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文化部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重点产业
●发展一批以大型演艺集团为龙头、中心城市剧院为支点、二三线城市剧院为网络的跨区域演出剧院。
●加快演艺基础设施改造,重点鼓励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音响、灯光、舞台技术设备。
●积极推进全国文化票务网络建设,搭建文化演出票务平台。
●依托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充分发挥已建立的地方特色演艺品牌的辐射效应,培育民族民间演艺产业群体。政策支持●研究、制定和实施支持演艺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充分发挥各类国家文化艺术基金的作用,调动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推动演艺产品创新,鼓励创作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时代精神的优秀舞台作品。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演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演出节目原创、舞台设备更新、剧场建设改造、演出剧场建设、境外巡演等。
●制定完善演艺行业市场准入退出、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职业规范等政策法规。促进歌舞娱乐场所和娱乐场所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健康、科技先进的新兴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促进娱乐产业与休闲产业结合,拓展娱乐产业发展空间。调整优化娱乐场所结构,鼓励娱乐企业连锁经营。推动娱乐场所品牌建设,提升我国娱乐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吸引力。“十二五”期间,建设5至10个产业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娱乐品牌,推进娱乐产业自主创新,使国产娱乐设备和国产原创娱乐内容占据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主要措施●支持国内娱乐设备生产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娱乐设备,鼓励娱乐产品内容提供者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内容健康的娱乐产品。
●在大中城市积极发展集演艺、休闲、旅游、餐饮、购物、健身为一体的综合娱乐设施。
●科学规划,适度发展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娱乐公园,坚持合理布局、有序规范,防止盲目建设。
●加强对娱乐场所的引导和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娱乐行业经营秩序,净化娱乐市场环境。政策支持●鼓励各地降低娱乐业营业税税率,促进大众娱乐业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推进娱乐场所标准化建设,建立娱乐场所硬件设施、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标准体系。优化动漫产业结构,提高动漫产品质量,打造动漫产品,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动漫产业体系和互动的动漫产业链。加强创作,培育精品,倡导和支持动漫产业走民族风格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原创道路,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动漫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是:力争到2015年,动漫产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动漫创意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努力打造5-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动漫企业家和艺术家,实现动漫产业质的飞跃,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支点。主要措施●制定动漫产业“十二五”规划。
●评选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展示和引导动漫产业健康发展。
●实施国家动漫精品工程,为优秀动漫创意和动漫产品搭建产业化平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上下游联动发展,形成动漫产业链。
●实施原创动漫推广计划,包括动漫游戏海外推广、展览推广、前沿推广。
●加强动漫关键技术研发、动漫公司技术服务平台和国家动漫公司素材库项目建设,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现有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园区管理,优化基地园区布局,完善基地园区孵化、聚集、交易、展示、交流功能。
●配合教育部实施原创动漫人才培养计划,举办全国动漫产业高级研修班,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端人才。
●加强动漫产业理论研究,发布动漫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和产业数据。政策支持●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认定动漫企业,完善动漫企业财税优惠政策。
●继续实施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支持动漫企业发展。
●推进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认定和管理以及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提升游戏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具有民族特色、健康向上的原创游戏发展,提高游戏产品的文化内涵。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技术和电子游戏软硬件设备,优化游戏产业结构,促进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和其他游戏类别协调发展。鼓励游戏企业打造中国游戏品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栏目游戏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到2015年,游戏行业市场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鼓励网络游戏企业海外投资,形成10家综合实力达到世界水平的骨干游戏企业,培育一批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游戏,力争每年向世界引进100款网络游戏,其中3-5款优秀网络游戏跻身全球十大最受欢迎网络游戏行列。主要措施●推动民族原创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深受群众喜爱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网络游戏产品。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技术和电子游戏软硬件设备,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丰富网络游戏类型,鼓励新产品填补细分市场。统筹各游戏品类发展,提高游戏产业核心竞争力。
●严厉打击“私服”“外挂”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政策支持●促进游戏产品出口,鼓励中国游戏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搭建游戏产业国际交流平台。
●完善游戏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搭建监管互动平台,积极引导行业和企业自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结合,形成适合产业发展的游戏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支持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鼓励整合演艺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优秀演出节目。加强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的研发设计,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保护文化旅游资源,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形成文化内容与旅游载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整体格局,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主要措施●科学编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积极规划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旅游文化名街镇,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群。
●确定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市场影响力大、发展活力强、开放度高的国家文化旅游实验区,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深入挖掘历史和地域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广泛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演艺品牌。
●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合理利用、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和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提升品位,拓宽市场。
●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支持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从2010开始,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每四年在中国开展一次文化旅游主题年活动,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一次国际文化旅游周活动。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定期发布全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单。
●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环境。政策支持●进一步支持国家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发展。
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支持文化旅游推广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繁荣艺术创作促进当代艺术产业健康发展。打造艺术原创、学术评价、艺术市场相互促进的艺术发展体系。引导、培育和建设艺术品一级市场。完善艺术区管理模式,鼓励艺术产业发展。中国艺术品行业注册认证数据库的建立。积极扶持新媒体艺术.艺术产业发展目标及主要政策措施:到2015年,艺术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000亿,形成2-3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产业集群,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主要措施●鼓励原创艺术创作,促进画廊业发展,鼓励各地利用自身资源建立艺术产业集群。
