
4.两个百宝箱(装有不同大小的礼物)(见图4);
5.站点(蓝色和黄色矩形框);磁性板1。
(教学建议:1。蓝黄两个长方形的盒子不要太大,盒子的大小要根据参加游戏的孩子数量来定,只要每个盒子能容纳一半的孩子即可;2.百宝箱里的礼物大小最好有明显的差异,“大礼物”的数量少于孩子的数量,“小礼物”的数量多于孩子的数量,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孩子理解函数关系——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做铺垫。)
活动过程
首先,说说游戏
1.孩子们都喜欢玩“金锁银锁”的游戏。你知道怎么玩吗?请告诉我。
2.总结:“金锁银锁”的游戏是一只手当锁,另一只手当开锁的人,一边读儿歌;当儿歌念着“3,2,1,逃”时,大锁会立刻关闭,开锁的人会立刻逃走。
老师和学生坐在座位上一起玩游戏。)
第二,玩游戏
1.解释游戏玩法和规则
(1)导入:“金锁银锁”有不同的玩法。怎么玩?请仔细听。
(2)怎么玩:
这里有一把“大锁”(展示一个“大呼啦圈”)。上锁的是我,开锁的是孩子。这是解锁器的“家”(蓝黄矩形框)。
游戏开始,开锁人站在“大锁”下,念了一首童谣:“金锁银锁,咔嚓咔嚓,快逃,3,2,1,逃。”一念“逃”字,大锁立即关上(平放在地上),开锁人迅速逃到“家”,在原地坐下。比较哪家人多,可以获得1把“金钥匙”,游戏继续;最后,比较哪一个的“金钥匙”多,就可以打开“百宝箱”获得礼物。
(3)规则:
①开锁人听到“3,2,1,逃”的倒计时时,只能逃回“家”,在原地坐下,不能走动。
(2)比较哪家人多,可以获得1把“金钥匙”。
设计意图:老师讲游戏玩法时语速稍慢,边讲边示范,帮助孩子理解游戏玩法;在宣布规则时,要突出“重点”,便于孩子理解。比如第一个要突出“逃”,第二个要突出“哪家人多”;同时,对于第一条规则“坐在原地不要走”,需要老师演示,问“能不能坐在箱子外面”,帮助孩子形象地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场地上布置的矩形框不要太大,容纳一半孩子为宜。
2.孩子们玩游戏
(1)第一次尝试游戏(4个孩子)。
重点:孩子对游戏玩法的掌握和对规则的遵守。
(2)赛后分享:谁能拿到“金钥匙”?如果两家人口一样多呢?
设计意图:第一次尝试玩游戏的目的是为后续游戏树立榜样,不宜有太多孩子参与游戏;当孩子还没读完儿歌就急于逃回自己的“家”时,老师必须用规则来约束,提醒孩子遵守规则;当两个“家”的人数相等时,老师要听听孩子关于如何给金钥匙的想法。
3.第二场和第三场(人数依次为6人和8人)
(1)玩法和规则同上。
(2)赛后分享:
(1)开锁的人已经逃走了吗?哪一个能拿到「金钥匙」?
(2)哪个人多?哪家人少?
你是怎么发现的?
(3)总结:人少的时候,用眼神就能看出有多少人;但如果人多,就要仔细数一数,不能遗漏,不能重复。
4.第四第五场(人数910)。
(1)玩法和规则同上。
(2)注重分享:
现在可以打开哪个“百宝箱”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宝箱”,每人得到两份礼物?
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两家的“金钥匙”变得一样?
设计意图: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金钥匙”都在同一个家里或者两个家里的“金钥匙”没有那么多的情况。比如蓝蓝有两把金钥匙,黄煌没有金钥匙;蓝蓝家族有两把金钥匙,而黄煌家族有1把金钥匙?教师要根据现状提出以上问题,让孩子思考,想办法尽可能多的把两所学校的“金钥匙”做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活动延伸:分享礼物
逐一打开“百宝箱”,让孩子猜礼物是否够用。)
1.问题:如果每个孩子都想得到一份礼物,你觉得够了吗?请说明原因。
2.总结:原来礼物的大小和数量是有关系的;礼物够不够,数数就行了。
金锁银锁幼儿园教案2活动目标:
1:试比较数量小于10的两组。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3.发展视觉感知和判断。
4.对参加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孩子们理解并遵守规则。
如何同时打开两个宝盒,获得两份礼物?
