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 Tok,我惹不起。

其实我手机里早就有Tik Tok了,只是没见过,周围也没人玩,就废弃了。最近身边的人又开始刷了,经常讨论。就连老板也经常告诉我们,在Tik Tok的视频里会有什么阴谋。为了不“落伍”,我开始刷了起来。

第一天晚上,7点多开始,中间起来上厕所。我以为我滑了一会儿。回想当时,我惊呆了。当时是11:30。我赶紧从沙发上跳起来:有毒,这东西让人失去时间概念。我忍了几天不玩了。到了周末,想着第二天的休息,变得肆无忌惮。不知不觉又刷到了Tik Tok。这次更惨,从6点多到12点多。中间无数次告诉自己,刷完这个就起来,结果又刷了好几把。我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别玩了,可是手指不听话,还是不由自主的滑了一下。就这样,我浪费了一天,脑子里全是网络名人的音乐。

接下来的几天,我再也不敢打开Tik Tok了。我真的很害怕。本来只打算玩半个小时,结果不小心浪费了一天。

我立即开始搜索大量关于Tik Tok的信息,并找到了“窍门”:

15秒!

Tik Tok的持续时间设计是15秒。从工程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正是人的专注力可以集中的时候。如果太长,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会减弱,而65,438+05秒只是让人形成一个瞬间的印记,有强烈的欲望再看一遍或者下一遍。而且就15秒,只是给你创造一个打发业余时间的虚拟空间!

给你最震撼的片段!

文字、图片、语音的影响没有视频大。Tik Tok的视频,音乐呈现形式,Tik Tok的视频都很抢眼,用的音乐基本都是顶级音乐排行榜的合唱部分,很有冲击力。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多种全方位的模式。,最刺激的部分的连接能让人欲罢不能。每个人都被这种“高刺激阈值”包围了很久,习惯了轻易获得大量的快感和满足感,所以会逐渐对那些快感较少、付出更大努力的行为,如学习、阅读、思考等,失去原有的专注和兴趣。

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

Tik Tok会根据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不断调整推送方向。比如用户最喜欢看《生活常识》,那么在用户的推荐栏里,就会出现一些《生活常识》类目点击量最高的内容。不断给用户这些高强度、高强度的快感,用户自己也会通过不断刷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来强化自己的行为。

1 .内容

让我们来谈谈Tik Tok的内容。大部分是草根分享的生活,这无疑拉近了用户和分享者的距离。星星的偶尔出现使Tik Tok更有吸引力。另外,奖励机制的存在,对用户进行奖励和评价,强化用户的沉迷。

2.用户

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很快,尤其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忙碌了一天后,他们需要一点放松的机会。面对海量信息,有热门话题的Tik Tok正好利用了这个漏洞。Tik Tok自己的内容以轻松搞笑为主,满足了现代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需要放松和快速放松的需求。几分钟的时间不足以在微信上与朋友聊天,但你可以在Tik Tok上快速放松。

只要你打开软件,立刻看到别人的生活,你就不再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我觉得很好玩,很有趣,当我得到大脑的震撼时,我就不停地寻找更多的震撼,总想找到更多的奇异内容。

3.共享者

每个人都需要被关心和肯定。Tik Tok的一个短片得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户的好评和认可,极大地提升和强化了上传者的价值感和认同感,激发了上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南方周末》有一篇文章《Tik Tok一大批智障人士新鲜出炉》,上面写着:

消磨时间,一个有趣的短语。如果从字面上翻译,就是“消磨时间”的意思,给人一种主动感,意味着人可以控制时间;但如果翻译到特定的语境中,就是“消磨时间”,给人的感觉是轻描淡写,轻松自在,甚至无所事事,成为时间的奴隶。

张小龙说好的工具不应该粘人,大概意思是“消磨时间”。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的工具,尤其是纯娱乐的工具,就是抢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时间。

有许多人对时间感到焦虑。媒体创业教父罗振宇参考GNP提出了一个“国民总时间”的概念。当人口红利消失后,那么“全国总时间”也给定了。争夺用户时间成了零和游戏。给的时间多了,给别人的就少了。

这可以解释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内容制作公司的焦虑。他们不得不面对一场关于时间的战争。和手机APP争时间的,可能是电影,可能是电视剧,也可能是游戏。他们费尽心思去侵占厕所,闯入宿舍,霸占睡眠,让你玩到天亮,猝死。

可以说,互联网在追求一种支配用户时间的力量。它并不显眼,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他们通过各种别出心裁的产品和技术设计“管教”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占据用户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恰恰是那些不知道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用户,那些孤独到天亮的用户,无论是在Tik Tok还是更快的Aauto,都只是时间的挖掘者。

都说花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只会让你越来越蠢。这大概是真的,因为信息被肢解,知识被碎片化,人就成了喂养的对象。你不用思考,你只需要对傻乎乎的笑负责。

拒绝放纵自己,浪费时间。

1.自己分析一下。对于有些人来说,“Tik Tok”就是他们的“刚需”,卸载后还会重新安装,因为没有更好的替代品。所以,如果你上瘾了,你必须问自己:我们对“Tik Tok”上瘾的“点”在哪里?

2.回避法。所谓的环境隔离。如果躲不起,一旦发现上瘾迹象,就切断源头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