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是普鲁士军歌。

65438-0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时响起了国人非常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紧接着,中华台北队入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再次响起。这个细节让很多当时看节目的中国观众大吃一惊:奥组委的官员是不是搞错了?2009年八一建军节之际,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著名作曲家何芳与记者畅谈25年前的往事。他说,这个旋律其实在这首歌诞生之前就已经有了,而且早在国民革命时期,由它创作的不同版本的歌曲就在国内广为传唱。显然,让海峡两岸的中国运动员伴随着同样熟悉的音乐入场,显示了奥组委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三大纪律八项通知的旋律从何而来?何芳向记者透露了这个“秘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何芳告诉记者,这首歌最早出现在红军时期。井冈山时期,许多红军战士带着旧军队的恶习走出了旧军阀的军队,引起了毛泽东的深切关注,并由此制定了“三大纪律”。1928的夏天,毛泽东加了“六点注意”:1。上门板;第二,捆草;第三,说话和气;第四,公平交易;第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的东西要赔偿。“装门”“捆草”是因为当时驻军时,人们的门常被当作木板,稻草被当作草。每个门板的高度和尺寸都不一样。部队撤了,也不会物归原主,很多门板都装不进榫头。所以规定门板安装好,草扎好再去。为了记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部队开始教唱《红军纪律歌》。歌词是:关上门,扎草,收拾屋子。说话和气,公平交易。你必须赔偿损失并还清贷款。后来在“六项注意”中增加了两项,分别是“洗澡时避开女性”和“不要搜犯人的口袋”。这位歌曲作者是个谜。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由于歌词生动地融入了部队的纪律,旋律雄壮有力,很快在红军战士和群众中传播开来。历经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等时期,歌词内容也有所变化,一直经久不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在1950和1957两次修订了三大纪律八项通知的歌词。1957出版的14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式出版了《解放军战士》的标准歌词,也就是现在唱的歌词。1973 12 12、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已经对调。会上建议与会者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没有人能说出这首歌的歌词和词曲作者。3月26日,1973,一个叫程坦的老干部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声称自己是三大纪律八项通知的作词人,并详细解释了作词的过程。但由于“文革”时期,这封信转到了总政治部文化部,就没有了下文。那么,程谭真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作词人吗?是由鄂豫皖苏区民歌演变而来的吗?“文革”结束后,1978年4月和1980年10月,总政治部文化部派专人对这首歌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相关资料,证实了程谭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作词人。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学车间专业作家裴志海告诉记者,2004年出版的《刘华清回忆录》中也提到了三大纪律八项通知的诞生过程。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陕北后,改编为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潭找到刘华清和时任宣传科长的苏格。

然而,很多音乐爱好者到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搜集民歌,却发现这首歌的音调、调式甚至句法都缺乏与当地其他流行民歌的必要联系。这是怎么回事?这首《宋风·翔宇》的作曲家是谁?何芳告诉记者,战争年代,由于作曲家少,很多歌曲的曲调直接来源于现有的民歌、旧军歌或外国歌曲。这首歌也是如此,它来源于鄂豫皖苏区的民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这首民歌也借鉴了其他歌曲,即冯玉祥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土地革命前,冯玉祥是河南巡抚,他的部队长期驻扎在河南。冯玉祥十分重视对官兵的训练方法和精神教育,其中歌唱是一项重要活动。《土地革命完成了》这首歌被唱得最多。歌词原文是:“五族合宪,知今是最高训。义和团叛变是众所周知的。不参军,国家不设防。请看外国军械有多高明,装甲兵有多高。同胞训练如虎豹。如果他们不修行,就不能为国报仇。在军营里,每个营的学历都比别人低。”由于在部队经常演唱,歌词通俗易懂,曲调也很简单,很快就在后来的鄂豫皖苏区流传开来。那么,冯玉祥是三纪八诫的作曲者,还是他雇人做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土地革命的完成也是基于现有的曲调。那么它的曲调从何而来?张之洞是这首歌的作曲人吗?这个时候,就有很多观点了。有人写道,“革命歌曲《训歌》的曲调其实是《训歌》模仿张”。著名学者朱勇在他的文章《训之歌》中也持这一观点。“冯军唱的训练歌只是众多版本中的一个,但它的源头是可以追溯的。”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管理系教音乐的韩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1904年,湖北省编练新军的张之洞编著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第二段题为《武将之歌》:“朝廷欲保和平大局,统帅按指示练新操。一是我决心报答你的恩情,二是我的作业还得政府教。三月三,不扰民。我们的工资是人民的财富。第四,喜欢自己的人格和名誉,第五,不要和军队吵架。”而张的《元帅》开篇是这样的:“中华民族五族相安无事,故知今日之训是最高的。大家都知道总司令的训练是最高的,不能保证国家不当兵。看看外国军械的灵巧,军备的重组,士兵的高强,都像是虎豹合练,保证了国家的安宁和幸福。从歌词中可以看出,张之洞作为清代湖北巡抚,有“朝廷”、“奉旨练新操”、“立志报恩”等歌词,而在军中服役则成为“中华民族五族之善国”,时序一目了然。也就是说,冯玉祥军队的《军歌》曲调可能来自张,《军歌》曲调来自张之洞的《军歌》。这是歌曲的由来吗?曾国藩的《训歌》类似于《元帅训歌》。”不,可以追溯。“韩老师说的。”会不会是曾国藩?“记者问了一个问题,因为晚清重臣曾国藩也喜欢用通俗易懂的歌曲教育士兵,内容涵盖行军、战斗、宿营、宿营等。而且有意思的是,1858年,曾国藩还写了一首歌,《练兵之歌》,真的和《军歌》很像:“三军皆当细听,行前爱民。第一,露营的时候不要偷懒,不要拿别人的门牌号。第二,仔细看,每天晚上总要有一个财务室”在65438+。曾国藩的太平俘虏要宽大处理,不能滥杀无辜。

