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主妇如何照顾孩子
纳罗拉是一个黑人妇女。她和我住在同一条街上。她的丈夫是美国海军的后勤主管,她在银行工作,年薪3万多美元。怀孕六个月后,她停止了工作。婴儿出生后,她把婴儿送到了托儿所。她每周去健身俱乐部练两次腹肌收缩,晚上去图书馆听“如何和孩子交朋友”的讲座,经常靠着躺椅在院子里看小说。我问她你为什么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因为你也不上班。她说是我老公安排的。老公说怀孕九个月我已经为身体付出了很多,产后不带孩子能恢复的更快。有时候白天,她经常去别的女人家,听听音乐,和女朋友出去吃午饭。无论美国女性和丈夫的关系有多好,她们都不会放弃享受个人空间的乐趣。结婚生子永远不会影响美国女性的个人空间。他们明白生命是个体的,只有关注个体生命的意义,才能引起他人的关注。所以美国女性婚后经常独自出来和婚前的朋友聚会。
温迪是一名医院护士,她的几个好朋友每个季度都会聚会一次,没有人会掉以轻心让孩子“发疯”。她们的丈夫愿意在家陪孩子一晚。温蒂的丈夫告诉我,温蒂和她的婚前朋友回来后可以开心好几天,再幸福的婚姻也不能涵盖她所有的精神需求。她有权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星期天早上,莎莉拿着一本小说,染了红指甲,端着咖啡,坐在海边咖啡店的窗口,眺望金门大桥,坐了一上午。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作为一个中国女人,我不明白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怎么会在周日把孩子留在家里,还喜欢喝着咖啡做白日梦。如果我妈还活着,肯定会说这个女人不正经,喜欢喝咖啡。她在家买一瓶就能喝个够。莎莉说她和丈夫孩子在一起有天伦之乐,一个人的时候有一种宁静,这是和爱人孩子在一起时没有的感觉。生活是多方面的,热爱生活就应该热爱各种各样的生活内容。
美国孩子生来就是自己住一个房间的;和老公独享空间,外人无法插入;夫妻参加社交活动,几乎没人带孩子。美国的离婚率很高,他们的耐心很弱,所以他们维系的婚姻大多很甜蜜,永远像初恋的恋人。夫妻不会因为有了孩子而分散感情。他们经常一个人出去看电影,听音乐,长途旅行,散步。
美国人喜欢做志愿者,尤其是那些有地位的人。一些医生每周免费为穷人治疗一天。一些退休的人每周去一天医院照顾垂死的病人。大学生在进入本专业之前,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申请本专业的工作,以便对本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美国家庭主妇选择带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做志愿者。志愿服务虽然没有收入,但是可以跟得上社会的大循环。人是群居的动物,久离群体的人会变得懒惰、迟钝。他们经常志愿去儿童医院的护理室护理白血病患儿。乳腺癌中心有个律师的老婆。她的孩子被雇来照看两个小时。她去虐童中心帮助受虐儿童洗澡、剪指甲、洗衣服、喂无家可归的孩子。
把一些家务留给丈夫。美国女人又高又大,但是在老公面前会装无辜的女生。每天和老公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热情拥抱,帮老公换便装,递咖啡都会说Ineed。
你的
帮助(我需要你的帮助)让美国男人感到被需要。烤箱温度不恒定,洗衣机旋转声音太大,烤好的衣服没有叠好。她们提醒丈夫,这个家会需要他,他有责任做一些家务。家庭主妇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而不是上床的保姆。
一位刚从美国生活三年回来的妈妈,对美国父母的育儿理念印象深刻。反思中国父母的不讲道理,管教不严,甚至带头违反规章制度,她总结了五点。
美国父母这样教育他们的孩子
多表扬。
我在美国的时候,孩子们经常被父母带到我家来玩。“你的地毯和家具真漂亮!”“我喜欢你的热情!”孩子们的这些赞美经常让我惊讶。
如果你在某个场合不小心穿了一件不合适的衣服,熟悉的中国同胞往往会当面提醒或者批评你,或者背后议论。而且美国人也不会对你大惊小怪。毕竟穿衣戴帽是个人自由。如果非要说什么,那一定是“多么不同”之类的话。一般情况下,美国人是不会当面批评别人的。
这种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说教,不仅是外人的欣赏,孩子也常常会对家里的亲人回敬赞美:“妈妈,你真好!””“爷爷,我希望将来像你一样健康!“听天真孩子的赞美,会不会觉得很受用?12导师
普通昵称
我去一个美国朋友家做客,听到她叫自己3岁的儿子“皮特”。小皮特只叫我的名字,叫他爷爷“尼克斯”。没有像“阿姨”和“爷爷”这样的后缀。
另外,美国人就算给孩子起外号,也不像中国人那么刻意,那么甜。那些孩子的小名很普通,很普通,美国父母不希望孩子被他们的名字惯坏。美国孩子的社交自信和自由,明显比中国孩子的自我意识方式更大胆,更开朗。
真正的平等
邻居家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有一次他在院子里开玩具车,他爸爸推门出了房间,问他有没有系安全带。你为什么没带驾照?无证驾驶,警察会怎么处理,等等?小男孩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按照中国人的思维,这么小的孩子能懂什么?何必呢?但是美国父母不这么认为。他们会告诉你,大人和小孩虽然年龄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
鼓励参与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的玩具车坏了,他爸爸不仅自己给他修,还叫孩子们一起参加。孩子一边忙一边问,父亲很认真的回答问题,一视同仁的对待一个同龄的朋友。玩具(toy)车修好后,父亲拍拍小家伙的头,伸出大拇指说了句什么,小家伙友好地挥了挥手。后来我注意到,父亲在做除草修剪等家务时,总是叫孩子们一起做,表演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画面。
没有犯规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则并不严格,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带头打破既定的规则。比如孩子的睡眠问题,美国家庭一般会给孩子定一个睡觉的时间。到时候大人会提醒孩子,该睡觉了。孩子逐渐养成按时入睡,和家人说晚安的习惯,不管大人在做什么活动。
中国的父母经常容忍他们的孩子在假期、访客和其他情况下违反规则。“今天爷爷奶奶来看你,所以不要早睡。来唱首儿歌让爷爷奶奶开心一下!”不仅暗示孩子的规则可以打破,大人也打破这个规则。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学习的榜样。美国父母非常重视自己的以身作则形象,花大量时间陪孩子玩游戏,在生活中耐心引导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