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统
元宵节的传统包括踩高跷、赏灯和猜灯谜。
踩高跷是一种流行的民间群众表演节目。高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表演者可以用绑在腿上的长木头走路,跳跃和舞剑。最高的高跷有十多英尺高。他们一边表演一边唱歌,活泼欢声笑语,像在地上行走。猜灯谜,也叫打灯谜,是源于元宵节的一种文字游戏。最早出现在宋代,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在五颜六色的灯笼上,让人猜。所以叫“灯谜”。
汉明帝永平年间,为弘扬佛教,汉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在宫殿、寺院“燃灯供佛”。从此,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就流传到了民间。正月十五,无论士绅还是百姓,都会张灯结彩,全城彻夜灯火通明。
元宵节的意义
元宵节的寓意是:元杂剧复兴,万象更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中国春节习俗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元宵节,以其热烈喜庆的民俗和团圆浪漫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大放异彩,是深受国人喜爱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强调“和全世界一起庆祝”。
元宵节被视为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因为过了这一天,人们才真正进入新的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庆祝元宵节,祈求上帝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