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楼梯环境创造的基本要求
(A)环境和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造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其教育性质,使环境创造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以前有些幼儿园的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的营造,但是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审美,为了装饰环境,或者只是一味的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考虑很少。要注意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我们应该考虑两点:
1.环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然后,在环境的营造上,不能不强调孩子的体、智、德、美四育。如果教师只关注儿童的认知活动,设置阅读、写作、算术等领域,而缺乏儿童健康、社会和美育的环境,在创造发展儿童社会性的环境时,只提供儿童社会认知的环境,而很少关注儿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等等,都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2.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进行系统规划。
在制定学期、月、周、周日以及每一次活动的计划时,当教育目标确定后,就要考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来配合他们?在现有的环境因素中,哪些是有用的,可以用来实现教育目标,哪些是要创造的?孩子的家庭和社区需要做哪些工作?等等,这些都要纳入教育规划,积极落实。
(二)适用性原则
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比如,孩子天生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教师要给孩子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孩子知识经验少,需要学习感性知识。如果他们需要感受雨水,要为他们准备雨伞、雨衣、雨靴。下雨时,孩子们可以在雨中散步。如果需要感知春天,要组织观察活动,让孩子观察动物、植物、人的生活、生产方式在春天的变化;如果孩子需要阅读,就要提供各种书籍,开阔视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上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是同龄的孩子,兴趣、能力、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环境的创设要适应孩子的这种差异。比如小班的孩子喜欢玩平行游戏(就是孩子玩不同的游戏,互相玩相同的游戏),那么提供的玩具数量就应该是同一品种的多一点。中大班的象征性游戏水平更高,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一物多用;孩子的小肌肉动作发育较差,可以提供一些材料给孩子练习,比如穿珠、拼接、切割等。有的孩子大肌肉动作发育不良,我们就提供自行车和爬架给孩子练习。
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所以环境创造不可能一次完成,它是一个从设计到实施再到修改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儿童参与的原则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和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包含在环境中,也包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以前幼儿园环境的营造往往是老师包办,即使幼儿参与,也仅限于用幼儿的作品作为环境的点缀;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们为了装修环境经常加班加点,但是环境一旦装修好了,就认为是成功了,一学期难得换一次。因此,环境对幼儿没有持久的吸引力。教师应将儿童参与环境创造融入课程,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儿童。如果有老师组织儿童谈心活动,最初的主题是环保——乱扔垃圾。后来,话题延伸到一个计划外的新话题——“北京申奥”。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老师也意识到了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引导孩子们讨论,决定在墙上做一面“奥运主题墙”,并制定了方案。孩子们让父母找相关资料,做了奥运标志、田径、环形跑道、看台等。,用各种表情吸引观众和运动员,进行设计鉴定。该活动通过幼儿集体构思、玩耍、调查、制作和家长参与的过程,使教师从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和决策者,幼儿变成了计划者和参与者,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每个人都提出建议,承担自己的责任,从而真正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任务感,有目的地学习知识和。
公开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的创造,既要考虑幼儿园环境的要素,也要重视幼儿园外部环境的要素。这两个因素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协调的方式对孩子施加影响。
利用开放的教育环境教育幼儿,是教育者应该树立的大教育理念。因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信息可以全方位的刺激孩子,孩子的成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幼儿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幼儿园封闭式教育的效果是有限的。例如,幼儿园要求孩子学习基本的自理技能,但一些家长经常忘记这项教育任务。孩子们在家穿自己的鞋子和袜子。家长觉得孩子穿得慢,会耽误大人的时间,就安排帮孩子穿上代替。孩子愿意自己做,说在幼儿园也自己做,家长却说:“幼儿园有幼儿园的一套,你在家就行!”一句话,幼儿园良好的教育影响力被抵消了。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影响,幼儿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与外界结合,让家庭和社区成员更多地了解孩子和幼儿园,幼儿园教育才能得到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同时,家长和社区成员可以从老师那里学习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一般做法是:一方面选择和利用外部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来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控制和削弱消极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当然,每个幼儿园和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但重要的是将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活动纳入幼儿园的教育过程。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请交警来园区模拟操作,给小朋友介绍交通安全知识;让家长制作一个反映孩子一天典型生活的视频;带孩子逛附近的集市(市场),等等。更重要的是,要探索一套策略和做法,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幼儿园在创造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
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各幼儿园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办学,在幼儿发展物质条件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比如书架,主要是给孩子看的,不妨拿几块木头做成很多可以放书的小隔间,钉在墙上,让幼儿方便拿取。这样做既经济又实用,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根据园区需要,就地取材,物尽其用,也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做好事。有些山区盛产竹子,可以用来制作一些竹制品和高跷,供孩子们做游戏;农村幼儿园用混凝土铺的活动地面,比水泥地面更便宜,也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