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青县新兴镇陶官营幼儿园李文玲
摘要: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它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的情绪~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注意以下问题,会使教育效果更好。
第一,选择适合孩子生理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二,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使儿童体育活动游戏化
第三,创造适合儿童体育活动的“软硬”环境
四、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教师要兢兢业业~对幼儿身心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研究当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自然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紧密结合幼儿生活和活动开展安全卫生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发展幼儿在走、跑、跳、钻、爬、爬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可见,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不仅给幼儿带来快乐的情绪,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注意以下问题,会使教育效果更好。
第一,选择适合孩子生理特点的体育活动。
研究表明,3-6岁儿童的生理特点是:骨骼硬度差,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活量小,呼吸微弱,神经系统兴奋性差,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要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制定适当的活动和时间。
1.合理分配活动的时间和密度
幼儿园体育活动要“低强度、高密度、短时间、快节奏”,帮助幼儿在运动中保持合理的负荷。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时应注意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一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需要相应调整练习次数。在活动中,教师既要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激励幼儿保持活动兴趣的连续性,又要把握幼儿肢体动作的规律和个体差异,及时进行调整。同时,教师要注意孩子活动和休息的适当交替,做到一天生活中的活动和一次体育活动中的活动交替,让孩子在体育活动后休息一段时间后,能及时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强度。
教师要在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器材的可操作性、趣味性上下功夫;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让幼儿在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和发展。
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