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惯性思维?
思维定势,又称惯性思维,是根据思维活动积累的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定型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和模式。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固定的情境使人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它会阻止人们采用新的方法。消极心态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心态通常有两种形式:适合的心态和虚幻的心态。前者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定势。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感知真实环境中的事物,并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促进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后者是指人由于无意识或精神活动障碍,对现实环境中的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和解释。
扩展数据:
心态的负面影响
1,很容易使我们产生心理防御,形成刻板、机械、刻板的解题习惯。当新旧问题外表相似但性质不同时,固定的思维往往会让解题者陷入误区。
2.大量的例子表明,思维定势确实对解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当问题的条件发生质变时,思维定势会使问题解决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的思路,难以做出新的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
3.根据唯物辩证法,不同的事物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思维定势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解题中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当新问题是其与旧问题相似性的主导作用时,解决旧问题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解决新问题。而当新问题与旧问题的差异起主导作用时,旧问题的解决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
4.从思维过程中的大脑皮层活动来看,刻板印象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联系,即上一次思维活动对下一次思维活动有指导影响。因此,当两种思维活动属于同一性质时,前一种思维活动会对后一种思维活动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当两种思维活动异质时,前一种思维活动会对后一种思维活动起到错误的指导作用。
百度百科-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