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如何引导孩子分工合作
角色扮演是对儿童现实生活的积极再现。主题创作、角色扮演、情节发展、素材运用,都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要让游戏内容充实新颖,就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对外界事物产生丰富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把各种知识和经验渗透到角落里,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探访、早谈、日常生活活动中。比如外出观光、参观时,引导孩子观察交警如何指挥交通,过往车辆和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观察售货员、理发师、医生的工作细节。只有孩子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反映才会越真实。
第二,提供可操作的游戏素材。
活动素材的选择性和自选性直接影响游戏的针对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素材,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换或更新。
1.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游戏素材,制作玩具。比如“点心店”,老师和学生一起收集盒子,做成烤箱,用来烤面包和蛋糕;根据店家的需求,帮孩子自制电话和收银机;根据当地特色美食,制作各种食材,如澎湖肉汤、油炸水果、九层糕等。、以及串串香、烤羊肉等新兴休闲食品。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2.通过网站布局影响孩子的行为。比如用物件或者“家具”把空间隔开,把嘈杂的剧场和安静的图书馆隔开,减少两个游戏之间的不良影响。当某个主题的参与者很少时,可以通过更换场地、更新道具来吸引孩子。
第三,科学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没有规律的行为,就没有游戏。而游戏的规则应该是孩子理解、接受、执行的,不是老师,而是老师和孩子通过协商。在游戏过程中,会发现不可预知的意外,经常在活动中讨论,边讨论边实施,边实施边修改。最后,在大多数孩子认可的情况下,老师总结成规则。当孩子在游戏中做出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比如在游戏中,孩子为了玩具打闹、责骂,老师应该直接制止、引导。
第四,注重综合干预观察
观察不仅为游戏的准备提供了依据,而且在准备和参与游戏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观察,才能正确判断游戏情境,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孩子发展,避免以成人的需求和观点干扰孩子的游戏。
1.通过综合观察了解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从而控制游戏的节奏。
2.观察游戏的主题是否丰富,素材供应是否合适,思考改变游戏的内容和素材。
3.观察孩子的经验是否充分,角色是否冲突,判断最佳的介入和引导时机。
五、进行有效和适当的指导
1.用语言来提示和引导。教师的语言有很多功能,就像夸美纽斯说的:一个教得优美清晰的老师,会把他的声音像油一样浸在学生的心里,把知识带在身边。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和对话,让幼儿主动进行“社会认知知识建构和与他人进行意义协商的动态过程”。
老师要用友好平和的提问,去了解孩子具体真实的想法。如“你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鼓励孩子思考,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明确的判断。当孩子遇到困难,缺乏目的性时,老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给予暗示性的暗示。比如“糖果店”卖完了糖果,游戏就玩不下去了。老师说“我们一起再做一些糖果吧”,并引导孩子们开了一个“糖果加工室”。
2.使用行动提示进行指导。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反馈。比如,老师用点头、赞许的眼神、开心的表情来肯定孩子的良好表现;通过挥手、摇头或者面部表情来否定一些不好的行为。必要时,教师应适当演示游戏,如:“银行”的工作人员办理“存款”和“取款”;餐厅里的“服务员”耐心、和蔼、礼貌地招待顾客;医院里的医生给病人治病,开药。
3.作为角色的向导。教师加入游戏,通过扮演角色获得话语权、管理权和评论权。比如在肯德基,老师担任助理经理,给经理演示如何管理整个店的工作,指导店员做助理经理的工作,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发展游戏的剧情。在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的进行一些随机教育。
总之,教师要积极参与游戏,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游戏,有效帮助孩子拓展思路,开发游戏的新情节,控制游戏的节奏,深化游戏的主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