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德国?法兰克福(2)
漫长的一天给游客留下了足够的参观时间,让我们为自己的平足感到惋惜。第一天走了两万多步,瘫在床上...
睡到天亮,我们收拾行李重新开始吧!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全副武装地前进。无意中听到路边传来一个小孩的哭声,抬头看到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和爸爸在踢足球。很小,但是动作很到位。这时我旁边的唐女士惊呼:难怪,德国队打得这么好,就是从娃娃抓起的。
德国人认真踏实。奔驰大众对他们来说就像我们的北京现代。出租车和轻轨几乎都是奔驰。
不过除了奔驰的车,我见过最多的车型是smart。
很难想象身材魁梧的德国人上了小smart会有多窝囊,但这款车型的受欢迎程度如此之高,也印证了现代德国人的现实,重视性价比和功能性胜过其他因素,延续了德国人务实朴实的特点。
好了,言归正传。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法兰克福棕榈花园。
在我们进门之前,迎宾路上整齐排列的棕榈树迎接了我们。
一进门就是一个大池塘,轴对称布局,大气优雅。
睡莲在池塘里休息。睡莲的英文是水百合,水中的百合。花,顾名思义,在炎炎夏日里轻盈绽放,给人由内而外的清凉。
从进门的那一刻起,身边的唐女士就流露出一丝抑制不住的喜悦。忙碌的身影飞来飞去。
是在风中摇曳的树叶更加敏捷...
还是汤女士在草地上荡秋千更有活力?
甚至不顾烈日,在花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影像。
反正我有点不好意思跟着拍,把所有嘉宾都逗笑了...
为了躲避中午直射的阳光,我们走进了一栋非常高的白色房子。环顾四周,青铜门把手擦得锃亮,墙壁是白色的,漂亮的屋顶上挂着镶着金边框的棕榈叶和种子发芽的装饰性肖像。原来是棕榈花园温室
为了恢复棕榈树生长的环境,室内湿度相当高。一进房间就觉得衣服湿漉漉的贴在身上,呼吸不畅,嘶嘶冒汗像洗桑拿。
看这些“小宝贝”蜷缩在一起,像竹笋一样?还是含苞待放的荷叶?莲藕?青香蕉?哈哈,原来是新鲜的新生棕榈叶。
温室虽然小,但什么都有。宽阔有型的棕榈叶遮天蔽日,绿色可爱的苔藓附着在小瀑布上,形成一个生态小圈。
离开潮湿的棕榈温室,我们又走进了沙漠植物区。
当全身换成潮湿的环境,我们仿佛被遗弃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央。透明的玻璃天花板无一例外地让正午的阳光照射进来,通道两边的石头和碎石闪闪发光...恍惚中,我回想起刚刚离开的那个温室是真的还是海市蜃楼。
站在一群仙人掌中间,我们变成了小矮人。仙人掌在下面将近一米高。
这个物种毛茸茸的,像蚯蚓从地里出来晒太阳。
逃离了水火之后,我们绕了一圈,来到了一片安静的草原。三三两两,当地人躺着休息,有的甚至拿出自己的沙发铺盖卷,悠闲地看书。显然,他们经验丰富,准备充分。
为了不被超越,我们在拍了下面这张照片后两分钟内就睡着了...我只记得微风吹在我的脸上,我听到了树叶的沙沙声和鸟儿拍打翅膀的声音...
完美。
野鸭也来凑热闹…
短暂休息后,我们正前往歌德故居。
路边一朵造型奇特的花的特写,中间是一朵小紫花,周围是一朵大单朵白花,排列组合有规律。看起来好精致~
路过中国签证中心,突然看到欧洲主干道上的汉字就像见到亲人一样,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一位德国阿姨主动用肢体语言给我们拍了一张照片。因为对方不会说英语但是很热情,我们就同意了这个节目。当我们拿到照片时,我们发现这个人拍了一张很好的照片,但相框里没有签证中心的标志...
