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娱乐博客有哪些规则?
一.可追溯性
博克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西汉初年开始流行,元代得到广泛发展。它在清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特别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
乌珠穆沁草原是蒙古族战斗的摇篮。为了弘扬拳击运动,东乌珠穆沁旗在1984成立了摔跤协会,并将每年夏天的6月10定为拳击节。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拳击与中国摔跤合并,正式纳入全国摔跤锦标赛。
博客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博客通过自我反思、自我革新、与时俱进,发展成为一项符合现代文明的先进体育赛事。博克的历史发展和规则演变大致可以分为“最野蛮、最野蛮、最文明、最现代文明”四个阶段;在野蛮氏族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发展了与野兽和同类的搏斗,而当时“生死”是取胜的标准;第二阶段(13世纪蒙古人崛起)和第三阶段(元朝建立),博克运动开始被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娱乐,胜负标准从“生死”逐渐演变为“双肩着地”和“躯干着地”,即负;在当代中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胜负标准发生了质的变化,膝关节以上任何部位“触地”都是否定的;也就是说“点到为止”,胜利者绝不会用力两次。
自古以来,蒙古人就以能骑善射,体魄强健著称。《元史》说:“从元代起,人善骑射”。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明确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三项技能:赛马、摔跤、射箭,这是蒙古族男子的三项技能。摔跤——摔跤,蒙古语称为“博克”,是蒙古族的一项强项。在中国,大部分体育赛事的摔跤奖牌都被蒙古族夺得。蒙古摔跤历史悠久。汉初Xi安出土的匈奴遗物铜牌上有摔跤图案。其摔跤姿势与今天的蒙古摔跤十分相似,格局以树和马为衬托。据考证,应该是蒙古摔跤史的重要线索。蒙古摔跤起初具有突出的军事体育性质,主要用于锻炼体力、毅力和技巧。元朝的皇帝非常提倡摔跤,每逢重要的宴会,都有摔跤比赛助兴,把摔跤作为武术选拔法官的重要内容,就像中原的朝代用武术选拔法官一样。在那个时候,最好的摔跤手可以获得很大的荣誉。
二。规则
1.竞赛形式
博克的比赛形式简单而庄重。按照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德格”(紧身半袖马甲),光膀子遮住后背。“卓德阁”的边缘镶嵌着铜钉或银钉,背中间有一面圆形银镜或“吉”字。腰间系着由红、蓝和黄三丝绸制成的“Tseri Buge”(围裙),下身穿着32。获胜者的脖子上配有一个由五色彩色丝绸制成的“江嘎”(项圈)。这是一个拳击手赢了多少次的标志。他赢的次数越多,“江嘎”上的彩条就越多。
博克比赛以悠扬激昂的《乌日亚》赞歌开始。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平坦的草地或土地上举行。参赛选手挥舞着强壮的手臂,模仿狮子、鹿、鹰的姿势翩翩起舞。比赛规则简单明了。没有时间限制,参赛选手不分体重。膝盖以上的任何地方着地都是负面的。拳击运动要求选手的腰腿动作协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着装
比赛时,摔跤运动员要穿专门的摔跤服:用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短袖背心,蒙古人亲切地称之为“赵哥德”。上面挂满了银制的“大图钉”,背面中央有“吉祥”字样,背面还有一条红黄蓝三色的“布披肩”。我穿着肥大的摔跤裤,外面套着一条绣着动物和花卉图案的裤子和蒙古靴。这套服装一出现,就震惊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双方对战时要唱挑战歌,然后和狮子共舞,颇有气势。裁判发令后,双方握手寒暄,各用扑、拉、摔、绊等技巧取胜。比赛中要求不抱腿,不做危险动作。除了脚掌,落在膝盖以上的任何部位都是失败的。与其他民族摔跤不同的是,拳击比赛不受年龄和体重的限制,也没有时间限制。
3.过程
