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学教育应该怎么做?

论儿童科学教育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好奇心是孩子生活内在本质的表现,是好奇心驱使孩子去探索和总结。儿童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是由好奇心和兴趣直接驱动的。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儿童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和研究的基本前提。针对儿童的这一特点,近年来,我们通过培养儿童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

第一,接触大自然,开阔孩子的视野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说过:“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神秘的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科学的最佳场所。让孩子亲临大自然,充分利用感官,看、闻、听、触,让孩子获得丰富的感知。

幼儿园坐落在广西鸟语花香的山上。我经常带我的孩子出去观察大自然。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理解事物时,他们会受到启发而提出问题。当孩子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要正确耐心地回答,抓住时机教育孩子热爱和学习科学。比如春天,我让孩子观察已经发芽的树,问“树为什么会发芽?”夏天,当雨过天晴,天空出现彩虹时,我会引导孩子观看天空中美丽的彩虹。秋天来了,冬天来了,我引导孩子对比常青树和落叶树。下雪天,我让孩子看着飘落的雪花,尽可能给他们满意的答案。

让孩子接触自然,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促进孩子感性能力的发展,诱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二,让孩子在种植和喂养中发现和探索。

孩子天生好动好奇,种植和喂食都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他们会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在班上设立了一个“自然角”。一些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蔬菜、萝卜和大豆等种子,种在雪碧瓶做成的小盆里。有的小朋友带来了自己喜欢的蝌蚪、小螃蟹、小乌龟、小乌龟、小鲫鱼等。,并将它们保存在装满水的大玻璃瓶中。在不同的季节,孩子们在自然的角落里培育不同的花朵,比如春天的蝴蝶花、夏天的向日葵、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水仙花、月季、仙人掌等等。孩子们轮流给种子和花浇水施肥,换水,喂小动物。孩子们经常观察周围,看看种子是否发芽,花朵是否生长。每当他们发现有什么变化,就会高兴地大叫:“我的种子发芽了!””“我的仙人掌长了一个小球!“在种植和喂养的过程中,孩子时不时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有的种子长出的幼苗不壮实,有的发黄;用螃蟹养的鲫鱼,多处露肉,尾巴还缺了一半;离开水的螃蟹不停地吐泡泡等等。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来问老师。这个时候我故意不回答,而是引导和启发孩子去观察,去寻找答案。如果我把长势良好的幼苗和黄苗分别从两个盆里倒出来,对比一下,这个时候孩子会发现一盆种子的根长势良好,而另一盆种的根却烂了,烂根的幼苗长势不好。我让他们进一步观察分别倒出的两盆土。烂根的那盆土很湿。让孩子明白,发芽和生长需要水,但土壤里不能有太多的水。如果水太多,根部会腐烂死亡。然后,我让他们观察阳光下的蔬菜和不在阳光下的蔬菜的区别。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答案,蔬菜生长方式不同。他们了解到,没有空气、水和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小动物的习性、生长变化规律和饲养方法。

第三,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为了从学龄前时期就给孩子多方面“行动”的机会,我结合教育内容,让孩子做一些简单易学、容易做、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小实验,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让孩子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比如我让孩子做“磁铁能吸引什么”的小实验和“用磁铁拉火柴盒”的小实验。首先我在火柴盒里放了几个图钉,火柴盒就被拉了。孩子们非常高兴。我及时引导孩子认识到磁铁也可以通过东西吸铁。然后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让大头针在塑料板上跳舞。孩子们做的时候很开心。

在“摩擦起电”的小实验中,我先让孩子们用塑料积木把纸屑吸起来,问他们:“你们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们都说:“我不能吸。”我还让孩子们在手上或头发和衣服上摩擦塑料积木,然后吸起纸屑。他们惊讶地发现纸屑被吸走了。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我不仅让他们知道摩擦起电的道理,还告诉他们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比如晚上脱毛衣,有时候会看到闪光灯,听到噼啪声。为什么?小实验培养了他们学习科学、热爱探索的精神。孩子们回家给父母看这些实验。科学实验是训练孩子手和脑的有趣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拓展了孩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严谨、求实、致力于研究的科学精神和品质。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探究活动起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愿我们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从孩子的关心和兴趣出发,引导他们走上科学探究的道路,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引导他们建构逐渐向科学靠近的概念。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充足的时间,保证孩子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反复操作、接触和互动物体、探索。自己去发现,去判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在实验活动中,让他们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让实验活动成为孩子主动探索的活动。

3)引导幼儿观察和注意实验材料和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异。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注意安全事项。

5)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科学实验所揭示的关系,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交流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用各种方式记录实验结果。

在幼儿实验操作中,教师适当的暗示和提问是引导实验活动的重要环节。通常,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会怎么样?

2)手术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会发生?

4)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你能以其他方式解释发生的事情吗?

6)如何说明我们的解释是正确的?

以上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幼儿提出一些想法,引导幼儿在操作实验中观察现象和变化,找出一种自然现象的原因,用实验事实解决现象,或者用其他实验操作验证,反复用实验证据解释结论。但是老师应该避免花太多时间向幼儿解释和讲述科学原理和概念,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老师给孩子的讲解一定要和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信息一致。任何没有孩子本人的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的解释和说明都是不可取的,以免人云亦云,机械背诵。

要求并帮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过程,发现自然现象的变化、因果关系和联系。他们可以再次实验和观察,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介绍给同龄人,相互启发。做实验记录可采用表格作图法和日记法(图片)。

关注儿童探索和实验活动中的“六忌”:

一个人应该避免准备不足。老师应该在活动前尝试一下。提前做好充分而周密的准备是孩子探索实验活动成功的保证,任何一个细微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活动的失败。

第二,避免机械模仿。过分强调孩子按照老师既定的实验步骤去做,不给孩子思考的机会,与探究实验活动的目的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依赖性,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忌情感淡薄。忽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忽视儿童在活动中突然的“为什么”;对孩子“越轨”行为的过度批评,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极大地挫伤孩子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四忌:舍本求末。片面追求幼儿在探究实验中的“好奇心”,忽视对幼儿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及时指导,幼儿对实验操作的观察仅限于随意观看以满足新鲜的好奇心和实验目标之外的盲目摆弄。如果这样,孩子的探索和实验活动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五忌:放任自己。孩子是活动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白流。没有必要的活动规则和教育管理,就会对活动产生干扰。违规操作、比赛、损坏设备等。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科技素质的培养和良好情操的培养,有的还会成为以后实验中非常危险的隐患。

六忌模糊。在探索实验活动中,教师启发、引导、归纳的语言不规范、不准确,导致引导不清、讲解分析不清、不科学,会误导孩子。

总之,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要求为儿童提供多变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在探索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孩子及时仔细耐心地观察事物。对未来进行预测,帮助孩子验证预测,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同时,要让孩子对自己完成的活动进行比较、思考和研究。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受到了科学教育的训练,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学前科学教育不能也不可能直接培养科技人才,但从长远来看,它为下一代的科技素质打下基础。从这个摇篮中,将诞生新一代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迎接未来的科技革命时代,更将诞生能够满足未来科技社会需求和保障,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