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处理孩子自由与管教的关系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最大限度地发现事物的规律。

==========================

下面是幼儿教育老师孙瑞雪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希望对你有用。

有了自由,孩子会选择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因为他感兴趣,他会反复做,变得专注;在长期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和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事物的规律,他愿意遵守,有自制力。什么样的学科可以超越这个学科?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开发潜能的自由,充分认知的自由。有了这种自由,他就能最大限度地发现事物的规律,然后他就能认识和认知。这种自由是绝对的吗?是否应该有另一个约束?比如应该有一门学科?这是我们搞这个教育以后所有人都来问的问题。?蒙台梭利方法中的“规训”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规训,它和“自由”这个概念一样,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含义。?

我们平时的纪律性就是听老师讲课,安静的坐在那里。但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学科,和这个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在谈到纪律时,蒙台梭利强调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大家都不会明白,纪律怎么可能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蒙台梭利说:人要做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时,当你自动遵循一定的生活标准时,那么你就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我把人的这种自控能力叫做纪律。”?

这个“生活法则”到底是什么?一个人怎么做自己的主人?听起来有点难以理解。我将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解释它。人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举了心理学上那个著名的例子,我觉得应该是做自己主人的经典例子。有一个小女孩,平时由保姆照顾。注意,她是保姆带的。平时保姆带她时,她动水龙头,保姆说:“别动,别动,会把衣服弄湿的。”每次都重复。注意每次都是重复的。保姆肯定是怕麻烦,因为湿衣服会给保姆带来很多麻烦。后来小女孩去外婆家玩了。她祖母的房子有一个花园,中间有一个洒水器。小女孩非常想移动洒水车,但是她停下了。奶奶说:“动起来!你为什么不碰它?”小女孩非常非常矛盾,但最后还是说:“哦,不行。我不能动,我保姆说我不能动。”?

小姑娘一直很克制,很忌讳,不能碰这个东西。她想搬家,这是她的内心告诉她的。但是她的心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她的祖母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保姆决定了她的行为。?

但是她的祖母说:“她不在这里!奶奶让你搬!”她说:“不行,我动不了。”也就是说,保姆不在的时候,保姆还是管着孩子的。这孩子根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她不是自己的主人。当一个人不能做自己的时候,就会有矛盾和挣扎,就会产生痛苦。?

其实孩子是很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在游戏和与其他孩子的互动中往往会自动同意一些规则,并很好地遵守这些规则。比如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等。但这些规则要与孩子的发展相协调,由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在与孩子的游戏中确立,不能与孩子的内在需求相冲突。这样的规则一定要小,要严谨,要科学,可以由孩子自己创造。孩子遵守这样的规则是很好玩的,但是孩子违反这样的规则是很痛苦的,因为这已经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个案例是经典案例?因为童年的父母,童年的老师,童年的保姆是最重要的。孩子8岁的时候,还是崇拜或者爱他的老师,但是到了初中,他会爱一个朋友,一个明星,到了高中,他会爱或者暗恋一个同学,或者心中的爱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逐渐退出了他的喜爱和模仿的位置。?

我们学校有很多从其他幼儿园转来的大孩子。以前他们大概都是听老师和家长的话,每天的工作或者玩耍都是老师安排的。按照老师告诉你的去做。但是来到我们蒙特梭利托儿所后,突然给他自由,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经常无所事事,只是等着老师给他布置学习任务。如果老师不给他布置作业,他这一天就什么都不会做。这在蒙台梭利看来是不可想象的。这不是一个孩子,更像一个老人。事实上,我们宝贵的创造力已经被这些东西一次又一次地抹去了。一个看不见的禁忌让你不敢思考,不敢超越这个范围。?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她的孩子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很强壮了。为了在电视后面找乒乓球,孩子不小心把电视撞在地上,电视摔碎了。那时候电视机还没普及,是个值钱的东西。我同学的妈妈,姐姐,亲戚朋友都说她:你怎么不打孩子,不管教孩子,不议论孩子?你会怎么宠孩子?她说:“不,我永远不会教训我的孩子。我只是对他说,‘没关系,你太粗心了。’“她说她小时候动过收音机,她妈妈叫她不要动。每次都这样,结果她就有了心理障碍。现在她就是不敢碰音响上的按键,一动就害怕。她知道自己做很多事情都有心理障碍,她自己也知道。所以她说她再也不会把孩子从心理障碍中放出来了。?

有心理障碍而认识自己的人太少,有心理障碍而不认识自己的人太多。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电脑公司做技术员,拿着螺丝刀就发抖。简直不可想象。大家帮他分析小时候的经历,聊他爸爸是怎么对待他的。“好孩子”不停地点头。后来,他成为了蒙特梭利教育的坚定支持者。?

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在自由中,让他控制自己的行为,成为自己的主人?

蒙台梭利说,我们必须严格避免压制儿童的自发活动,这显然意味着给予儿童行为上的自由。有自由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感兴趣,孩子会一遍又一遍的做;在这样的反复练习中,会有专注和秩序;因为长期的专注,孩子会逐渐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符合这个规律,最早的纪律就形成了。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蒙台梭利的生活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纪律是指专注,行为纪律是指服从。孩子能遵守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能遵守规则。什么样的学科可以超越这个学科!?

