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画教育论文
在技术层面上,绘画是一种以表面为支撑面,并在其上添加色彩的实践。这些表面可以是纸或布,添加颜色的工具可以是刷子、刷子、海绵或布条。在幼儿园教育中,绘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下面我收集了两篇关于儿童绘画教育的论文,仅供参考!
题目: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自信
所谓自信,是对自己实力的充分认识和估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只有它?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勇敢面对困难,形成乐观进取的性格。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们应该有毅力,尤其是自信。?幼儿期科学、恰当的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形成开朗、活泼、积极的个性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信心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理解:
一、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与。
以前美术教学的习惯是以老师为中心,孩子们在活动中往往是被动模仿,忽视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怕模仿不好而不敢写。久而久之,有些孩子会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一个不是画几条小鱼,一个是画一整张纸。这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差异,准备若干幅不同难度的模板画,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内容,鼓励能力差的幼儿选择最简单的内容大胆书写,鼓励能力强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大胆想象,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幼儿都能有一次成功的体验,并及时得到肯定。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这种轻松的活动氛围中轻松完成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慢慢地,快乐的情绪会激发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
第二,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和表达,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我们成年人往往习惯于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特点来表达事物。例如,我们必须把天空涂成蓝色,把太阳涂成红色。我们的思维一直局限在事物本身特征的大盒子里,但是孩子是天真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和奇特的。在儿童的笔下,天空、太阳、花草等一切都有生命和思想。比如,孩子可以把小鱼画到天上,理由是小鱼想看看天空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把太阳涂成绿色,因为太阳公公穿着绿色的衣服。孩子想象力奇特,思维活跃。我们成年人既要限制孩子脱离现实生活的奇思怪想,又要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健康成长。在活动中用成人思维模式限制孩子思维的做法,只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遏制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第三,注意开阔孩子的视野,积累创作经验。
艺术活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它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其中包含着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因此,成功的艺术教育活动需要孩子开阔视野,积累生活经验。
类似?海底世界?比如,在活动之前,孩子们可以了解海底的美丽景色,比如观看海底世界的视频和动画片,了解海底世界丰富多彩的事物。同时还可以玩海底世界相关的游戏(比如?一条小鱼游到了这里?),等等。,吸引孩子参与,积累孩子的经验。而这种丰富的经验和创作素材,胜过老师的空谈和孩子凭空想象,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开展艺术活动的基础。
第四,正确引导评价,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
孩子对成人评价的依赖与年龄成反比。即使是大班的孩子,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还是很差。他们往往把成人的评价,尤其是老师的评价,作为了解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组织孩子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来表扬孩子,同时要用积极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尤其是对那些能力差的孩子,我们从不轻易否定,而是注意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这样,孩子就会快乐积极地参与艺术活动,从老师的正确评价中逐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自信。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的交流,我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强化。尤其是那些自信心比较弱的孩子,我们要耐心细致的教育他们,让他们在长期的教育中慢慢扭转现有的心态,一点一点的增强自信心。
题目:学会欣赏,让孩子在心里画图。
绘画活动是儿童喜爱的活动,是发展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充分利用绘画活动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呢?传统儿童画是以训练技能为主的模型绘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孩子动脑,只要求孩子按照老师的绘画步骤临摹。这幅仿画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和纲要提出的精神?是否应该避免只关注表演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我们应该支持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达,并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标准化要求的偏见?这学期,根据大纲的指导要点,为了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我做了一些尝试,指导孩子的绘画过程,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
一、指导儿童绘画过程
1,儿童的知识和能力来源于经验,尤其是绘画活动离不开儿童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我注重创造儿童运用感官,运用手脑,观察、体验、感受,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就会主动思考,学会行动。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在孩子的兴趣点中挖掘教育内容,让孩子获得相关经验,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对老师布置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尽力引导,结果也不会很理想。表面上看起来他们达到了教育目的,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学会。相反,如果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很多孩子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往往会在各种场合自发作画,并长期陶醉在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我让孩子画画的时候,孩子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所以我努力让绘画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儿童绘画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是统一模型的指导会让孩子用统一的模型画画,所以我会在技巧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如画的《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来装点我心中的蝴蝶。我画曲线、直线等基本线条,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基本形状,让孩子把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装饰蝴蝶,让孩子在背景中自由添加画面,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升值?评价儿童作品
1.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要理解童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童心,而不是追求完美,要注意发现绘画中的每一条线、每一个人物、每一种色彩所能传达的孩子的思想和情感,欣赏孩子创作的点点滴滴,给孩子提供分享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交流。比如展出儿童作品的孩子互相欣赏评价,同时提高评价能力;还可以对孩子的进步进行及时的反馈,要求家长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孩子,让孩子得到满足,感到快乐,有上进心。
2.尊重孩子。对儿童画的评价不是一个死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都有鲜明的特色。有些作品只有他能看得懂,说得清楚。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儿童,善于发现儿童作品的精髓,表现出一种接受和认可的态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和孩子们交流。
总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老师要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创造结果。教师要在交流中多了解孩子,善于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教给孩子技巧和技能,让孩子在心里画图,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