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艺术的三篇教育论文

儿童艺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本文是对儿童艺术教育的一点浅见。欢迎阅读!

论儿童艺术教育论文(一)

一、儿童艺术生活化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在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中,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生活化的艺术教育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来指导教学。在艺术教育中融入真实的生活体验,既能引导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又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艺术的同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孩子还小,认知能力差,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也可以让艺术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

艺术需要灵感,生活是灵感的源泉。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感受和事物。但由于儿童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儿童的艺术创作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协调身体的各种机能而草草收场。当孩子三岁多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已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老师要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2)游戏性

艺术其实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方式。孩子在学习和创作艺术的时候,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全面,完全根据内心感受来描述自己的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可以从孩子的天性中学习。玩?开展艺术教育,在?玩?同时也是孩子表达对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教育在儿童艺术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帮助儿童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开发智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力

作为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要素,智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智力发展非常快,到后期会逐渐稳定发展。生活化艺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在孩子的认知中,熟悉的场景能让他们更好地感知事物,而且因为创造的环境非常生动、形象,孩子也能更好地理解所教的场景。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可以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问题,丰富想象力,提高记忆力和创造力。

(二)有利于促进儿童非智力的发展。

人的爱好、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孩子本身就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样方式的刺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孩子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艺术教育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充分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作品往往会让孩子更加兴奋。同时,由于作品贴近现实生活,他们内心会有认同感,会增强自信心,增加荣誉感,从而为他们的非智力发展带来动力。

(三)能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

孩子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艺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由于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所以通过艺术教育儿童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而且,艺术教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情感教育模式,因为艺术是审美的,是反映人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有些甚至可以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儿童的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艺术教育在促进孩子感受和追求美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D)帮助促进家庭合作,形成共同的教育努力。

在艺术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共同努力,孩子才能健康发展。两者之间,幼儿园的作用更大,家庭教育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学习更加主动。所以,家长融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儿童艺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艺术素材

儿童美术教学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其中寻找素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创作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立单独的教室,为孩子们创造创作空间,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他们可以选择一些古老的有生命的东西或者容易找到的天然材料,这样既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又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让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对于儿童艺术中的生活化教育,教师应该摒弃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方面渗透艺术元素,让儿童在大自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儿童的热情,也为儿童相互学习和交流创造了条件。比如美术活动,老师可以给孩子一个美术项目?做纸杯蛋糕?孩子用橡皮泥做蛋糕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老师的及时引导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启发,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废报纸、丝带等物品制作一些奇幻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发。通过这样的艺术活动,孩子们可以体验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和不一样的体验。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参加孩子的美术活动。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产品,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完成。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艺术教育的快乐,又能体验到生活中感受不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儿童的启蒙教育中,生活化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心智,还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美,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基于生活氛围的艺术教育,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发现生活之美,还能让孩子对生活之美有初步的认识。

作者:胡媛单位:陕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论儿童艺术教育论文之二

第一,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要实现儿童美术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将生活材料融入到教学中,并用这些材料创作美术作品。比如利用生活中的饮料瓶、矿泉水瓶等材料,用纸、胶带、剪刀等工具自由创作。在创意过程中,一些孩子可以制作灯罩等创意生活道具,或制作电话听筒,或把废纸板剪成狗、猪、鸡等常见动物的形状。通过将生活材料引入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让幼儿根据生活材料的颜色和形状进行联想,从而保证美术教育朝着生活化的模式发展,让幼儿学会理解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艺术。

第二,反映生活艺术,展现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民间艺术,如手工艺术,如揉面、剪纸和唐华。这些各具特色的艺术历史悠久,是珍贵的历史活化石,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生活和文化气息。因此,教师要让孩子更多地接触民间艺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介绍这些民间艺术的图片、视频或有趣的故事),以演示或广播、谈话的形式,向孩子展示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特点。还可以让孩子观看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同时给他们讲解民间艺术起源的小故事。这些具有浓厚文化特色和趣味性的小故事,能有效调动孩子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保证因材施教。

事物一般都有个体差异的特点,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没有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孩子,个性上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是我们孩子本身的天性。老师不能站在大人的角度评论孩子的天性,这对孩子极不公平。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每个孩子的不同能力出发,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多样化的训练。比如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孩子表现出很强的绘画天赋,老师可以把?我的家?这种生活化的题材作为绘画的题材,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比赛。对于手工制作能力较强的孩子,老师要引导孩子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如杯子、盒子等。

第四,创造生活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营造良好的生活教学氛围。比如老师可以设置在教室的角落?生活厨房?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厨具,如筷子、桌子、碗、锅等。,而且以后涉及到厨房的教学内容,老师还能让孩子观察?生活厨房?观察哪些用具可用,哪些缺少。这样,孩子就会通过自己的记忆去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厨具,了解这些厨具的特点、用途和区别。就绘画而言,也有利于孩子掌握绘画目标的特点和作用,开始创作,从而实现激活艺术生模式的目的。

五、贴近生活教学,发掘艺术元素。

为了实现儿童艺术教育的生活化模式,教师不仅要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还要将艺术元素融入生活,即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给儿童布置小作业,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艺术元素。比如让孩子联想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可以增强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意识,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艺术元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总之,对于儿童艺术教育来说,生活化的艺术教育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它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提升儿童的生活体验,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逐步发展儿童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应重视儿童美术教育生活模式,认识儿童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儿童美术教育改革,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作者:陆燕桥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幼儿园

儿童艺术教育论文三

一,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步骤非常单一。老师一般会拿出一个作品,讲解简单的技巧,然后让孩子临摹。只要老师看到孩子们能完整的呈现画作,他就觉得教学成功了。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儿童艺术兴趣的激发和艺术能力的发展。而且老师对孩子画的评价也差不多,用画的好不好,像不像之类的语言。我们无法深入评价具体的画作以及画作中呈现的孩子的绘画能力。而且有的学生还没画完,老师却以各种理由停了下来,打断了学生对绘画的连贯思考。

第二,儿童艺术教育中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1.要改变传统的绘画教学思维,积极引导孩子学习。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没有必要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形态特征来描述事物,可以使用多种绘画材料鼓励孩子绘画。给孩子准备多种绘画对象和工具,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还可以让孩子感受艺术氛围,从手工制作、音乐欣赏、文学欣赏中培养自己的艺术感。我们经常说这样的话?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因此,在儿童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和人们的行为。我经常去野外实地考察大自然,观察各种事物的形状和颜色,静态和动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积极鼓励表扬。

每个孩子的思想和性格都不一样,他们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也不一样,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也大相径庭。因此,教师要保护好每个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观察孩子的性格特征、行动特征、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整个绘画过程,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造能力,积极引导孩子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孩子的涂鸦,进行适当巧妙的评论。教师应尽量采取积极的评价原则,注意不要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抹杀他们的创造力,鼓励孩子解释自己的画,用欣赏和赞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

3.努力培养孩子学习绘画的兴趣,营造轻松的绘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要培养孩子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喜欢各种鲜艳的颜色和奇怪的形状。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进行艺术教育。让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学会和不同性格的孩子交流。通过许多小游戏和活动,如人物模拟、故事创作、手工剪纸、魔术表演等。,孩子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得到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激发。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触摸不同的物体,孩子的想象力会放飞。此外,教师要乐于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儿童艺术教育不仅能发展和培养儿童思维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多种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还能发展儿童的个性,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养一个孩子的细心、耐心、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飞翔的课堂。

作者:庄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