我们发现,在被控制的孩子在自由中发泄了几个月后,开始学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自发采取行动,纪律的曙光就开始出现了。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这种效果,因为他们是自由的。他们遇到问题总是先判断,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总是很听话。?这个幼儿园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尽管人们看待这些问题时有不同的想法,但我们仍然惊讶地发现,许多现象和想法并不是某个民族和文化的产物,而是一种通过自由和爱的生活现象。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自由在蒙台梭利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的?孩子进幼儿园,一开始难免会有些乱。这个所谓的乱,就是彻底的乱,乱,打。那些被压抑和控制的孩子会表现出过激的行为。蒙氏幼儿园只禁止三种情况,一是打扰他人,二是粗鲁不礼貌的行为。这种无礼是指破坏、殴打、骂人以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比如挖鼻孔。另一种是拿别人的东西。只有这三种行为是严格禁止的。这种禁止不是基于惩罚,而是为了提醒孩子。例如,在教室里,一个孩子无缘无故地打扰另一个专心工作的孩子。这时候老师一定要对这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说:“来,我们再做一件事。”反复几次后,孩子逐渐意识到老师总是抱着我走,不打扰别人的观念就形成了。大部分孩子自由后,他会在托儿所里转悠。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渐表现出对生活的兴趣。他一旦表现出这种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反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难题,自己解决。蒙台梭利的教具都有自我纠错的功能,帮助他自己解决问题。那么他就会有一种成功感。当他成功时,他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纪律性就会在工作的过程中诞生。

蒙台梭利说:真正纪律的第一缕曙光来自工作。

专注是一种思维活动,专注产生智慧。智慧需要自由时空的保障,也需要行动的自由。人们越是在行动中运用智慧,就越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在工作中,一个人的内在智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越冷静,越有纪律性。所有的孩子,当你给他提供了智力发展的一切条件,他就会特别有出息:睿智,冷静,守纪律。?

为什么要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条件?因为孩子长大后渴望这种东西。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如果我们给成年人自由,成年人就会睡觉,什么都不做,或者放纵自己。此外,成年人不得从事此类智力活动。“懒”是多么舒服啊!当然,这是一个扭曲的成年人。但是,孩子出生后(他还没有被扭曲),有一个自然规律,就是不断地、无休止地发展生命。孩子一秒钟都不会放弃这种发展,所以活动中的孩子才是最正常的孩子。我们不能用一个从小被迫长大,长大后从来没有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一个正常的孩子(我们大多数人似乎都是这样长大的)。?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可能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但是当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选择自己”的趋势。一旦这种趋势出现,孩子的智力活动就会开始有轨道的发展。丹丹的例子是最典型的。她进来的时候,一岁零九个月。她妈妈上班三班倒,所以孩子家里没有正常的秩序,或者有另外的秩序。她刚进蒙特梭利托儿所的时候是11,大家都要吃饭了,她就走到门口哭着想出去。刚开始的几天,老师天天带她在外面,回来就放心了。我心想:“为什么这个孩子这么特别,在某个时刻,她哭着要出去?”后来她妈妈说因为要倒班,正好此时有空,带她出去玩。一个月来,老师总是骑着自行车,带着丹丹在街上闲逛。一个月后,她不再有这个要求,而是在育婴室里外徘徊。老师跟着她...三个月后,孩子们开始走进教室,秩序在自由中向我们走来。?

她妈妈更喜欢这种教育,也很配合我们。到她两岁多一点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蒙特梭利孩子,她特别乐观。我们都说她“自得其乐”,经常一个人?在那里唱歌,每天都面带微笑,她很能干,什么事都能自立。热水瓶里的水很烫,你不用担心她会烫伤自己。她的精神状态也很好。她可以在教室里工作很长时间,非常专心。她现在说话不清楚。如果有人打扰她,她会说:“请不要打扰我。”她每天积极从事智力活动,并以“自我征服”为荣。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我要感谢她妈妈,因为她妈妈的配合能让她的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各方面发展的这么好。

“蒙特梭利围栏”(一种运动器材)高1.8米。当她爬上去的时候,老师想帮助她。她说:“请离开,请离开。”我自己上去的,起来就像大男孩一样学会了跳。那个高度对很多家长来说是很危险的。她从不害怕。她自由地往上走,然后自由地往下跳,学会了向前滚。这套动作应该说难度比较大。还有高荡高荡,她都不是问题!有一次,她站起来,坐在秋千上。游客很惊讶,问:“她多大了?”我说她两岁多了。参观者非常惊讶!这是一个充满勇气的孩子,她的改变来自于自由。?

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看到这种变化都很陶醉!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智力的发展不是第一位的,但个性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人格正常发展,智力也正常发展。而纪律只是孩子愿意遵守的规则。

这完全取决于自由。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有个孩子喜欢偷菜。他“偷”了谁的食物?其他小朋友带的东西。老师把它放在柜子上,他总是拿着它。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他问我:“孙先生,这孩子老是拿别人的东西。他该怎么办?他会不会养成坏习惯?”我说:“不,小孩子偷菜。成年后,他会偷别人的食物。但在孩子眼里,他不算偷。他只是觉得上面有好吃的。为什么不给我?”我问老师,孩子吃了那个东西影响其他孩子了吗?她说不会影响,我说好啊,就用一种方式试试吧。老师说,孩子每次站在凳子上拿东西,被老师看到都很尴尬,有时候还撒谎说是给谁的。我说:“没关系。这个时候,吃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他认为食物是如此诱人,以至于他忘记了一切,所以他去买了这个。”我告诉老师,下次他拿东西的时候,你说:“老师会帮你拿的。”每次都是这样。给他吧。我们的老师非常合作。孩子每次拿,老师都说:“你拿不了,老师帮你。”每次都持续了三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和自己的想法斗争。因为她非常担心孩子会变坏。所以她要努力抗争,克制自己。三个月后,孩子再也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了。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结果是自由和尊重的结果。只有通过惩罚和所谓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暂时控制自己的行为。他害怕你的力量。但是有了这种尊重和老师对他不变的尊重态度,时间长了,尊严和自尊就占了第一位。对孩子来说,自由是快乐的自由,纪律是快乐的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