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选择题中的陈志朋:虽然我已经滑落到人生的谷底,但我从未如此快乐过。
17岁,顶级球星,享受着那个时代最狂热的“追捧”。
后来团队解散,往日风光渐渐消失;想和朱桓公主重回荧幕,但是因为没有后续工作跟上,最后不了了之;好不容易在一个“强阵容”的作品中成为第一英雄,却因为不想用体术替身而毁于大火。......
是的,他是陈志朋小虎队的“帅老虎”。
相比早期“青春帅气”的正面标签,这两年绑在陈志朋身上的话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辣眼睛大叔;
柔弱的艺术家;
拼命想吸引人眼球的男明星;
中年男性Lady gaga......
再看看另外两只小虎,要么新戏一部接一部,也是从前面到后面,从导演做起;要么一个作品又红了,也开始向制作人转型。
好像只有他离队了。
在最新一期的《人生选择题》中,做客节目的陈志朋不仅不避讳自己的“事业失败”,还坦言:虽然不是事业的巅峰,但却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刻。
是不是像网友猜测的那样,他已经被残酷的现实击得不省人事了?
为什么不去人生选择题节目了解一下呢?
《人生选择题》是由今日头条和新世界联合出品的明星访谈微综艺。10月20日起每周三112: 00播出。
节目中,每位嘉宾都将进入自己的“平行人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里,客人们将经历人生的四个重要阶段:青年、站立、中年和死亡。
在每个阶段,他们都要分别遇到几个难题,并根据当时的身份选择应对方式。
或者“接受”,保持这种状态,在“新生活”中继续走下去;
或者交出1-3的牌(客人引以为豪的“特质”),可以用“不接受”的态度解决眼前的问题。
你可以通过放弃你认为重要的东西来逆转你的平行生命,从而获得“重生”的机会。
那么,陈志朋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我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同龄人——我的第一反应是另外两只小虎;
事业上升期造成了一个大烂摊子,多年积累,一次清零——从演艺事业的巅峰跌到谷底;
变得油腻的中年人,我就是审美风向标——这两年越来越被诟病的着装;
在谷底深处,没有亲友相助——不仅没有帮助,甚至“落井下石”。
总是被父母否认...
结果,帅胡帅只是在“总是被父母否定”上打出了“天赋”这张牌,来换取亲人的青睐。同时也是为了将“平行生命”带回现实生活,让两者无缝重叠。
换句话说,无论现实多么残酷,看透人生沉浮的陈志朋都不需要“重新开始”。
正如他在节目中所说:
在我这个阶段,有多少起伏都不那么重要。
一般来说,有两种人接受生活的起伏:
要么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或者发誓永不被命运打败。
固执的陈志朋选择了棘手的后者。
也许你会想:说这话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样子。
陈志朋青少年开始走红,赚到了足够的基本生活费,但他们不怕从头再来。
但其实明星赚的多,花的也多。例如,正如节目中提到的,陈志朋在借给朋友几十万后被“黑”了。不仅钱没要回来,朋友也没了。
他年轻时挣的钱不能一直支撑他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句话根本不是关于钱的,而是一种更成熟的心智模式。
1,越努力越不快乐?
也许你,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人,从来没有经历过“小虎队”的全盛时期。
那不妨参考一下TFboys今天的情况:一边看书,一边拍戏,一边接通知;一切尽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得好会被捧上天,但一旦做得不好,负面声音就会接踵而至...
虽然有钱有名气,但是压力也来了。
Roy现场演唱《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的时候,哭得很厉害,哭得无法继续,是这种压力的彻底爆发。
头顶光环的名人都是这样。我们普通人呢?
虽然没有明星红,但是要在自己的领域做点什么,才能觉得自己配不上这辈子。
结果就是跑得越快,问题越多,责任越重。
"这个项目完成后,我将休一个长假,好好休息一下."
“项目还没做完,家里出了点问题。我真的停不下来。”
虽然工资一路上涨,可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似乎既没有完成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没有得到多少快乐。相反,它就像一只在轮子里奔跑的松鼠。跑完这一段,还有下一段,没完没了。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但是我们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吗?
有没有办法让自己在奋斗中快乐起来?
