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一、培养孩子在体育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孩子天性好动,有立即尝试新玩具或活动的欲望。有的孩子不听老师要求,马上行动。在体育游戏中,首先要让孩子自由探索,遇到问题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游戏才会更有意义。比如在“背靠背持球”的游戏中,孩子们因为背著球在走,会觉得很奇怪,迫不及待地往前走,但因为经验和技巧的欠缺,总会把球掉下去。为了让孩子知道他们不仅可以背着球走路,还可以走得很好,需要老师示范,告诉他们这个游戏需要两个人的默契配合,双臂交叉,后背绷紧,脚步尽量整齐,这样孩子就会跟老师学,喊“一、二、一”的口令,一定会玩得很卖力!第二,培养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儿童对模仿成人的活动和反映周围熟悉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兴趣,因此幼儿园的角色游戏自然产生了。比如玩偶之家,孩子玩的时候都知道有爸爸妈妈和宝宝。一个孩子扮演父亲,一个孩子扮演母亲,一个孩子扮演婴儿。但是,他们都会为了谁来演而打架,所以会吵个没完没了。如果老师指导,某个孩子玩谁,下次玩谁。分配好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演好。在角色被分配后,扮演父母的孩子将学习像他们在家里看到的父母一样行事,他们将学习做一个婴儿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知道角色游戏需要大家的合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玩得更开心。第三,培养孩子在音乐和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孩子们对歌唱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要选择体现合作精神的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培养他们在歌唱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所以我选了很多经典的儿歌,比如《小蚂蚁》、《种瓜》、《数鸭子》、《小毛驴》来培养孩子。比如《小蚂蚁》里唱的,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一颗豆子,但是他使劲都搬不动,焦虑的摇着头。小蚂蚁想了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回到洞里,邀请他的好朋友一起带着它。这首歌本身就道出了一个道理,蚂蚁是弱小的,很多小蚂蚁团结起来就是强大的。孩子们学完歌后,我们由男生和女生轮流唱,然后两人一组,一组一组。在唱歌的时候,我不仅要求孩子注意唱歌时的情感投入,还要多关注和倾听其他孩子的歌唱,从而更好地配合朋友的歌唱,达到相互配合的目的。第四,培养中学生在舞蹈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舞蹈活动可以锻炼幼儿协调角色扮演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习惯,对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孩子因为年龄小,好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特别喜欢跳舞活动。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孩子由于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常常会有不友好的方式对待他人,比如一个孩子想与另一个孩子交往并伸出手,另一个孩子误以为要打他、攻击他。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音乐游戏《触摸》这一教育教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学会与同伴正确沟通,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在游戏中合作的快乐。活动中,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组一组的组成了一个小组,热情空前高涨,好朋友之间摸手、摸头、摸耳朵、摸肚子等部位。另外我还设计了《拔萝卜》。孩子们正忙着讨论谁扮演老人,谁扮演老太婆,然后随着音乐拔萝卜。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大萝卜终于拔了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在游戏中得到了极大的欣慰和满足。同时,孩子们又一次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五、在结构化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孩子们通常喜欢用诸如积木之类的三维物体来建造玩具。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在结构化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比如玩盖高楼的游戏时,老师可以把孩子分成几对,两三个孩子一对,让他们比赛看哪一对能盖得又快又稳。老师要强调孩子一定要配合完成,不能吵架。如果发生争吵,这个队就会输。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合作是赢得游戏的唯一途径,也会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一种素质培养,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这一理念应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引导幼儿掌握合作技能和技巧,为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