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比赛前要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编排。从参赛选手的情况来看,参赛人数最少也有32或64人,大部分是565,438+02或65,438+0024,不能有奇数。比赛采用单淘汰制,一次摔倒决定胜负。谁先着地,谁就被打败。比赛没有时间限制,不分体重。摔跤手有特殊的衣服,蒙古语叫“卓德格”。在身上,是用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背心,有银钉或钢钉;腰部用红色、蓝色和黄三丝绸制成的围裙(蒙古语称为“Heliboug”)。穿上5米或10米白布特制的脂肪摔跤裤,外面垫上有图案和彩色花纹的床垫,不接触衣服就能出汗,防止受伤事故发生。穿蒙古靴或马靴。此外,脖子上还应戴上五色丝条制成的类似衣领的“张嘎”。赢的次数越多,得到的彩条就越多。参赛者出场前,要唱摔跤歌,跳鹰步。摔跤歌也叫战歌,雄浑高亢。歌词大意是:“来吧,无畏的运动员们,为了健康,让我们一起摔跤吧。考验我们意志和力量的时候到了!”鹰步舞高而悦人,既是赛前准备,也是有力的一招。裁判一声令下后,双方握手致意,然后开始对决。在那次“那达慕”大会上,成千上万的参赛者进入龙中,以一种扭曲的方式盘旋,十分壮观。所有参加“纳达幕”的摔跤手都有奖品。历史上大型“那达慕”的摔跤冠军,共获得9种865,438+0奖金,因此名声远扬,荣耀非凡。
4.参与者
博客圈的火爆体现在对参与者的资质要求上。不分年龄、身份、国籍、地域、运动经验,只要在满额前报名,都可以参赛,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据说,从前,从外地路过的乞丐偶尔会尝试摔跤,从来不会被冷落。如果你碰巧遇到了主权者的摔跤手,而主权者的摔跤手不喜欢他,不屑于和他比赛,和往常一样,乞丐会被宣布为胜利者。
一场正式比赛,一般最少64人,最多1024人。在直接对抗性运动中,如此壮观的盛况实在是绝无仅有。台上的运动员们,穿着靴子,戴着皮钉,在歌声中跃入赛场,个个都像是巴斯塔克的勇士,留下了威武雄壮的难忘形象。
5.保龄球冠军
2004年8月1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2048名草原拳手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与此同时,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西乌珠穆沁旗巴旗苏木沁旗拳手米苏亚拉获得男子组冠军。
判断
在比赛中,运动员可以在下肢上使用踢腿和绊腿,但只能在膝关节以下。上肢可以使用任何推、拉、抱、揉动作,但仅限于臀部以上。任何触到脚踝以上地面的人都将被判输。
博克有很强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在摔跤场上,眼睛是雪亮的,就连兄弟姐妹也不例外。故意输会被对方认为不诚实,难以沟通。只要有人摔倒在地,都是先互相帮助,然后一起学习技巧,友好地互相鼓励,充满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友谊和合作。很少有因为法庭上的胜负而彼此不愉快的场面。如果一个摔跤手欺负弱者,即使赢了之后,如果使用过度摔跤,也会被所有人鄙视。
7.奖赏
每个参加比赛的人都会得到一份奖品。根据传统,第一个参赛者将获得一只白毛骆驼,随后是一匹好马、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双马靴。摔跤第一名往往奖一匹马,第二名奖一头牛。
三。传承意义
Boke自始至终致力于建立人与人之间团结、友谊、和谐的平等关系:对于人体,Boke追求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健美;就社会生活而言,博克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友爱、和平团结、和谐友好、持久永恒的平等和无限博爱的美好关系。这种文化内涵贯穿了博客的整个发展过程。博克运动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超凡脱俗,洒脱不羁。
战斗的内涵非常丰富,涵盖了蒙古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勇气和力量的象征,也是智慧和智慧的结晶。博科一直倡导人人平等,不怕暴力,不欺负弱者,重在参与;通过参与、交流、斗争、竞争,消除隔阂,忘却仇恨,增进友谊,加强团结,最终达到让所有人幸福、快乐、快乐的目的。
我国著名体育社会学家、世界体育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体育学院教授刘德培先生指出,“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摔跤。其中蒙古族博克的竞技意识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竞技意识,保持了浓厚的民族特色,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劳动相结合,非常贴近生活。”搏克是一项具有深厚哲理和丰富民族文化积淀的中华民族体育赛事。将这样一项优秀的国家级体育赛事介绍给国际体育大家庭,是我们全民族的荣幸。
内蒙古更多相关文化:内蒙古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 gt&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