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有效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报告

在“语言”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我觉得这个要求体现了两点:第一,用心听;第二是理解和倾听。专心听指的是孩子听的习惯,理解听指的是孩子听的效果。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要求,但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也就是说,用心听是理解听力的基础。只有用心听,才能听得清,听得懂,甚至听得懂,只有听了,才能表达语言。因此,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听力习惯是提高孩子听力效果的关键。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感觉老师过于注重孩子语言的培养而忽视了听力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中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其听力特征:1,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2.与小班的孩子相比,中班的孩子专注力有所提高,但理解水平低于大班。3.听的时候很容易被外界干扰。4.当语速快或连续说话时间长时,儿童不能完全获得信息。(2)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1。一个孩子的话还没说完,旁边的孩子就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喊道:“老师,我来了,我来了……”当老师点名一个孩子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孩子齐声叹息,分散了注意力,开始了自己的事业。2、当孩子讲得绘声绘色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这些都是孩子听力行为不好的表现。(3)根据年龄特点,精心选择内容:中班年龄的孩子对注意的兴趣长期不浓厚且不够稳定,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所以,老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选择生动、有趣、健康、有意义的内容。1,语言游戏为了培养孩子的听力习惯,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语言游戏《小邮差》。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语言游戏活动中,激发孩子的听力兴趣。一个孩子说:“叮铃铃,叮铃铃……”所有的孩子都说:“是谁?”“我!”“你是谁?”“我是一个小邮递员。”“你在这里做什么?”“我来送信。”“谁的信?”“某某孩子的一封信”指向谁,谁接着说,其他孩子问。这个游戏可以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早上,午饭前或者离开公园前。孩子们将可以在没有老师组织的情况下坐在座位上玩游戏。2、音乐游戏组织活动在音乐活动之前,只要选择合适的游戏,就可以在没有老师组织孩子的情况下,安静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安排了声乐培训活动:1 234-5-5 432-1-(小朋友你好!老师你好!小猫说什么?喵喵喵喵。小狗怎么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3.韵律活动韵律活动是我园的特色活动。每天下午的户外活动,全园的小朋友都参与节奏,连续演奏几首歌曲。这个活动既培养了孩子的听歌习惯,又训练了孩子的节奏感。不认真听,就跟不上节奏。因为中班的孩子学得没有大班的孩子快,所以可以在上午的活动中安排有节奏的活动。让孩子们跟上室内音乐的节奏。只有认真听,才能把握节奏,记住歌词,边唱边跳。4.畅谈活动自由畅谈活动可安排在上午的活动中。老师和孩子说话,孩子和孩子说话。谈话的内容尽可能是孩子生活中的话题。期刊文章在期刊库中分类查询,如:今天早上吃饭了吗?晚餐吃什么?谁给你做的?孩子们可以互相问:昨晚看了什么电视节目等。有时老师可以给孩子创设谈话场景,比如带一只毛绒熊、小狗等孩子喜欢的玩具,可以激发孩子谈话的兴趣。这种谈话活动是按时间安排的,午饭后和出园前的谈话,看起来是以谈话为主,后面支持其倾听。5.可以适时安排留言活动。孩子们被分成两组。每组最前面的孩子把老师的悄悄话传给下一个孩子,以此类推。传到最后的孩子到底有没有说原话,如果没有就输了,做个节目。也可以有两组孩子之间的比赛。如果两组都传对了,看哪组孩子最后拿到,哪组就输了。6.看动画片。室内游戏可以适时安排看动画片。因为孩子喜欢画面,喜欢声音,喜欢故事情节,所以让他们带着任务去看。看完之后,请他们谈谈刚刚看到的内容,其他孩子听完后可以补充。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倾听的意识,倾听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4)注重日常积累,准确把握时机: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过程,所以我们非常重视一天活动中各方面的有机渗透。孩子能否听到并理解老师的讲解,将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案例一:每天早上,我对传统的老师点名给孩子上课的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打乱顺序,比谁的耳朵聪明,一次就能听清楚自己的名字。每天今天第一个跳到最后一个,明天最后一个跳到第一个,后天不规律点名打乱。孩子们对这种点名方式很感兴趣,注意力超级集中。他们能安静地听是否叫到了自己的名字,有意听的意识和能力都提高了很多。案例二:在集体活动中,我用这样的倾向性语言暗示和引导孩子:“你看,这孩子今天听得多认真啊!”“看,孩子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多好啊!”↓我爱你这不仅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孩子,也为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给认真听讲的孩子在鉴定栏“我很牛逼”一栏贴上笑脸贴。但要注意及时、公平、经常的奖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听力习惯,保证孩子听力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案例三:孩子最喜欢听故事。老师的语调、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都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要给孩子任务感,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听。我讲安徒生的童话《拇指姑娘》。首先我问一个问题:拇指姑娘遇到了谁,最后她是怎么过上幸福生活的?听完故事后,我让孩子们回答问题。我又问:刚才小朋友回答完整了吗?比较谁说的完整等等。这样,孩子就不断地要求,不断地思考,注意别人在说什么,逐渐养成了倾听的习惯。案例四:孩子要接种脊髓疫苗,我自觉不告知家长。告诉班里的小朋友,明天医院的保健医生会来我幼儿园给小朋友吃糖丸。今天他会回去找父母要接种证,明天带过来。结果有的孩子第二天没带,什么时候回去就不清楚了,家长也不知道。通过这件事,孩子意识到不认真听讲的严重性。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也要吃糖丸,老师还是那样安排,但是这次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带。可以看出,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孩子的听力水平有所提高。案例五:注重主场配合。家长每天合理安排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让孩子有意识地记住电视广告,关注天气预报,这也是对孩子收听习惯的培养。经过训练,有的孩子可以说脑白金广告:今年不收礼物,收礼物就收脑白金。也可以这么说,酱油广告:楚邦酱油天然清香,晒干180天,鲜香可口。有些孩子还能说出不同城市的天气情况。经过一个学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听力习惯,孩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活动中,原有的场景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交流、探索,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活动中既有活跃的场景,也有静静聆听和思考的情境,从而获得语言表达和聆听的同步发展。孩子良好听力习惯的培养,不是单一的一次活动就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渐进的、持续的过程,贯穿于儿童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场景。它要求我们教师把握各个领域的目标,整合活动,树立一天的活动就是教育的观念,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听力兴趣,提高幼儿的听力能力。需要我们老师有艺术的教育方法和足够的耐心去引导、等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