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茸茸的圈圈是干什么用的?

什么是毛茸茸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圈子的存在,但和所有的小众文化一样,毛毛圈一直以粉丝圈的形式活跃在国内外的城市。

Furry指的是一个喜欢拟人化动物的文化群体,比如会用两只脚走路的动物或者用语言交流的动物角色。

例如,《神奇宝贝》和《《疯狂动物城》》中的角色都是毛茸茸的。

很多不了解毛茸茸的人是这样看动物圈的:

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是一群喜欢穿布偶的人聚在一起cosplay。

或者r18的某个兽人小黄图。

那么毛毛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有幸遇到了一只20岁的毛茸茸的乐威。他也是一个专注于毛茸茸游戏的制作人。

在新西兰生活了四年后,乐伟回到成都,开始玩自己的游戏。

他在做一个大众化的毛茸茸的作品,不只是服务圈的人的小众作品,而是要表达人变成动物后的心理变化。

乐维正在开发的游戏。

我问乐伟毛茸茸是什么,他给我看了一张图:

图中2-5都是毛茸茸的类别,其中5号是野生的,是毛茸茸中的一个亚科,也是唯一的四足动物。

乐威从小就对毛毛感兴趣,但真正知道这个概念,并在16岁进入这个圈子,加入新西兰的毛毛圈。

“我认为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动物。”

乐伟告诉我,furry在国内平时的爱好是:看书(误)委托展览,创作fursona,委托制作fursuit出去玩,furries喜欢一起玩(装吓人,划掉)。

乐伟平时在动物圈的活动包括穿上动物服装,参观各种动物展览。

乐威有自己的兽集(fursona),是自己或者别人设计的一个兽的形象。

“我自己画了几个动物图案,觉得不满意,但是别人给我画的我能接受。这就像,你无法定义你应该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