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欺诈的主要类型

小学生欺诈的主要类型

小学诈骗的主要类型,孩子的安全手段相对薄弱,所以很多不法分子看中这一点,想谋取一定的利益。这种行为是非常恶劣的,那么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小学诈骗的主要类型。

小学生诈骗的主要类型1第一种:免费皮肤“陷阱”

现在很多学生玩游戏,特别注重游戏里的“皮肤”。于是,一些骗子打着“免费送皮”的旗号,利用孩子单纯的心理和不与父母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偷父母的手机转账。网上各种主动聊天,说有免费游戏皮肤可以收集,然后让你先扫码再解冻,都是骗局。

第二种:红包回扣“杀鱼盘”

骗子通过某短视频网站、微信等渠道发布红包返还虚假信息,很多小学生都会信以为真,被拉进群里。骗子先以高额利润为诱饵,再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各种借口骗钱。骗局被识破,骗子会立即删除或拉黑受骗方。

第三种:被骗破解“防沉迷”

很多小学生想玩游戏,却被“防沉迷系统”限制,总想办法破解。于是,骗子以可以缓解游戏瘾为由,通过分屏等方式,诱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的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然后转账绑定的银行卡,骗取钱财。

第四种:假明星发假福利。

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偶像化,尤其是相信偶像。骗子一般是分工合作,或者一人扮演多个角色,有的冒充明星,以免费利益为诱饵;有的打经纪人,诱骗学生带父母手机,一步步作弊;还有的冒充明星粉丝主,要求粉丝支持榜单,或者对进入明星粉丝群收费。

针对以上四种骗局,公安机关提醒家长和老师:

第一,要经常检查孩子在网络课堂上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建议只保留上课必须使用的app,卸载其他所有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app。

二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不看、不理会、不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不要理会网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相信中奖、赚外快等花言巧语;不以任何理由听信或转账。

第三,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或更改密码,也不要将支付APP设置为免密支付,以免上当受骗后大规模转账汇款。同时也要注意孩子自己的微信账户和支付宝账户的余额。

第四,建议家长放下手机,多陪孩子学习、读书、玩耍,用充实的生活代替玩手机。一旦发现孩子被骗,请立即保留证据并报警。

小学生诈骗的主要类型2 1。通过游戏设置陷阱,骗取对方账号和钱财。

中小学生痴迷游戏。班里不玩游戏的同学都不好意思和别人玩。在这样的情况下,骗子把诈骗手段转到了这里;利用学生热衷的游戏,通过“免费送皮”,或者利用账号交易实施诈骗。

学生被骗后不敢告诉父母,防骗意识差,使得骗子屡屡得手,让很多学生后悔不已。

二、刷单,假购物返利骗局,让中小学生赔钱。

学生的零花钱有限,但想买的东西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以兼职、开单为名,骗取学生本金。学生用零花钱垫付本金,为的是拿点小回扣。双方建立信任后,会进行大量本金垫付,骗子可以找到最合适的商品,把学生的零花钱全部拿走。

第一个接触刷单返利的学生,骗子一般不会诈骗,他希望通过这个学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然后开始自己的诈骗。

作为学生家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提醒孩子注意防骗,告诉孩子和学生群体有关诈骗的信息,提高孩子的防骗能力。

小学生诈骗的主要类型3常见的电诈类型

1.冒充学校老师或兴趣辅导班老师进行诈骗。

骗子冒充学生家长,加入班级微信群,盗取老师的微信头像,学着老师的口气向家长收取学费和材料费。开学的时候,是这种诈骗的高发期。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二、兼职刷返利,喜欢关注诈骗

骗子在各大社交平台、兼职群发布虚假兼职广告,谎称为了提升直播人气,可以通过关注、点赞主播积分获得相应的红包返利,然后诱导受害人在虚假平台下载虚假app、刷单,然后平台无法提现,从而实施诈骗。

第三,购买游戏账号,虚假装备诈骗

骗子通过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添加QQ或微信好友,然后向受害人发送虚假的游戏交易平台,要求其在平台上进行交易。骗子会要求事主先付款,然后制作各种游戏界面、充值界面的虚假截图,发给事主进行诈骗。

4.租赁或购买的银行卡、手机卡、QQ、微信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站、QQ群、微信朋友圈等发布银行卡、手机卡、QQ号、微信号购租等诈骗信息。,谎称可以获得所谓的“租金”“返还费”等。,实施黑客攻击,并利用购买的账号向亲友借钱,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我们身边的案例

某中学生家长Z在家长微信群里看到一个头像和微信名与儿子所在班级班主任相同的人,发出通知收取426元学习资料,并在微信群里贴出领取二维码,要求家长扫码支付,并要求家长尽快支付。

通知发出后,家长们开始陆续转账,并率先在群里通知他们已缴费。几分钟后,一名学生家长发现不对,因为班主任从来没有这样收费过。他立即电话联系班主任核实,才发现被骗了。真正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微信群里的所有人停止缴费,并拨打110报警。

反欺诈技巧

去掉贪欲,“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贪欲,犯罪分子就没有可乘之机;

凡是陌生人打电话或发短信要求转账或汇款的,直接拨打110咨询,或到相关部门当面核实。未经核实不得转账汇款;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坚决做到:“不信任、不点击、不泄露、不转账”;

积极参与反诈骗宣传。在做好自我防范的同时,争做反诈骗宣传志愿者,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积极下载“国家反诈骗中心”App,远离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