活动准备:
一个大呼啦圈,一块磁性板,几张录音卡,几把金钥匙,两个宝盒。
活动流程:
一;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向嘉宾和老师问好。
老师:老师知道中班的孩子可以很神奇。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考大家。今天这里有多少客座老师?
老师:今天,李老师带孩子们玩了一个叫金锁银锁的游戏。
第三;介绍一下游戏玩法。
儿歌:金锁银锁,卡拉卡拉锁,快逃,3,2,1逃。
老师:你抓住锁里的钥匙了吗?(否)
带个孩子做一次。
换锁,换开锁的人。(换手一次)
四:老师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说说游戏的角色分配。
五: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1: 3,2,1逃避,逃避回家,坐在原地。
2;比较哪家的金钥匙多,可以打开宝箱,获得礼物。
老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七;开始游戏
先邀请多少人?(5)
金钥匙是给谁的?
五个以上的有多少人?(7)
金钥匙是给谁的?
老师:现在我们可以打开一个宝箱了,你要不要再打开一个宝箱,得到两个礼物?我们能做什么?
人数是(9,11)。
九:读儿歌,开宝盒,数礼物。
十:分礼物。
金锁和银锁幼儿园教案3活动目标
1.教孩子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描述一个事物。
2.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快速正确地说话,从而训练孩子语言反应的敏捷性。
3.使孩子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快乐地玩耍。
4.初步培养孩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展现孩子可爱的一面。
要准备的活动
两把钥匙,一把苹果形状的锁,还有一个洋娃娃。
活动过程
1,示范操作性能。
(1)先展示一把苹果锁和两把钥匙,然后一边操作教具一边读童谣:
金锁锁,银锁锁,
两把钥匙和一把锁,
咔嚓,咔嚓,锁上它,
孩子们,快来开锁。
(2)出示娃娃,用娃娃的口吻问:“这是什么锁?”回答:“这是苹果锁。”娃娃补充道:“苹果,苹果,红色。”点击开锁,再插入另一把钥匙,说:“苹果,苹果,又甜又香。”再次点击打开苹果锁。
(3)带领孩子读儿歌2-3遍,让孩子对整个游戏有初步完整的印象。
分析:在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老师通过演示玩偶的操作,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游戏场景。这是激发孩子参与兴趣,集中注意力的好策略。)
2.解释游戏规则。
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孩子们解释游戏规则。
(1)读完童谣,开锁的人可以问“这是什么锁?”扮演锁角色的孩子必须想出一个锁名,告诉他:“这是一把××锁。”
(2)两个孩子开锁是两把钥匙,两个孩子必须用“××”。XXX,XXX”句式来形容XXX锁。把之前的名词重复两遍,然后用三个词描述这种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苹果,甜,香。"
(3)开锁的人可以开锁交换角色,否则危险色不能交换。
解析:教师在演示游戏时,以口头叙述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游戏规则。因为游戏规则中包含了活动目标,所以老师需要用简洁的语言给孩子讲解规则,同时需要边讲解边演示。)
3.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孩子玩游戏。
老师扮演开锁器的角色,孩子扮演锁的角色,然后互换角色。教师的角色参与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掌握游戏中的对话和描述,为孩子独立开展游戏活动积累经验。
在对话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说出不同的锁,并学会用不同而简单的词语准确描述。
(分析:这一步很重要。为了保证孩子下一步按规则玩游戏,在孩子感知和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老师需要带孩子以主角的身份玩几次,不断更换锁的名称,比如“小猫锁——喵喵叫”“月亮锁——像船一样”。这个步骤可以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重复几次。)
4.游戏活动“金锁银锁”。
