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语言教育论述题怎么样?

⑴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划分为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和什么

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 作业三

(语言教育实践篇 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是 倾听行为培养 、 表述行为培养、 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和 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四大类。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有 反馈作用、诊断作用、增效作用。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 自由叙述评价法、观察评价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二、名词解释题

1.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儿童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有时也可以由发展较好的儿童来示范。

2.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儿童多次使用同一个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儿童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即收集教育活动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黄匡和儿童语言教育过程、内容、方法、效果等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的过程。

4.自由叙述评论法是将对教育活动的意见、反响、判断等自由地说出来或写下来,通过口头语言或文字叙述的形式对教育活动加以评价的方法。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倾听部分。(2)表述部分。(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4)早期阅读部分。

2.专门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什么?

主要包括学说普通话、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学习和早期阅读等方面。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示范模仿法。2.视、听、讲、做结合法。3.游戏法。4.表演法。5.练习法。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对幼儿参与活动程度)。

2.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过程以及环境)。

3.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言语素质、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

5.什么是综合等级评定法?

是语言教育活动的一种评价方法。这一方法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确定评价指标的,既对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又对活动的各种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能够得到综合的评价信息。

四、论述题

1.确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1.依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具体表现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分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四大块,每个部分都包含认知、情感与态度、能力与技能三个方面。根据语言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是把教育目标中的各部分、各方面要求转换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内容,使儿童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获得语言经验。

2.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这里的语言特点指的是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语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这两个转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三个阶段,而是互相交叉的。因此在确定语言教育内容时,也须针对儿童语言发展特点,既有交叉又有侧重。

3.依据不同活动领域的特点。

2.为什么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要进行随机语言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育活动的重头戏,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无须过多考虑语言能力的培养。儿童的语言学习仅仅靠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儿童语言能力的训练随机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如在数学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活动、体育教育活动中随机语言教育。

注意事项:(1)通过计划-操作-回忆的活动程序为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2)要避免语言教育的喧宾夺主,影响其他领域教育目标的实现;(3)鼓励儿童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为儿童提供规范的言语示范,鼓励儿童积极表达。

希望可以帮到你。

评论(

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什么是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内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容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⑶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简答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专言教育的属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⑷ 论述并举例说明确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⑸ 学前语言教育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15题)

参考答案:1.B 2.C 3.A 4.D 5.A 6.B 7.B 8. C 9. A 10. C 11. A 12. D 13. C 14. 15. B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

A.前语言现象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倾听能力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

A.呈现适当的 *** 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行为主义 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构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1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 )A.个人化的 B.具体的 C.非独立的 D.一般的

1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 )

A.语言表达范畴 B.语言运用范畴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D.语言理解范畴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15、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 )A.伦奇 B.布伦姆和莱希 C.乔姆斯基 D.加德纳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2题)

1、写出5种讲述活动的类型。

答案要点: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境讲述、绘图讲述、续编故事。

2、构成幼儿良好语言环境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要点:成人的言语范例,丰富的生活内容,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

二、论述题(每题5分,***2题)

1、试述怎样才能使幼儿有健全的大脑和言语器官?

答案要点:

为使婴幼儿的大脑和言语器官发育完善和保持健康呢?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要优生;

(2)要保护好婴幼儿大脑及言语器官:

要有合理的生活制度;要注意不要让婴幼儿的头部受伤;尽量让婴幼儿少感冒,预防传染病;

婴幼儿用药要十分小心;大人对婴幼儿讲话时声音不要过大,也要教育婴幼儿不要大喊大叫。

2、试述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答案要点:(1)阅读能 *** 大脑,是发展大脑神经组织的最好方式(2)阅读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3)阅读增加了幼儿的经历与交往(4)阅读是幼儿个性发展的条件(5)阅读是幼儿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总之,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

⑹ 为什么要对论述题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是众多需要发展当中最为重要的。幼儿从刚开始的模仿大人说话,到有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幼儿需要表达自己的需求,就要掌握语言,同时这也是要如何融入社会的重要一步。

⑺ 一些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题目求答案 急

、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 A.呈现适当的 *** 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行为主义 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 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 )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构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1 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 ) A.个人化的 B.具体的 C.非独立的 D.一般的 1 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 ) A.语言表达范畴 B.语言运用范畴 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D.语言理解范畴 1 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 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 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1 5、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 ) A.伦奇 B.布伦姆和莱希 C.乔姆斯基 D.加德纳 一、简答题(每题2.5分,***2题) 1、写出5种讲述活动的类型。 2、构成幼儿良好语言环境的因素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5分,***2题) 1、试述怎样才能使幼儿有健全的大脑和言语器官? 2、试述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