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盆地可分为
自流井盆地一般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三部分。
自流井盆地一种具有承压蓄水构造的向斜盆地,有大型复式构造盆地和小型单一向斜构造盆地,主要由第四纪以前的岩层组成。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等涌出地表,所以自流井盆地因此而得名。
某地区地势低,地表凹陷,而该地区的地下水位高于该地区,水往低处流,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等涌出地表,叫做自流井。这种情况多见于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而地下水位又高于低处地区的地方,例如澳大利亚中部很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自流井盆地一般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三部分。有时可有几个承压含水层,它们有各自不同的承压水位。当蓄水构造与地形一致时,称正地形,此时,下层承压水位高于上层承压水位。
反之称负地形,其下层承压水位低于上层承压水位。水位高低不同时,可造成含水层间通过弱水层或断层天窗而发生水力联系,形成含水层间的补给关系,高水位含水层补给低水位含水层。
大自流井盆地
大自流井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中东部,北起卡奔塔利亚湾,南到达令河上游地区。又称大澳大利亚盆地。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大自流井盆地的形成,是由于东部山地地层向西倾斜,又是降水较多的地区。
丰富的水源便沿着倾斜的地层渗透到低洼地区贮藏起来,深度一般在100~2000米。在自流井盆地的有些地区凿井,地下水会自动流出地面。但井水盐分太高,不宜灌溉农田,一般可用作牲畜饮水,对发展畜牧业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