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圈玩锁,让两个孩子做开锁的人,一个站在圈内,一个站在圈外。(本活动建议在室外场地举行)
游戏开始,大家一边读童谣,一边来回摆动双手。同时,两个开锁人随着童谣的节奏依次在每个手柄处做开锁动作。儿歌唱完,开锁器可以停在某个地方,指着这里的两个人问:“这是什么锁?”握着手的人回答说:“这是一把××锁。”然后,开锁的人说:“XX,XX,XX。”没错,解锁者可以轻轻割破双手,然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如果开锁的人说错了,玩锁的孩子会紧紧握住锁,花钱的人不开锁,游戏继续。
(解析:这是一个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则独立玩耍,练习语言表达的过程。让孩子快乐地玩耍,必要时对孩子进行个别指导,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是教师的主要责任。玩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孩子的兴趣和疲劳程度。)
活动反思
“金锁银锁”活动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语言游戏,既让孩子们体验到和老师、同伴一起玩耍的快乐,又锻炼了他们对信号的反应能力。
在这个游戏开始的时候,我用物理锁和钥匙给孩子看锁是“咔嚓一声锁上的”。可以看出,孩子们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对这个物理锁并不感兴趣。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所以不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就趁机。用我们教室的门来示威!当我咔嗒一声锁上门时,孩子们都笑了。就这样,我成功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接下来的环节也就容易开始了。接下来就是让孩子熟悉儿歌了。我重复了一两次后,故意没锁门。孩子们焦急地说:“老师,请再把门锁上!”“这时候我让小朋友帮我说‘咔嚓一声锁上’,这样我就可以重新锁门了。这样孩子在玩的时候很乐意和老师互动,也能主动学习语言。还好我能及时调整,让我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但孩子在与孩子互动时,找朋友自由地玩游戏并不理想。他们没有主动找朋友来玩这个手指游戏,我只好帮着孩子们互动。这让其他孩子等得有点太久了。
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刚入园,不知道怎么和别的孩子玩。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组织更多的儿童互动游戏。让孩子体验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快乐。
金锁银锁幼儿园教案4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的重音,能够识别扩展音。
2.尝试听音乐交换伙伴,体验和伙伴一起玩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会玩“金锁银锁”的游戏
2、素材准备:音乐——七步进阶,铃鼓
活动流程:
首先,阅读和游戏。
价值分析:熟悉游戏,引起对活动的兴趣。
1.演示游戏《金锁银锁》:怎么玩?
2.老师和孩子边读儿歌边做游戏。
总结:这是一个民间游戏,所以用上海话来说就是边读边玩。
第二,听和玩
价值分析:通过听铃鼓和音乐的不同重音来尝试游戏。
1,老师敲铃鼓:你听到哪几种声音?它们分别能代表什么?
总结:钟鼓的声音代表开锁,鼓面受力代表上锁。
2.听音乐:你听到多少种声音?
3.听歌打游戏:怎么才能真正赢?
总结:在有音乐的地方和朋友面对面玩游戏,音调拉长时解锁,重音加重时锁定。
第三,变着玩
价值分析:根据音乐中不同的音高邀请好友进行游戏,初步体验同伴游戏的乐趣。
1.怎么和很多人玩?
2.儿歌什么时候可以交换朋友?你们什么时候见面?
总结:读到“找朋友”二字就找朋友,读到“准备开始”二字就面对面玩游戏。
活动反映:
本次活动的素材来自民间儿童游戏,音乐节奏感强,容易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每个环节都围绕活动的目标,一步一步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开展。组织形式创新,活动始终围绕游戏按部就班进行。特别是,有效地使用铃鼓连接音乐中延长的声音和重音有一个独特的教学周期,有效地服务于目标。但是在听音乐题中,方向性并不明确。比如把问题“分别能说什么”改成“哪首曲子代表解锁”,哪首曲子代表“锁定”,就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