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儿童游戏中观察到什么?
在认真阅读了《儿童游戏观察与指导》64个自由发挥案例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认为观察是游戏观察与指导的前提。
1,赛前观察
游戏前要观察孩子生活中的热点,从而提供合适的素材,刺激孩子产生游戏的内容。以玩偶之家为例:
一直认为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玩偶之家”游戏是最贴近孩子生活的,可以在“家”的氛围中缓解和放松孩子紧张的情绪,在游戏场景中再现他们的生活体验。所以,在孩子入学之前,我们已经在活动室一个比较宽阔的角落里精心布置了一个“娃娃屋”,厨房和客厅连在一起,卧室分开。娃娃的家居用品一应俱全:燃气灶、锅碗瓢盆、各种菜肴供孩子在场景中烹饪;在卧室里,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玩偶、毛绒玩具、衣服和配饰,再现装扮成玩偶的生活情境。想象是美好的,但没有具体观察,我们不知道提供的素材是否适合刚入园的孩子。如果只是提供一个家,然后进入“家”后观察孩子的期望,继续获取素材,我觉得没有必要回去。所以游戏前的观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提高孩子对游戏的兴趣。
2.游戏中的观察
在游戏中,要观察孩子的言行变化,及时干预,从而引发孩子新游戏的出现。
观察的核心是观察内容的确定:看什么?想什么?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出,在游戏中,教师要观察以下内容:儿童的认知、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情绪、儿童游戏主题的产生、儿童在游戏中的专注投入、儿童对材料的使用、儿童的交流和儿童游戏套路的发展。但是,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游戏里面面俱到,所以我们的观察只能集中在一个点上。
比如:“儿童游戏观察指南?案例15:当孩子在游戏中因为制作不成功而失去信心时,老师观察孩子使用材料的情况。当孩子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找到引导的突破口,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和欣赏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游戏继续下去。
再比如:案例16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合理的东西,提出新的规则时,教师观察到幼儿游戏中出现新的主题。当孩子在书店玩买一送一的游戏,店里书少的时候,游戏处于不可能的状态,老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这就引出了孩子的另一个游戏主题:买一百送一。
3.赛后观察
游戏结束后,要观察孩子对游戏的热情,提高孩子参与游戏的自信心。在老师点评和孩子参与点评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对当前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发现当前游戏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调整的方向。比如案例9,当孩子长时间只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时,老师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评价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让大家关注和欣赏孩子,从而鼓励孩子参与游戏的自信心。
教师在游戏中有效的观察和反应策略,能明显促进游戏内容的生成和发展,促进儿童在游戏中的注意力和创造性发展。因此,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两位老师共同合作,观察分工,将集体游戏情境与个人特殊行为观察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