没关系。简而言之,德国有一条街是很多中国企业聚集的地方,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还有一些开发区办事处,当然还有中国签证中心。
到达歌德故居时已是傍晚,守时的德国人也差不多准备下班了,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
歌德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他出生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歌德的父亲是法学博士,是皇室的法律顾问。他每年都收到可观的薪水,但他什么也不用做。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培养孩子上。
总的来说,歌德家当时是当地的有钱人,有144套床上用品供家里人更换使用。据说床上用品的多少是当时家庭是否富裕的参考标准之一。
我们这次参观的故居是歌德出生的地方,也是歌德度过大半生的住所。
这个房间是歌德家族用来接待贵宾的,有时也在这里用餐。
歌德的母亲是一个温柔慈爱的女人。歌德年轻的时候,她经常用生动的语言给歌德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也为歌德的写作风格奠定了最早的基础。歌德长大后,仍经常与母亲通信。甚至他后来写的每一部作品,都会被他的母亲读到,并给予恰当准确的评价。
除了孜孜不倦地教导歌德,歌德的母亲还有一双巧手。据说直到她很老了,还亲自给孩子们钩蕾丝。下图是歌德母亲勾勒的蕾丝,看起来还是很精致的。
歌德的厨房。据说歌德后来回忆起小时候的厨房,总会想起架子上的陶器,因为他小时候喜欢在街上和别的孩子争着扔盘子。“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跑回家拿起一个陶瓷盘子,扔到街上,听到砰砰的声音。”
歌德的厨房有自动供水系统,厨房的水可以直接从厨房取,不用从井里打水。这种设计在当时只有富人才有。
墙上的版画都描绘了意大利的生活场景。歌德的父亲早年在意大利生活多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记忆深刻。他经常讲歌德过去的小故事。从小接触到的歌德也对意大利充满了向往。
歌德家也有一架钢琴。与传统钢琴不同的是,它以一种奇特的姿势躺在墙上,所有的琴弦都往上冲,聚集在顶端。这种设计在当时因为节省空间而流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淘汰了,但也说明人们在钢琴设计上做了创新的尝试。
通往三楼的楼梯也是精心设计的,栅栏上刻着歌德父母的姓名首字母。
左右两侧是歌德父亲邀请的法兰克福当地著名画家绘制的风景图,画面中有青蛙、昆虫、菜叶等许多有趣的元素。
中间洛可可风格的衣柜也很精致。
歌德父亲的书房有两千多本书,包括文学、戏剧、生活常识等各个方面,父亲对歌德的教育可见一斑。
照片右下角的黑色装置是加热器,安装在房间的各个角落,由控制室加热。
木地板踩上去嘎吱作响,让我很紧张,生怕踩坏了百年以上的东西。
除了洛可可风格的家具,值得一提的是歌德的壁纸具有东方韵味。
下面的壁纸来自红厅,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北京厅。因为当时中国元素在欧洲相当流行,歌德一家也“赶时髦”,用中国壁纸用中国红装饰了整个房间,也很优雅。
你看这,秀气的凤凰傲然挺立,笔法飘逸流畅。
我在所有房间里看到的这些壁纸:
离开歌德故居后,我们还在讨论家庭教育是如何在歌德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的启蒙教育,从小的信念建立,到成年后的鼓励和信任……家庭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间接影响整个世界。
我们边说边来到了老剧院。看到眼前白色的帐篷和人山人海,我们都惊呆了:法兰克福人真多!他们白天去了哪里?
仔细看,你会恍然大悟,世界杯期间,在广场上举办啤酒节,是为了大家在夏天看球聊天吹牛。临时搭建的白色帐篷遮住了我们想看的“景点”。
穿梭在庞大的日耳曼族群中,身高一米七的我,喘不过气来,看不清前方的路。法兰克福的人们还在愉快地喝着啤酒,愉快地聊天。
老歌剧院沉浸在欢乐的人群中,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不出意外,全世界的女同胞都为厕所耗尽了最后的力气。女厕所门口毫无悬念的排起了长队~
漫步回到酒店,我们的法兰克福之旅结束了。
博物馆、艺术宫、主河、铁路桥、植物园、故居……能叫得出名字的和叫不出名字的,品味不错的和走马观花的……总之,我和唐女士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城市跑,平均每天两万步,这是家常便饭。
最后,我们向法兰克福献上衷心的祝福:爱法兰克福!期待下一站!
最后,献上一个小彩蛋:唐女士在看什么?
欢迎回复竞猜~ ~