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经典的博弈论?

(一)剩余能量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潘塞。主要观点是:游戏产生是因为体内剩余的能量需要发泄。除了维持正常生活,还有剩余的能量是生物必须想办法消耗的,而游戏就是释放剩余能量的最好形式。剩余能量越多,游戏就越多。斯潘塞认为,活动是动物和人的普遍倾向。然而,动物活动的性质随着它们在物种进化系统中的地位而变化。低等动物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生存活动上。它们不停地忙于寻找食物,躲避敌人,筑巢,为下一代准备住处。除了生存,他们没有能力去玩。低等动物维持生命的能量多,剩余能量少,所以没有游戏或者游戏很少。高等动物维持生命的能量相对少,剩下的能量多,游戏就多。这一思想最早出现在席勒的《美育书信》一书中:“当狮子不是被饥饿所迫,不必与其他野兽搏斗时,它残存的能量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对象,这使它雄壮的吼声响彻旷野,它旺盛的精力在这种漫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享受。”小动物和人类的孩子,因为没有对自己的生存负起责任,所有的精力都是“剩余”的,通过游戏来消耗。

(二)松弛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托扎鲁斯。它的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一种发泄精力的方式,而是一种放松和恢复精力的方式。繁重的脑力劳动使人身心疲惫,这种疲惫需要一些休息和睡眠来消除。但是,人只有解除紧张,才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游戏和娱乐活动可以缓解身体的紧张,有恢复精力和增进健康的作用,所以人们需要游戏。游戏行为不限于幼小动物,也需要成年动物。他们举了很多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没必要用游戏来锻炼自己的生活。他们还指出,一些动物的游戏与它们的生存适应无关,比如河马玩从水下吹走漂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玩在雪坡上滑行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对工厂来说是“自娱自乐”,“自娱自乐”是动物本性的表现,就像捕食、逃避敌人伤害、生殖行为等等都是动物本性,动物越进化、智力越发达。通过享受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可以得到调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获得某种自我安慰和自我保护。所以,不仅是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上述假设可称为“白色娱乐论”。

(3)回复发言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他的主要观点是游戏是远古时期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孩子再现了祖先不同形式的本能活动,以及从史前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类进化的所有发展阶段。他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是可以遗传的,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的。比如孩子爬树、摇树,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打打猎,钓鱼,盖房子是重复原始人的活动等等。:孩子们想在游戏中根除“史前动物残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作,为现代的复杂活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