第四,不要杀生,丢了武器就放了。“这首歌也正好是八首《不杀》。”与曾国藩两首无关。《元帅训歌》的曲调可以追溯到袁世凯新军写的《爱情山歌》。”韩老师说。袁世凯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摘自普鲁士军歌。韩老师告诉记者,爱情民谣里的“太子”其实指的就是袁世凯。1894年,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下定决心,通过模仿西方军队来改造军队,训练新兵。袁世凯奉命在天津火车站练兵,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军。袁世凯招募的新兵有严格的标准。20岁左右的农民,只要身体强壮,头脑简单,爱好不好,都不允许。这支新军采用了德军和日军的建制,雇佣了大量德军教官和少量美日教官,其中德军教官人数最多,超过10人。农民出身的军人大多不识字,也记不住那么多规矩。在这种情况下,新军参谋处总经理翰林徐世昌编选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章等一系列军歌,帮助士兵记住条令和纪律。徐世昌选了一首普鲁士军歌的曲调为《解散歌》作词。这首普鲁士军歌,原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很适合游行队伍一起唱。”《练兵之歌》由袁世凯聘请的德国教官传入中国。显然,军歌《大都督训歌》的曲调,是19世纪清政府在训练新军时,第一次借用普鲁士军歌曲调作为队列曲的歌词。民国以后,北洋军阀各派、国民革命军和鄂豫皖工农红军都用这首歌写新词,成为军歌,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旋律。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华台北队都在今年3月1984奥运会期间出场也就不足为奇了。附:《元帅训练之歌》也有过这样传奇的经历?著名作曲家何芳告诉记者,中国流行的儿歌是《一个元帅训练之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耳朵,一只没尾巴。很奇怪。“它也是欧洲儿童歌曲的曲调,起源于公元10世纪的格里高利圣歌。传入中国后,匡创作了《元帅训歌》,成为北伐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军阀除外!军阀除外!为国民革命而战,为国民革命而战,一起战斗,一起战斗。“第二次土地革命期间,* * *制作人用这个曲子写了歌词《德意志皇帝威廉训练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们要当主人,我们要当主人,好开心!真的很开心!“歌词革命军人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都要服从。只有保持同步,才能取得胜利。第二,不要拿群众的针线。群众支持我,喜欢我。第三,所有被扣押的物品应归还给公众,并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做到三个纪律,不要忘记八点注意。第一,心态好,尊重群众,不骄不躁;第二,买卖价格要公平,公开买卖不能霸道;第三个借书人的东西用过了,不要当面丢。第四,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五是不准骂人骂人,坚决克服军阀作风;第六,照顾群众的庄稼,在行军作战中处处注意;第七,不要调戏女性。流氓习气必须改掉。第八,不要虐待俘虏,打骂俘虏,搜俘虏的口袋。大家都要自觉遵守纪律,互相监督不得违反。所有的革命纪律都应牢记在心,人民子弟兵热爱各地人民。保卫祖国,永远前进,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欢迎。音乐传承示意图普鲁士军歌《德意志皇帝威廉训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