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性游戏的例子多吗?
达瓦
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玩一个叫“平铺”的游戏。这种游戏在古代也有,比如《儒林外史》中的第二回:“那些孩子像笨牛。如果一时照顾不了他们,他们就会溜到外面去踢球。他们不可能天天调皮。”小时候,那是80年代,这个游戏在农村很流行。现在想起来,感觉很有意思,很有纪念意义。
朋友们通常在放学后或假期玩这个游戏。一有空就四十个人,可以在呼朋唤友中群殴。通常是自由组合,但一般来说,两队要势均力敌,实力不能相差太远,否则就会分手。
然后找个地方玩。这个场地要求有八米多长,四米多宽。在场上画两条相对的平行线,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一般以搭档单脚连续跳四五步为准。一条线是起跑线,一条线是终点线,瓷砖垂直摆放。
然后就是瓷砖的问题。一般瓷砖其实就是石头,大小一般由个人实力决定。但它们通常是正方形的,厚度为三四厘米,边长为十五至二十厘米。石头的来源各种各样,有的是现场随便找的,然后做出来的;有的伙伴不地道,偷偷从别人家的墙上或厕所里偷石头,但大多数都被大家唾弃,不可取;当然更多的是提前准备,自己用方便又安全。用的有一种石头,我们称之为“铁石”。这种石头非常坚硬,不容易被敲击而破碎,因此它是制瓦的最佳材料。其实这种石头在农村应用很广泛,比如建石洞,石头之间需要小石头。这块坚硬的石头是必需的材料。而这种石头需要在冲沟里的碎石和石板砾石中才能找到。至于我们的小伙伴,大部分都是自己去沟里找,然后回家用斧子敲成需要的“瓦片”。
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现在正式开始“闪耀”。
两队先做了一些谦让,然后。确定顺序的方法是这样的:选出两队的领队,让他们站在起跑线上向终点扔瓦片,看谁离终点最近,谁代表第一。
后来者依次把自己的“瓦片”放在终点。发令员在起跑线上向前迈一步,然后抛出手中的瓦片,击倒自己对应的瓦片。如果每个伙伴都成功完成,则开始下一步;如果有人没击倒,其他完成者会补上。但因为距离问题,大家都瞄不好,也不能一下子完成,于是另一支队伍就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当然,到下一轮的时候,会在上次完成之后继续完成。
铺瓷砖第二步:将瓷砖扔在起跑线的两条线中间,然后迈出一步,单腿跳到你的瓷砖附近,单腿站立,然后单手从地上捡起瓷砖,向前扔去,试图撞倒相应的瓷砖。这一步要注意的是,瓷砖不能扔得太远,必须一步一步来拿;捡起瓷砖后,尽量看着对应的瓷砖,往下扔。
第三步:将瓷砖扔出相应的瓷砖(越过终点线),然后迈出一步,单腿弹跳规定的步数(一般为四至五步)。到位后,仍然单腿站立,拿起瓷砖,转身,敲下相应的瓷砖。
第四步:重复第一步站在起跑线上,走一步扔瓷砖击倒相应的瓷砖。
第五步:用自己的瓦片轰击竖立在终点线上的相应瓦片,争取一次性打到起跑线外。一般你做不到,所以需要你完成的伴侣的帮助。如果不能完成,那就让家人去进行他们未完成的步骤或项目。
玩麻将牌时,有几个规则需要注意:
首先是两队轮换原则。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完成某个步骤(项目),就会交给另一个团队,也就是轮流“攻”和“守”。
二是继承原则。也就是轮到第一队的时候,是在最后一次完成之后进行的,一切都不需要恢复。
第三是帮助原则。在团队中,如果成员没有完成某个步骤或项目,已完成的成员会帮助完成它。注意:轮到你的团队了。一个伙伴只能帮一次,不能几个人同时帮。
好的,步骤很清楚。让我告诉你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如前所述,一些合作伙伴从其他人那里偷石头来建造墙壁或厕所。这不仅被朋友鄙视,还经常被大人训斥。结果往往是活动进行不下去了,大家灰溜溜的跑了。
还有场地问题。我的家乡属于丘陵沟壑区,平地很少。因此,铺瓷砖的场地往往被选作“场”。这个农场是农村秋天种植谷子、大豆、高粱等的地方。我们在上面跳上跳下,特别是用石头砸它。结果,原来是一块平整坚实的“田地”,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这是经常被大人训斥的。
还有一件事特别有意思。上世纪80年代,很多孩子没有上学,甚至没有父母教,不会数数,也不会打瓷砖。那时候我们有个伙伴叫“兔子小”(以他养兔子的爱好命名)。他比我们大两三岁,但他只能数到“五”,以后就不会了。所以他虽然打瓷砖很厉害,瞄准和单腿跳都很优秀,但是一旦规定跳远连续超过五步,他就会退出。所以我们要和他玩,就要把两条线设的近一点,最多跳五步。
我记得我那时候又小又弱,但是特别喜欢这种“贴砖”,技术还不错。我觉得自己根本跳不起来。当瓷砖撞倒对手的瓷砖的时候,当我们完成项目转身帮助朋友的时候,当我们的团队第一次完成所有的步骤取得胜利的时候,那种快乐,那种骄傲,那种满足感真的是无与伦比的。而且这种游戏也相应的锻炼了你的身体,培养了你和朋友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现在想来,这次下乡活动的记忆也是最清晰的,虽然会过去近30年。
后来据我观察,游戏慢慢消失了。毕竟后来的孩子越来越能玩了。至少踢毽子和跳橡皮筋很容易。更何况电视和手机越来越普及,也就不会有孩子玩这种看似“粗暴”的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