●鼓励建立新媒体艺术中心和视觉实验室,鼓励原创新媒体艺术发展。
●打造诚信度高、交易便捷、品种丰富的艺术品电子商务平台。
●支持两个国际化、品牌化、高品位的艺术产业博览会。政策支持●完善艺术品市场政策法规,加强艺术品市场监管,建立艺术品市场信用管理机制,维护艺术品交易市场正常秩序。
●完善艺术品经纪人制度和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培养艺术行业领军人才、艺术家、鉴定师、经纪人。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意识。有效保护传统技艺,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保护、传承、创新紧密结合,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的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聚集,重点支持特色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专栏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目标及主要政策措施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产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建设一批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产业集群和R&D工艺美术设计创意基地。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品牌,带动工艺美术产业全面发展。主要措施●支持传统工艺美术面向市场,鼓励工艺美术技能创新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开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依托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资源,以科技资源相对丰富的中小城市和乡村为重点,加强创意和技术支撑,培育集创意研发、生产销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集散区。
●促进农村手工业发展,鼓励农民通过手工艺技能增收,通过产业集聚培育一大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化个体户和农村文化产业龙头,实现文化致富。政策支持●推动出台工艺美术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适应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生产所特别需要的稀有矿产资源和天然原料的保护,为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提供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传统工艺美术技能的整理和传承,以及人才和技能的保护。
●建立科学完善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体系,为工艺美术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科学布局,合理分工,提升内容,突出特色,发展综合性、专业性文化会展。改变文化会展业的运营模式,切实增强文化会展的交易功能和作用,促进文化会展与旅游、城市建设、商务合作的融合,提高办展效率。建立健全展会评估机制,完善展会评估和反馈制度。加强文化节的规范引导,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新兴节日的文化品位。“十二五”期间,将形成3-5个覆盖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的文化会展产业体系。主要措施●重点培育和支持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交易会等重要展会,打造精品会展品牌。
●转变政府职能,改进会展运营模式,协调会展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提升。
●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提升新兴节日文化品质,培育一批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节日。
●加强品牌文化节的社会推广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经济带动力。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展会评估机制,完善展会评估和反馈制度,促进文化会展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地方文化会展和节庆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名称文化产业展览会暨节庆展览会重点发展栏目发展目标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分会场,将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性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将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打造汇聚文化创意资源、反映产业动向和趋势、促进产业合作和产品交易的国际文化经济交流盛会。北京中国演艺产业博览会为国内外演艺界搭建了集“展示、合作、交易、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繁荣了演艺产业。天津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支持成为国内一流、亚洲知名的动漫游戏展会。上海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引领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引领数字内容产业创新潮流。北京中国(北京)艺术产业博览会将为艺术产业搭建一个全国性、专业化、品牌化的交易交流平台。北京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将成为展示中西部优秀文化资源、促进东中西部文化交流、推动西部文化产业走向国际的重要平台。Xi安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已成为国际特色明显、市场化运作模式相对成熟的文化产业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平台。义乌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将打造一个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参与广泛的国家级文化产业交流展示平台。中国沈阳洛阳牡丹文化节以花卉为媒介,集文化交流、旅游、经贸合作为一体,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知名文化品牌节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擎。洛阳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培养优秀的手机动漫游戏,发掘优秀的创作人才,成为国内手机动漫领域的一流赛事。长沙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营造创意设计氛围,不断提升创意设计能力,推动创意设计产业整体快速发展,提升文化产品创意设计水平,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文化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领域的推动作用。扩大创意设计服务外包和出口。十二五期间,将举办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览和活动,全面提升中国创意设计水平,支持建设3-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主要措施●活跃创意设计市场,开展国际创意设计推广、创意设计交易和品牌展示活动。
●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创意设计龙头企业。
●建设创意设计产业孵化器,完善创业孵化功能,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促进中小创意设计企业集聚成长。政策支持●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尊重创意设计、维护创意设计创新的良好氛围。
●支持创意设计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意设计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积极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网络传播,生产适合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传播的优秀作品,鼓励网民创作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品,提高原创水平,提升文化品位,发挥网络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提高网络音乐娱乐、网络艺术品、网络动漫、网络表演、网络文学等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性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进一步提升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主要措施●鼓励文化内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文化业态,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网络文化产业链相关环节的整合与沟通,创新营销推广模式,研究建立更加规范合理的分成模式。
●鼓励和支持数字技术企业、网络技术企业、计算机硬件企业、通信企业参与网络文化内容产品的生产经营。
●继续稳步推进网吧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政策支持●加强宏观规划,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支持网络文化企业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积极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强网络文化作品保护。推动数字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文化内容和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数字化进程,加强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十二五”期间,将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各类文化产业的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内容产业,形成一批以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文化服务企业,为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提供支撑。主要措施●鼓励文化内容与数字等高科技相结合,不断创新文化业态,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为各类新兴展示终端提供文化内容。
●培育以信息服务、数字制作、网络传播为特征的高科技文化企业。
●加快文化资源和产品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共享网络。鼓励和支持舞台剧、音乐、美术、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政策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数字内容监督管理,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积极搭建数字文化产品产权交易平台,完善投融资机制和相关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