答案是陈志朋的那句话:不怕清算。
2、接受失败,才会乐于成功。
你大概知道,在发展心理学中,心智模型分为“刚性思维”和“成长思维”。
在“死板的人”眼里,成绩是目的,是评判一切的关键。
喜欢在学校名列前茅,评奖,考上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工作后加入世界500强,升职加薪,年薪百万;嫁入豪门,娶白等等。
一旦你不去做,你的人生将毫无意义。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毋庸置疑。
在“成长型人”眼里,失败是一种必然,是探索世界的试金石。
“失败一次没关系。我从中吸取了教训,下次会做得更好。”
从情绪反应到下一步,是相反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道理说出来就好理解了。但是说到具体的事情,很少有人能看懂。
还说陈志朋。
年纪轻轻成名以来,事业跌宕起伏,却不如最后一刻。
再加上两个队友的对比,他的尝试一直被大众所诟病。
“我要出名疯了”,“这人脑子有问题”,甚至有人去他家放火表达不满。
“我一开始也很尴尬,好像做了什么对大家都不好的事。”
“后来我发现他们是谁?为什么要为了一些不认识的人否定自己?”
“会舒服的。”
“我只是不想让大家看到我的不同,我的努力。”
被大众认可,重回娱乐圈C位,在“刻板型”眼里是成就的终点,做不到就是失败者。
其实,不不断尝试突破自己,怎么能成功复出呢?所以,陈志朋的选择,恰恰是不惧失败、快乐向上的“成长”的真实写照。
我们总在说“做更好的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想做的是“做别人眼中更好的自己”。为了满足社会的主流期望,让别人满意。
结果是,我们越疯狂地追求标准化成功,就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身体的疲惫+内心的迷茫让我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探索自己,也找不到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东西。?
幸福更是奢侈。
所以,这个时候,你我都需要一个“暂停键”,来理清自己,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
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不怕清”?
1,第一个放弃:对“自我”的关注。
陈老师曾经提到过的一个案例。
一个从小县城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因为身边专家云集。所以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以至于第一节课不及格,我就准备退学回家了。
“这次考试很多人都不及格。一个分数真的那么重要吗?”
“老师,你不知道,我能考上这所大学完全是靠运气。我其实很水的。”
看,在他的话里,“我”占了很大比重。说明他很重视自己。
事情顺利的时候,他会觉得“我特别厉害”;
失败后,他会觉得“我很水,很没用”。
其实只要能不再关注自己,就能实现“成长发展”。
“一次考砸了,回去总结一下。下次好好考就行了。”
如果你把“我”从判断中去掉,你会觉得平和得多。
情绪稳定会让你更有动力,自然更容易成功。
2、第二次放弃:包罗万象的野心。
在我们的朋友圈和社交软件里,有太多的“人生赢家”。
他们可以环游世界,到处“去看看”;可以24小时随叫随到,每年都有加薪。不仅如此,感情世界也很美满:一个男人,白一个女人,专一,和我一起飞。
如果你想像他们一样把每件事都标上“必要”和“重要”,你会发现你不知道先做什么,更难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相反,困惑、恐慌和焦虑就会产生。
忙碌似乎是这个时代的标配,但也是我们不成功不快乐的罪魁祸首。
沃顿商学院教授Monginet曾说过:当人们觉得时间不够用的时候,就会不开心。
但是,有些人会用“忙”来衡量个人价值。这样一来,更容易让自己处于过劳状态,牺牲必要的休息时间,陷入“越忙越累,越累越忙”的恶性循环。?
所以,确定1-2最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去努力,你就会实现“快乐奋斗”。
不妨找一个周末,列出你想做的事,然后一一解答:
从而剔除那些“看似重要”的事情,让更多有价值的资源集中在“最重要”的目标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件事情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你定期的回顾和调整。
就像越来越多的个性倡导者所说的那样:不要依赖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而是跟随随时可以调整的指南针,让你更容易找到方向,到达胜利的彼岸。
很多人看似在努力,其实并不是在为自己而活。
那么,在陈志朋的眼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他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哪里?
不妨打开今日头条,搜索生活选择题或者关注@生活选择题,看专题片~
在后台,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总是想要的比我能得到的多。
为什么我们要“乞讨”?
说到底,“得”不是“求”。
是想通了,看透了这个世界之后的自然结果。
与其一辈子追求世俗的、标准的成功,不如让自己不快乐;不如给自己放个小假,勇敢清醒,认清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然后,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