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中班主题教案

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必然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格式?以下是我收集的《吹泡泡》主题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主题名称:

空想

主题目标:

1,喜欢吹泡泡,和小朋友一起感受吹泡泡的乐趣。

2.我愿意观察气泡形状和颜色变化的特点,并尝试用文字描述出来。探索吹泡泡的秘密,感受发现的快乐。

3.尝试用音乐、动作、绘画的方式来表现美丽的泡泡。

4.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

主题内容:

周一:语文“吹泡泡”(1)周二:健康“大泡泡”

周三:语文《泡泡屋》(休班)周四:美术《泡泡精灵》

星期五:区域活动

语言:吹泡泡(1)活动目标:

1,学会完整背诵儿歌,可以把自己对泡泡的想象复制到儿歌里,感受现象的乐趣。

2.尽量大胆地用绘画来表达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32号挂图;童书?让我试一试。

2.绘图纸和油画棒。

活动流程:

1,分享交流。

你和父母一起吹过泡泡吗?吹泡泡用什么仪器?泡沫是什么样子的?

2.展示挂图,欣赏童谣,理解童谣。

◆老师背儿歌。提问:

大泡沫是什么样子的?小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孙爷爷出来了。泡沫怎么了?

◆老师完整背诵儿歌。

◆孩子用童书?让我试试”第2页“吹泡泡”,练习背诵儿歌。(注意孩子个别单词的发音准确性)

3.看挂图,模仿儿歌。

◆提出问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泡沫还像什么?(可以给孩子看图片或象形的实物,比如玻璃珠、水晶珠等,抄写“吹一个小(大)泡泡,好像是××吹的一样

◆儿歌一起读几遍。

◆鼓励孩子用动作表演儿歌。

4.小朋友画漂亮的泡泡,尝试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大大小小的泡泡。

生:大泡泡活动目标:

1,提高分散跑和灵活躲闪跑的能力。

2.尝试多种玩法,感受团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塑料背心袋。

2.一根纸棍(用旧日历纸卷紧紧卷着)。

活动流程:

1,自由探索“泡泡”玩法。

孩子们,我们来吹泡泡吧。我们拿一个塑料袋,向里面吹气,制造一个大泡泡。在口袋里打个结,扎紧就行了。(老师帮助个别孩子完成“泡泡”)

◆小朋友吹气,扎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玩“泡泡”,老师观察指导。(重点练习吐,带泡泡走路等。) 2.“泡泡”跳。

◆所有小朋友把泡泡绑在脚踝上,站在圆圈上(背心袋的两个环可以互相拉紧)。

◆听老师的小钟节奏,单脚或双脚单脚跳。

3、“泡”追。

◆泡泡继续绑脚踝,听老师的小钟信号慢跑或快走。

◆鼓声一停,孩子们就做出“泡泡飞走”的样子,跑来跑去。鼓声开始了,“泡泡”回来了,回到了圆圈里。

◆老师增加难度或控制运动量时,可以用“仙女棒”(纸棒)指着谁的“泡泡”,谁也跑不动了。

4.放松锻炼。

◆小朋友都做“泡泡”,轻轻飘。老师拿着“仙女棒”来点,谁点的纸棒就在旁边休息。

美术:泡泡精灵活动目标:

1,尝试用圆形和单线结合的方式画出泡泡精灵的身影,加上可爱的表情。

2.我愿意加入色彩丰富的泡泡。

活动准备:

1,每只手都有油画棒和画纸。

2、举例,四段铁丝。

活动流程:

1,引出题目。

大家都玩过泡泡!泡泡变成了可爱的小精灵。

2.展示例子,示范绘画。

◆画泡泡。用油画棒在纸上画出大小不同、位置不同、颜色不同的圆(泡泡),并要求圆条闭合。

◆画出泡泡精灵的各种手势。老师用铁丝在圆圈(身体)旁边摆出手臂和腿的各种手势,然后演示用单线画泡泡小精灵的手臂和脚,强调手臂和脚要和泡泡的圆形身体连在一起。

◆加上眼睛和嘴巴来表达泡泡精灵的表情。

3.儿童画。

让孩子在画纸上画画,鼓励他们大胆选色,画出完整的画面。

4.评论。

评论点:儿童画的泡泡姿势动态。

5.添加图片。

问题:这么多泡泡精灵去哪了?

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建议加一些背景,比如草和小花。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思路清晰,教学态度自然,能按照教案的流程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有点沉重,体现不出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